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在夏威夷大学读书的 安·邓纳姆 ,认识了从肯尼亚来的留学生、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侯赛因比邓纳姆大了6岁,而且皮肤黝黑。 可他能获得被国家资助读大学的机会,就足以说明他很聪明。 此外,侯赛因风趣幽默,从学业到兴趣爱好,总能和邓纳姆找到共同语言。 在他的有意追求下,18岁的邓纳姆芳心大乱,一心想着出嫁。 然而,当他们的恋情被邓纳姆的父母知道后,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一来说,邓纳姆出生在一个白人家庭。 她的父亲是个商人,据说祖上出过不少名人,所以家境富裕。 而她的母亲呢?则是一家银行的副总裁。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亲哪会同意女儿嫁给一个黑人穷小子? 二来说,法律也不允许。 因为那个年代,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是不被允许的。 可是,不管父母亲如何劝阻,已经动心的邓纳姆,还是非要出嫁。 为了追求爱情,18岁的邓纳姆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就悄悄嫁给了侯赛因。 不仅如此,婚后没多久,她就生下了儿子奥巴马。 眼看着生米煮成熟饭,家里人就算是生气,也只得接受这个女婿和外孙。 但是,邓纳姆不知道的是: 她抛弃一切也要下嫁的良人,其实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原来,前来留学的侯赛因,在老家早就娶妻生子! 也就是说, 邓纳姆是被丈夫骗婚了! 而且,侯赛因的父母,还十分嫌弃这个儿媳妇;所以,他们很少跟邓纳姆联系。 更让邓纳姆伤心的是,侯赛因也太无情。 因为,要去哈佛大学继续读书的丈夫,完全没有想过要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走! 估计对于侯赛因来说,辍学生子的邓纳姆,已经成了一个累赘。 就这样,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三年,邓纳姆就提出离婚。 尽管丈夫无情,可邓纳姆还是保住了初心。 她没有在困境里抱怨,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奥巴马。 她教育儿子: 你的父亲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又或者: 我们会离婚,是大人的事情。 在邓纳姆的细心呵护下,奥巴马的童年过得很幸福。 在外公背上骑大马、和下课的母亲一起玩耍,别的小朋友有的,奥巴马也不缺。 1965年,读大学的邓纳姆认识了苏托洛。 苏托洛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邓纳姆有一样的志向。 两个年轻人心心相印,还有了结婚的打算。 彼时,邓纳姆提前跟苏托洛声明: 要娶自己,就得接受奥巴马。 只能说,作为一个母亲,邓纳姆很负责任。 于是,到了1967年的时候,奥巴马就和邓纳姆一起,去了印度尼西亚。 当地的教育水平不高,邓纳姆就严格要求儿子。 别的同学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奥巴马就会被邓纳姆叫醒。 每天清晨4点叫我起床,逼着我吃早饭,随后教我学3个小时英语,接着两人分别去上班上学。 在母亲的看管下,他得背足50个单词、提前预习课程,才能出门。 那时候,邓纳姆就告诉奥巴马: 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足够优秀 。 多年后回忆起这一段过往,奥巴马还认为, 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督促。 嫁给苏托洛的第三年,邓纳姆又生下女儿玛雅。 这下子,本就忙于工作的邓纳姆,就有点兼顾不了。 而且,她和婆家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因为当地人的家庭中,女人往往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可是,已经吃过一次亏的邓纳姆,哪里会愿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1971年的时候,邓纳姆的第二段婚姻也画上了句号。 那时候,邓纳姆一个人带着俩孩子、还得忙工作,日子过得很紧张。 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只得先把奥巴马送回了夏威夷。 之后过了一段时间,邓纳姆也带着女儿回到了夏威夷,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因为肤色的缘故,奥巴马遭遇过不少歧视。 有一次,他被母亲带着去一位朋友家做客。 等到奥巴马和同龄人一起玩耍时,对方不仅嫌弃、而且还拿东西砸他。 这时候,奥巴马没有谩骂、也没有动手。 他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人,直到他们胆怯、开始后退。 之后家长也都出来制止,还把那几个人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与此同时,家长们都认为: 奥巴马被邓纳姆教育得太好了;他成熟睿智、有担当。 对此,奥巴马也说: 母亲不允许我们行为粗鲁、言语刻薄、骄傲自大。我们被教导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我们说了什么人的坏话,她就会认真地开导我们,帮助我们分析事情。 奥巴马的母亲和妹妹 只能说,邓纳姆从来没有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就肆意糊弄他们。 相反,在邓纳姆眼里, 他们的所有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 得益于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奥巴马也一直认为: 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而且,邓纳姆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硕士毕业以后,30岁的她又开始读博士。 因为研究方向的缘故,所以邓纳姆就带着女儿返回了印度尼西亚。 而这时候,奥巴马就被留在了夏威夷。 不过,母亲也没有因此忽略他。 邓纳姆会时常跟奥巴马联系,跟他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母亲的信件里,奥巴马看到了一个自己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深入贫困地区搞研究的邓纳姆,一直是奥巴马的骄傲。 而跟着邓纳姆一起生活,也是他最幸运的一点。 原来,去哈佛大学读书的侯赛因,后来又娶了一个白人姑娘。 可因为行为不端的缘故,侯赛因就被退学了。 回到肯尼亚以后,侯赛因就常常因为这个事情责备第三任妻子。 所以,哪怕后来的妻子已经为他生下孩子,可也经常被他打骂。 在奥巴马弟弟的回忆中: 父亲会因为心情不好的缘故,经常和母亲闹矛盾。 而这些,奥巴马都不用经历。 在他的记忆里,父亲还是个优雅的学者形象。 1995年,邓纳姆患上了癌症。 彼时的她,历经十几年的辛苦、写出了1000多页的博士论文,是个真正的学者。 她的经历和教育,都深深地影响到了奥巴马。 有邓纳姆的全力付出,才给了奥巴马一个幸福的童年。 他没有养成偏激的性格,反倒积极向上、而且肯在学业上下功夫。 不夸张地说, 奥巴马后来登上总统宝座,离不开邓纳姆的扶持。 只不过,53岁这一年,这个博才多学的女人,还是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送走母亲,奥巴马的生活拉开新篇章。 而他始终记得,母亲的包容、坚强和奋发向上。这些优点,也成了后来奥巴马成功路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