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家长的焦虑情绪和茫然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在"大赛爸爸家庭训练营"里面,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当拿到医院一纸"孤独症/自闭症"的结果时,很多人的内心是崩溃的! 对于这位家长的情况,我的建议是: 首先,自我教育,摆脱困境。第一时间进行家长自我教育,摆脱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不要被吓呆,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有病乱投医。要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先接受现实,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 在家庭训练里,给家长的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辅导,父母过不了这一关,后面什么也干不了。很多家长被吓倒了,没有勇气面对生活,心灰意冷,连自己都解救不了,还怎么救孩子? 其次,学习知识,提高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想战胜孤独症就一定要先了解它,要深入学习如何战胜它。父母要抱着"再学一个专业"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学习,努力实践。 在家庭训练里,有不少家长通过我们的头条专栏和文章进行自学、进行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家庭训练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再次,寻找帮手,结伴同行。星孩子是孤独的,而其父母们也是一样的孤独无助。康复的路上没有伙伴是走不下去的。正所谓同病相怜,同命相惜,只有同类家长才能做到感同深受。 最后,坚定信念,认清形势。孤独症/自闭症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无法挽救。只要父母愿意付出努力,掌握正确的方法,获得专业的辅导,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家庭训练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更有许多因为获得成效而重新建立起生活勇气的父母,无论是语言、运动、社交还是情绪及专注力,都能得到全方位综合指导,欢迎您来共同参与和分享。 总之,这是一条自救的路,不要依赖机构,更不能依赖老师,只有父母自己才能挽救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请关注@大赛爸爸说 ,联系我们,教您有效的家庭训练技能,帮您解答所有的疑问! 如此的话,说明家长在本城市也无从找寻有经验的人或者机构去学习和康复孩子。 但是孩子的康复不可耽误,这样的话建议家长抽出一位专门陪伴孩子去其他城市找专业的机构康复,同时家长也可以从中学习和揣摩干预方法,一旦觉得掌握了,可以退出机构,在家中由家长给孩子进行干预康复。 前提条件是:家长要真正掌握干预方法,好好了解自闭症,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特点,能够灵活,有对应性的给自己的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和能力,离开机构也等于耽误了孩子的黄金康复周期。 另外,家长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内容基本都是针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方法的,有可取的家长可以吸收,也可以加入我们的训练营,和更多星儿家长跟着老师学习家庭干预方法。 孩子还小一定要多和孩子互动,不过现在才1岁11个月,只要引起重视的话,会有所改善,每天一定要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玩具,可以陪着他做他喜欢的事情。 如果孩子自闭很严重的话,家里有条件建议到大中城市自闭症康复机构进行早期干预。没有能力也没关系,有一些康复机构有线上课程,在家就可以帮孩子进行干预训练您可以考虑一下。咨询电话:4000812698 让家长学习丹佛早期干预模式黄皮书,PCI游戏早期干预,一岁半宝宝早期就是父母多陪伴多玩,争取训练孩子的指物能力 ,交流互动能力,认识家人物品的能力,没有能力去大城市可以加很多的自闭症QQ群,微信公众号关注自闭症康复机构,跟着网络老师一起学习,现在有also孤独症平台,以琳自闭症家园,恩启,向日葵,星星雨等等很多的自闭症康复机构都会发如何教孩子的内容,让家长找这些文章来看,自己学习。多加自闭症QQ群跟更加多的本地家长一起交流。 去广州做干预训练,广州很多这样的机构的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家庭干预 康复——如何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如您对我的方法感兴趣 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或者私信我 会给孩子做干预建议 如何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社会是由物品、人、事件组成的,我的方法是让孩子通过事件来认识物品和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先想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认识了某种物品?它是干什么用的,它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做的,什么颜色,在哪得到的,属于谁等这些都是物品的属性,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让孩子都搞明白,所以要先挑选最重要的一个属性去教授,选哪一个? 答:物品的功能,它是干什么用的。注意,我说的物品的功能并不是让孩子来回答(大人拿着剪刀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而是当出现需要用剪刀的场景时,孩子知道去拿剪刀 许多机构,老师,家长在刚开始干预时都会让孩子理解物品的名称,这是大错特错的。这个顺序并不符合人类进化的规律,更不符合孩子学习的规律,无论是自闭症孩子还是普通孩子。 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下, 1当人类还是类猿人时,会用木棍去插水里的鱼,打掉树上的果子,它们肯定是先会这个工具,然后为了方便交流才给木棍起了名字。树上的水果,猩猩一定是先知道这个东西能吃(功能)然后才给果子起名字:苹果。 2摆在你面前有两个框,一个里面全是手机,另一个里面全是鞋,此时你手中拿着一个做成鞋子外形的手机(不能穿)你会把它放进哪个框里?一定是手机框里。 现在一切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有功能的。 如果按照某些机构的思路先教物品名称,那在例子2中孩子一定会把它放进鞋子框里。 先说 一下教孩子认识物品的顺序: 孩子的强化物:吃的,喝的,玩的(例如奶,彩虹糖,薯片,饼干,面包,小车等)→ 围绕着强化物所需要的工具(如:勺子,碗,剪刀,杯子,袋子,电池等)→ 孩子生活必须品(如鞋子,袜子,衣服,裤子,枕头,椅子等)→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等)→ 孩子经常用到的家具家电(如冰箱,电视,电扇,空调 洗衣机,马桶,柜子,桌子等)→ 房间名称(如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 户外场所(如游乐场,超市,医院,公园等)→ 交通工具(如汽车,公交车,自行车,滑板车等) 以上是训练初期需要积累的名词至少要学会150个,具体在选择教授哪个物品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物品和孩子自身的利益是否相关,相关性越强孩子学会的就越快。 接下来说一说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 孩子从零开始到真正理解一个物品共需要五个步骤, 一:体验 二:剧本输入 三:有场景检测 四:无场景检测 五:持续更新剧本 体验: 顾名思义,让孩子亲身体验目标物品的用途,一开始我们要选择孩子的强化物:喜欢吃的喜欢玩的(功能就是吃和玩) 如果你已经按照我之前的几篇文章: 《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撞南墙法》孩子就应该已经大量的体验过强化物的功能了,而且都是孩子主动要的。 其他物品也一样,当着孩子面去把目标词汇的功能用出来,如果孩子愿意自己动手尝试最好,他不愿意动手看着大人做也没问题。 剧本输入:在孩子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把目标词汇说给他听就可以。有两种情况,1是孩子主动要东西,大人把东西给孩子时说:要xx/给你xx/想要xx 2大人也可以主动把强化物给孩子,当强化物出现在孩子眼前时大人说:给你xx/吃xx/玩xx/这里有xx 大人在说的时候,一定要简洁清晰,语速适中。句子控制在六个字以内,且句中不能出现目标词汇以外的任何其它名词,你我他,孩子的名字也不行。(副词,介词,动词可以说) 最重要的是剧本要多样: 1人物多样,家庭成员可以轮番上阵输入,不能总是一个人。 2场景多样,在客厅,厨房,卧室,户外输入。 3目标物品的形态多样,以彩虹糖为例:一颗,一把,带包装的,不带包装的都是彩虹糖。大人在做输入时尽量每次都是彩虹糖不同的形态。 4句式的多样,给你xx/想要xx/要拿xx/这里有xx。每次输入尽量都用不同的句式(再强调下:简单清晰,语速适中) 5事件多样,可以用剪刀拆快递,剪开包装袋,剪开胶带,剪开绳子(事件越多样,孩子就不容易刻板,对物品的认识就更深刻) 6时间多样,大人要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给孩子输入。一个目标词汇一天最多给孩子输入五个剧本(不是越多越好) 一天中大人可以输入几个目标词汇呢? 答:循序渐进,刚开始教孩子名词建议大人只选一个目标词汇写五个剧本进行输入。随着孩子学会新词的速度越来越快,大人设计剧本也越来越得心应手,那大人就可以逐渐增多每天输入的目标词汇的数量: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有场景检测: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有没有真的学会目标词汇。(大人千万不要拿着目标物品去问孩子:"这是什么呀?") 我们要做的是先把孩子体验过的场景展示出来。以剪刀为例: 先把快递拿出来,然后给孩子发指令:"去拿剪刀"(此时剪刀要摆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同时剪刀旁边要有一个其他的物品作为干扰)不过孩子能拿对,大人就接过剪刀开始拆快递。如果拿错,大人就指着剪刀告诉孩子这个是剪刀,然后拿起剪刀拆快递就可以了。 如果通过了,明天再测试也要剧本多样(换人,换地点,换物品形态,换时间,换句式)同时干扰物可以多加一个(每次测试通过下一次测试的干扰物都要比上一次多一个) 注意:一个目标物品每天只能测一次,连续三天有场景测试通过,就可以进入无场景测试。 无场景检查: 还是剪刀为例:这次我们用剪刀拆外卖的袋子。但此时大人是不可以让孩子看到外卖的袋子的(大人准备好场景,但不给孩子展示) 然后给孩子发指令:"把剪刀拿来。" 如果孩子拿对,大人再拿出外卖,开始剪开。(此时孩子可能已经跑开了或者根本就没有看我们用剪刀干了什么也没关系) 如果孩子没有拿对,大人就告诉孩子这是剪刀,然后拿起来拆外卖(测试不通过) 注意:连续三天无场景测试通过就可以隔一天测一次,连续三次通过,就隔两天测一次,连续三次通过,就隔三天测一次,以此类推,直到每周测一次,连续三周通过,这个目标词汇孩子就真正认识了。 持续更新剧本: 孩子真正认识了目标词汇后,如果大人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孩子没有经历过的剧本,只需要给孩子输入一下就可以了,每一次的新剧本输入都是让孩子对此目标词汇增加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所有步骤都是大方向,每位小朋友需要注意的细节都会不同,大人要在教授的过程中进行微调,回合结束后要进行复盘为下次教学做准备。最好是在我们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一步步地完成,这样可以避开很多坑从而节省时间。 当孩子掌握150个名词以后就可以用剧本输入其它更抽象的词汇,比如形容词,方位词,职业,性别等。 以后有时间我会慢慢写。 孩子被列入"星孩"......那种担忧和焦虑真的是其他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这是我平时在工作当中面对的最多的一个场景,多数和这位宝爸妈一样的家长,一直都无法从那个诊断报告中脱离出来,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明明孩子看似一切都很正常啊,然而就是因为某些疏忽观察,而导致对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有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1.这个时候必须让自己和家人冷静下来,接受现实,一定要确信:社会资源发达,孩子年龄小,抓紧干预,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就算以后无法和正常发育孩子保持一致,但一定会让孩子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一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2.如果当地没有专业的机构,可以考虑外地的,(附近租房或者工作都是可以考虑的),去之前多对比几家,网络资源这么丰富,可以网上先查询,电话先了解,一般残联认定的单位会比较权威点,他们会有专业老师和丰富的环境,还有专业的评估系统的 3.最后宝爸妈平时可以自学一些关于自闭症孩子(我们一般称为星星孩子)的相关知识,以便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对应,对自身的内心也是一种沉淀, 贴子比较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相信孩子,一定会发展得非常好的。 关键父母都多陪伴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自己买书籍学习,加入可靠的专业群,多和家长机构老师互动,自己的孩子还要自己上心。 自己在家慢慢教他认知,语言,理解能力,多带他到外面去和小朋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