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9月下旬,秋意愈浓,偶然路过位于临沂市区中心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被陵园内高大又茂盛的参天大树所吸引,得知此片树林种植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岁。来临沂已近十年,未曾进入,遂心生好奇,停下脚步,入园参观。特将陵园内参观过程记录,感受战争年代之岁月,缅怀历史,以飨诸君!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正门
正门今日暂未开放,从西门进入,免门票
西门入口
花岗岩楼门,黄色字体"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原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著名书法家舒同亲笔手书。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茂盛的参天大树。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园区内大多数的树木是修建时期所种植,距今有73年之久,与共和国同岁,见证了岁月变迁,社会发展。
园内树木以松树、柏树、法桐为主,辅以灌木绿植。
解放战争到了后期,华东区基本完成解放,为缅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华东军民。经华东局提议,报中央批示,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革命战争纪念遗址,定址在临沂,于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破土动工。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内部设计采用了正门——主体建筑位于同一中轴线的格局,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整个园区中心,塔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熠熠生辉,塔身四周分别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手书内容。
毛主席当年亲笔手书"革命烈士纪念塔"
刘少奇亲笔手书"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犹荣"
刘伯承亲笔手书"为人民事业而死,无上光荣"
朱德亲笔手书"为了这个战争而死是光荣的"
纪念塔一侧,邓小平亲笔手书"光照千秋"
以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中轴线两侧为当时牺牲在鲁的革命烈士修建了纪念墓碑。从上至军长、师长、政委、参谋长,下至普通军人,都有实名记载的主人公。
中轴线西侧革命烈士纪念墓碑分布
革命烈士——原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张元寿墓碑,牺牲于解放战争,时年34岁
革命烈士——原东北军百十一师师长常恩多墓碑,曾是张学良部下,参加过台儿庄战役,为抗日战争做出大的贡献
革命烈士——原新四军第一师政委刘炎墓碑,为解放事业积劳成疾,因病牺牲于1946年,时年42岁。
烈士集中安葬的墓碑
十九名烈士姓名
中轴线东侧革命烈士纪念墓碑分布
革命烈士——原山东军区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击毙了鲁南悍匪刘黑七,在解放滕县战役中牺牲,时年32岁
革命烈士——原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罗炳辉,牺牲于1946年,时年49岁
革命烈士夫妻——原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陈明、山东姊妹剧团团长辛锐,1941年被日军先后杀害,牺牲于沂南县
革命烈士——国际主义新闻战士,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无私帮助中国人民共同抗日,1941年被日军杀害
革命烈士纪念堂正前方拍摄
革命烈士纪念堂后侧拍摄
解放战争期间缴获的国民党王牌师武器
解放战争期间缴获的国民党飞机
飞机正前方拍摄
飞机进气道设计在机头前方
粟裕将军戎马一生,根据其生前遗嘱,死后将其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陪伴牺牲的战友,此处为其中一处
名为"永恒"的雕塑,希望和平永恒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战争向来是残酷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如今国际形势纷杂,俄乌冲突,台海紧张,战争还会时不时出现,我们更有理由要珍惜当下的和平局面。
缅怀历史,我们感恩过去。面向未来,我们争取和平。
愿世界无战,愿和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