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楼图 野生户外组织者的露营召唤 起因只是小屿很是随意的一句召唤: "好想去海边啊!" 而我:好想去露营啊! 一拍即合。 于是她随手拉了个群,从两三人的群,一个拉一个,最后出行的队伍扩充成了8人。 出行前一天,我还跑了半个深圳,找另一位资深玩户外的朋友借了帐篷。 从两步路的地图上看,想要前往大鹿湾,有一条非常成熟的徒步线,3.5公里,耗时大概2小时。 红色为计划路线,绿色为实际徒步路线 只是在实际徒步的时候,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最后我们耗时大约是5.5小时。 封路,绕行 因为疫情的缘故,当我们到达西贡村村口时,西贡村已封路。地图显示,通往大鹿湾山路的路口,需要穿过西贡村。 后来我们磨了门口的保安,保安极不情愿的给我们指了一条路:从西贡村再往南走,某个农家乐附近有一条路,可以拐进通往大鹿湾的山道主路。 但是当我们站在那条"经过高人指点的"山路前时,一伙人极度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条路,要不还是打道回府吧?眼前这一条所谓的路,就在马路一边的山丘上,还要跨过栏杆,几块沿着山体在灌木丛中裸露出来的石头,似乎就是保安口中所说的"路"。 此刻站在我身边的一群人: 有胖胖的,左手一个手提袋,右手一个特别重的自动帐篷,身上背着一个大包,仿佛是来郊游野餐的样子。 有的就穿了一条短裤,身上除了一个小包包装点水,别的什么都没带。 而组织起这么一支队伍的两人: 一个说要露营的我,负责找路线但是完全没走过这条户外线的家伙,爬山全凭运气和一部手机。 一个说要看海的小屿,传说中的穿一双凉鞋爬了虎跳峡的奇女子。 不过好在每次徒步,我们的运气都不错,就在路口遇见了一队专业的户外队。 大约中午11:30分,我们几个业余的露营队伍,跟着这个户外队进了山。 蕨类植物 天气非常炎热。 上山,一开始爬的这段山路,大部分都是蕨类植物和矮灌木,而且路隐约埋在细碎的小枝丫之中,刮脚,又几乎没有地方可以遮阴纳凉的地方。 本来,我们设想的是:轻松愉快,锅碗瓢盘,好吃好喝,露营看星。 开始登山后,热得只想:立马下山,大海冷饮,别想折腾我。 竹林 进入山峦之中,有很长一段路,直到与原西贡村为起点的徒步线交汇点前,要穿过一片竹林。 开头的这一段路,如果没有户外队带路,自己又没有经验的话,很容易迷路。 在这里还是要叨叨一句:野外徒步需谨慎,安全时刻排第一。 很有意思的是,记得之前在东莞某个水库边爬过一座小山,山上很多有意思的植物,比如两面针什么的,不过在那座山上有非常多的蚊子蚂蚁马蜂等等令人闻之悚然的昆虫,在山上就一动不动站一会儿,我都会被叮得一腿包。 但是大鹿湾这座山不一样,竹林,虽然穿行在此中一直被竹叶刮脸,但这里的山给我的感觉很干净,就算穿行在枝叶中,也没有很多令人不不喜的蚊虫。 岔路口 到达主路的岔路口,这才感觉行路轻松了很多。 清晰可见的黄土路,甚至还和其他户外队狭路相逢。偶尔能听见有人说笑一番,但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在默默赶路。 这个时候,大概是都有点乏了。 喜见桃金娘 从岔路口走到剩下路段的半程左右,在山上,发现路边长了好多山捻子,也就是桃金娘! 这个时节,五月份,桃金娘还开着花呢, 听说,果子要到八月份才熟。 以前老家水清有萤火虫的时候,村子里有人上山采山捻子,下山的时候就被村里的小孩分完了,特别好吃。 可惜后来山区开发,种了桉树,萤火虫没了,连山捻子也绝种了。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幕:"松茸出土后单珍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会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徒步者,也需谨守着山林的规矩。 这段路许是人走的多了,又有空旷的可以休息的地方,路边,树丛里,堆满了垃圾,和山林的本色如此格格不入。 记得之前我们走东西冲的时候,路上也是好多垃圾,空的矿泉水瓶、各种食物的塑料包装。 有个朋友在进东西冲前带了个大垃圾袋,干劲满满,捡到后面,袋子满满的,地上的垃圾却越来越多,累得他再看到新的垃圾,只能空叹:"不捡了不捡了……" 不留垃圾,那也是规矩。 乱石道 进入行程后半段的时候,路变成了乱石阵。 有时甚至是比人还高的巨石块,需要借助藤条荡下去。 有时是闯进乱糟糟的藤蔓堆里,一个不慎,背包就被卷住了。 那海 接近海边的时候,即使身处树林之中,也隐约听到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身边的小伙伴,都在兴奋地呼喊着:"我听到海的声音了!到了到了!"爬山时累得根本不想说话的小伙伴,也跟回血了似的奔跑着往前冲。 傍晚5点左右,到达海边。 大鹿港在大鹏湾的西面,远眺,可以看见香港,幸运的话甚至能连上香港的信号。 彼时,夕阳西斜,我就坐在堪堪看见海的路口边上,突然觉得小腿此刻抖得就像支撑着一顶大石缸子的细小毛竹。 夕阳无限好,幸好黄昏刚好到啊。 海滩上露营的人 在这小小的海滩上,如果不早点到,想要露营,甚至连个靓位都找不到。 所以很多人也会选择在山上露营。 而我们刚好在海滩的最北边,找到了一个靓位。 帐篷架起来后,小伙伴们都扑通扑通扎进了海里。 徒步一身汗,去游个泳最爽了。 我在海里游了一圈,上岸后,凉风一吹,寻思着怕小伙伴们感冒,便掏出了我私藏的一大块活生生的生姜。 "所以,一没刀二没锅的,你是要让我们生啃这块姜吗?"我的姜立刻就被小伙伴无情地嘲笑了。 我在海滩上转悠了一圈,发现在我们南边的一伙人,是几个小哥,架着天幕,摆了几张小桌子,有的人在煮东西吃,有的人在飞无人机。 所谓出门在外靠脸皮(厚)。 于是我舔着脸,跟这几个小哥借了锅,煮了壶生姜红茶水。 夜幕降下。 我们一伙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食物,有人带了自嗨锅,当然也有我这种嫌麻烦的,直接面包饮料搞定一顿的。 面包啃得索然无味的时候,两个女生端着一盘烤好的鱼来和我们分享,并邀请我们到他们的营地一起分享篝火。 他们的营地在无人机小哥的营地南边,溪流的另一边。是一群出来团建的学生,很多人,从傍晚开始,放着音乐,烧烤,到了晚上就开始点篝火。 海滩上,手机灯光和篝火照不到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 入夜 大鹿港的蚊子非常多,多到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听到蚊子在帐篷外嗡嗡叫喊的声音。 除了蚊子,晚上还能听到帐篷外面似乎有什么东西一直在咔哒咔哒爬过的声音,大概是螃蟹吧(虽然白天就一直没有见过螃蟹)。 除了蚊子的嗡嗡声,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一整晚都在"惊涛拍岸"的海浪声了,声音大到有时候梦里——或者说半梦半醒间都非常清晰。 身下的沙滩凹凸不平,有的地方仿佛被什么东西顶住一样,很不舒服。盖帐篷的时候沙子没有扫平,晚上睡觉就得受罪。 深夜,偶然间睁眼,发现等了一晚上都没有见到的月亮终于移到了西岸。 明亮的月光抖落在漆黑的海面上,波光粼粼,正对着大鹿港这一弯小小的沙滩。余晖之下,仿佛身上、身旁的沙滩,都镀上了一层朦胧的金光。 美景,美得让人心颤。 睡不着?被蚊子叮成"包猪婆"?无妨,能得见一轮明月足矣。 回程 第二天一早,毅力顽强的无人机小哥队煮了汤吃完早餐后,就收拾好所有的东西,继续负重十多公斤,徒步数小时山路往鹅公湾去了。 而我们的选择和那些团建的学生一样,叫个快艇把我们拉回去。 行程到这里,已经可以直接忽略后续的快艇时光和吃鸡聚餐时光了,就到这里结束吧。 归稿:《去吧,去看看这个世界(深圳录)》 文字与配图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