#好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会形成好的性格,有好的习惯长大后的生活,也会越来越顺利,做家长的要越来越轻松,而不是越来越累,越来越崩溃。 家长要不断地变换主要角色,依次是:养生专家——保姆——教练——启蒙老师——书童——陪练——心理咨询师——朋友——老友 宗旨就是:先紧后松。 他(她)存在了——养生专家。 在惊喜地看到两道红杠的那一刻起,潇洒的女生,就变成妈妈了,一切变得讲究起来。吃每样东西之前,先确定能不能吃,能不能多吃;变得注重平常的适量运动了,尽管之前是吃完饭就躺沙发上追剧的小仙女;有空也听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其实这就算是给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开始了… 孩子出生了——保姆。 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给孩子培养吃饭,睡觉的生物钟,这很重要,这也是让家长不至于太过劳累的措施。(当然,不要饿着或者困着孩子,意思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尽量地规律。) 一岁左右了。 现在正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间,别嫌太早。他开始博关注,有意识地靠哭,来让自己被一直抱着。合适时长的抱,会让他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但家长得学会放手和控制对孩子的爱。 二三岁左右了——教练。 可以学习很多技能了(要以安全为前提),比如让他帮你去拿东西,这一点很有用,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学会很多,比看书上的图片来的真切。如果他做错了,再去调整;做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伴随着开心的表情,越夸张越好。总之就是要多活动,多看,多接触,多练习,多肯定表扬。 上幼儿园啦——启蒙老师 把数学,语文,英语,融入生活。这个时候孩子是坐不住的,但是可以接受零散的知识点,比如说手机号,车牌号,数数,算数,出门认马路边简单的字,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英文单词,认车标等等。还要时刻解答十万个为什么?!总之要把知识变成流水一样,滋润到生活的角角落落。 还有一点,可以拿笔画画,这个时候想象力极为丰富,也可以练习画直线,写数字了。练字这件事,越晚越排斥。 幼儿园毕业啦——书童 步入一年级,紧接着二年级,家长能多陪就尽量多陪,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无微不至的保障,让孩子知道他遇到任何问题,都有人解答,就不会那么畏难了。做完作业,一定要陪孩子一起,预习下一课。 三年级啦——陪练 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量和作业量都在加重,但是有前面这些基础,不用太过担心他的学习,有一点要注意,做题的时候,关键字标出来。可以在完成作业以后,陪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身体的生长,更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在运动的时候,迅速地呼吸,可以提高大脑细胞内氧气的含量,头脑清楚,逻辑清晰,对于学习帮助很大。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孩子,上课坐不住的原因了。 有很多孩子,一下课就出去疯玩,上课老师一讲就懂;有的孩子,下课也不出去玩,还在学习,上课的时候,反应问题,会稍慢一些。这种现象随年龄增长,越往后,这两种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会而不学,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 我要"叛逆"啦——心理咨询师 并不是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才开始叛逆。我并不喜欢,也不太认同叛逆这个叫法。三四年级,孩子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计划,也想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他不叛逆谁叛逆?做父母的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规划,自己去做事。做完事以后,总结正确的经验,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要因噎废食,畏首畏尾。出错要趁早,吃亏要趁早,"叛逆"要趁早。 上中学啦——朋友 互相之间,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当然该叫爸爸,还得叫你爸爸,不能叫大哥),心态上面,把对方当朋友。聊聊学校里发生有趣的事情,好的坏的都可以;探讨难题;选专业的规划;解答青春期的疑惑;人际交往,与人相处的技巧等等。 不在身边啦——老友 很多人上大学不在本市,甚至不在本省。和父母的沟通仅仅是平常的电话,以及没有安排任务的寒暑假。越往后,相聚的时间就越少。忙毕业,忙工作,忙事业。小时候养成了好的习惯,使得大学的学习有条不紊,非常自律,完美毕业,并顺利找到好工作,因为学得扎实,所以能在单位得到重用;因为爱好运动,性格开朗,所以人际关系非常不错。偶尔和父母通电话,聊聊最近的发展。 有新家庭啦! 因为优秀,认识了不错的,聊得来的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旅游,一起去疯,一起去冒险,一起发呆,一起成为一家人。很快自己也成为了养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