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事业单位编制到底算不算铁饭碗?
严格来讲,事业单位编制还是要算铁饭碗。虽然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采取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两种方式,需要签订聘用合同。但是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相比,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还是属于铁饭碗。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事业单位的属性。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其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比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即对有经常、稳定业务收入的单位,采取全面核算、收支挂钩、以收抵支的管理形式。既按定员定额指标核定的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总额与单位创造的收入之比,支大于收的差额部分由国家预算补助;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即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且收入来源大于支出的事业单位。
第二,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单位人事管理办法,主要是依据公务员第652号令,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来执行。按照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级别划分,最高一级属于中央管理的事业单位,最低一级属于县级机构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虽然要逐步淡化行政级别的概念,但总体上还是要与相对应的级别挂钩。比如中央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也有省部级的事业单位,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县级管理的事业单位中,比如县级中学校长享受副县级待遇,县人民医院院长享受副科级待遇等。
第三,事业单位编制到底算不算铁饭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编制内工作人员,肯定是属于铁饭碗,只要本人不提出离职,或是年度考核合格,或是不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工作是比较长期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比较稳定的。按照人事管理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竞聘程序进行并办理聘任手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要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初次聘用合同最低年限为3年,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从这规定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只要聘用合同期满可以正常流动;二是稳定性。即只要本人愿意,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可以订立到退休的聘用合同。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属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属于国家财供养的人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属于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和事业单位建立聘用关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稳定性、长期性。从这三个方面来判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比较稳定,收入比较稳定,管理形式上和公务员既有差别,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应当属于铁饭碗的范畴。
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当然是铁饭碗,事业单位、是政府机关的二级单位,是社会人员向往的职业,工资待遇高、福利好,退休金高、旱涝保收,难得一职;
一:事业单位的分类:
①:全拨款单位:行政决策、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经济社会决策和公民社会权利等;
②::不完全拔款单位:城管、环境监察、土地监察、图书馆、环境监测站、水文站等;
③:参与机关:共青团、妇联、工会等;
二:待遇的区分:
①:全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除职务提升、加薪外,聘任制的可提薪;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公务员,但其工资远远高于企业干部的工资待遇;
②:事业单位的烟草、广播电视、医院等单位,可评职称、其待遇高于公务员;
③: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是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省级以下的事业单位、由地方政府拨款,同级别的职务职称,其工资待遇、"五险二金"是有差别的;
④: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在财政的预算范围、由其他资金列支;
这个问题得听那些真正从事的,听培训机构的白搭。眼前事业编改革如火如荼,前段时间把公益三类改为企业,成为正常的可辞退可破产的国有企业了。后面事业编改革还在进行中,最终目标是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升财政支出的灵活性,事业编人员未来趋势一是本着公益服务属性,二是继续改。完全的公益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那就不需要保留事业编制。
但事业编群体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革掉现有人员编制阻力太大,逐步压缩编制批复数,提升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是未来趋势。总之,事业编看似美好,已是落日余晖,有能力获得行政编制,还是干公务员吧。
韶关华图为你解答~
事业编制是中国特色的一类东西。用老话讲,事业单位本质是社会服务组织,介于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或者说,都有涉及。总之,涵盖特广,成分特杂。大概分以下几类: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自收自支、财政补贴。具体分类区别就是其经费来源不同。
另外,就事业单位的编制而言,很多部门都是既有行政编制,也有事业编制。整体上来说事业编制情况比较复杂,也最具有中国特色。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
①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
②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
③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相对来说事业编制也是比较稳定的,称为铁饭碗也算是比较合适。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到你,如有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的其他疑问,欢迎继续关注韶关华图教育~
现在的事业单位编制到底算不算铁饭碗?
我个人认为,事业单位绝对是一个铁饭碗,而且还是那种非常铁的。
2015年到2020年11月份,我在我们当地政府下面的一家事业单位当临时工,足足当了5年,就是为了获得公务员、事业单位这样的铁饭碗。
而现在,我正在事业单位的办公桌上,写下这篇文章。01招录程序严谨正规,和公务员属一个档次,目的就是为了广纳人才
至于有关单位,在招考前如何上报指标给上级部门,又如何确定招考人数,这些内容自然只有单位才清楚,我们这里不做评价,但是简单想想,这些程序应该也是非常繁琐的。
我们只讨论我们考事业单位的话,需要通过几道门槛。首先招考计划出来后,我们需要对照表格报名,现在事业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光从学历上来讲,本科是最最起码的条件。其次,需要通过笔试面试和体检,基本上是几十、几百个人争夺一个岗位,之后还要通过政审,如果家庭背景不清白,随时都有可能被刷掉。就算已经录取,还有几个月的试用期,用作最后的考察。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广纳人才,既然程序如此繁琐和严格,说明事业单位对招考非常重视,能进入事业单位的人,自然是人中龙,待遇自然不会差,可以说是标准的铁饭碗。
02待遇属于中上水平,各种保险按规范缴纳,且各种福利也不会缺少
在来说说事业单位的待遇,从我自己的了解程度来讲,在中西部和北方,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待遇普遍不高。但是,在东部沿海城市,事业单位的待遇还是可以的。
就我们当地来讲,我在原来单位当临时工的时候,一个最最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到手差不多15万,而在现在的单位,我从同事口中得知,我们一年也能拿到16、17万的样子。这样每个月平均下来,到手差不多1万加,这收入也算是可以的。
除了待遇之外,节假日、工会福利、生日卡、年货等等各种福利,一样都不会少,实实在在地给你安排妥当。03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基本上做到退休,不会有任何变动
依照我自己的所闻所见,我看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旦考进之后,都是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只要你不犯下重大错误,比如违法违纪,都是比较太平的,不会有太大的变数。
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职业生涯都是平平安安,从头到尾都是波澜不惊,安安稳稳地拿着工资等着退休。
很少有听到某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何种原因而遭受处分,被开除的更是少之又少。我是@一个临时工,做了5年临时工,2020年11月份通过事业编考试成功上岸,和你一起探讨关于编制的大事小事。
不算
当然是啦!!
理由一:不管怎么改革,工资待遇并没有降低,以后也是会只增不减。
理由二:编制变成聘用制,换汤不换药,只是管理方式有了变化,不会像企业一样,说炒你就炒你,稳定性还在。
理由三:工作内容和性质并没有变,甚至很多单位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例如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离岗创业,人事关系保留3年,也可以到企业兼职等。
当然算是铁饭碗啊!你有见过或者听说过几个事业单位的人被下岗的?要是没有,那不能叫铁饭碗吗?
其实,我国事业单位自2012年开始陆续实行聘用制和一把手责任制。听起来好像并不是铁饭碗了,实际上,据我所知道的,事业单位只要在职人员未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未有什么重大错误或损失,一般是不会开除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拼关系、拼Q都要去的目的。
自从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之后,一把手的权力更大了,单位的人员进出都得经过自己点头,你想想,这其中的油水有多少?你我普通老百姓是无法想象的。
举个例子,我们县回家待业的人,有教师资质的,要安排工作,20W一个就可以搞定了。我有几个亲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去的。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严格来讲,事业单位编制还是要算铁饭碗。虽然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采取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两种方式,需要签订聘用合同。但是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工相比,事业单位事业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还是属于铁饭碗。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事业单位编制到底算不算铁饭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编制内工作人员,肯定是属于铁饭碗,只要本人不提出离职,或是年度考核合格,或是不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工作是比较长期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比较稳定的。按照人事管理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竞聘程序进行并办理聘任手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要与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初次聘用合同最低年限为3年,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从这规定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只要聘用合同期满可以正常流动;二是稳定性。即只要本人愿意,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可以订立到退休的聘用合同。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属于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属于国家财供养的人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属于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和事业单位建立聘用关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有一定的稳定性、长期性。从这三个方面来判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比较稳定,收入比较稳定,管理形式上和公务员既有差别,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应当属于铁饭碗的范畴。
这个具体要看单位的性质和岗位的用编性质。
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工作和工资都比较稳定,"铁饭碗"还是算的吧。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视情况而定。
而编制的话,实名编制跟之前是没啥区别的,稳稳的铁饭碗。非实名编制待遇参考实名编制,也还是挺不错的。控制数是现在招聘的常用形式,毕竟单位的编制有限,不管再不情愿,大多数岗位都是控制数,特别是老师。但在待遇上,控制数是参考同单位同类别在编人员的。所以,除了编外和合同工,能进到事业单位编制,还是算"铁饭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