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单位新进人员的政审工作,一直都很顺利。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 那一次,单位准备从下面乡镇里调一名年轻的财政人员小A进来。虽然不用考试也能进省城,但小A在编制身份上要付出代价的:他原来是参公编制,如果顺利进入我们单位的话,只能进入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身份改为事业编了。 按照惯例,我们由3人组成的政审考查组,先到县里财政局找人谈话了解情况。一般都是找县局里,分管小A那个乡镇的股室领导和部分工作人员谈话。一路下来,都很顺利。所谈之人都说小A的好话,都同意小A调离。 离开县局后,我们又驱车到镇上。在镇里,书记、镇长、人大主席等领导也都同意小A调离。 接着,要找财政所里的人员谈话。由于乡镇一个所也没几个人,我们按规定找其所有人谈话。但谈话却卡在小A的直接领导--财政所长那里了。 所长说,小A思想素质不好、品行不端,根本不适合进我们省直单位。 这让我们的政审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僵局。作为考察对象的直接领导,应该是最了解情况的。他既然说不好,那小A从理论上讲,可能真的有问题。 为了弄清事情的真实情况,抱着对小A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原来计划谈话13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名谈话对象。 谈着谈着,事情的真相慢慢浮出了水面: 原来,2年前财政所长把自己的亲侄女介绍给了小A。两个年轻人开始相处谈恋爱。没想到后来没谈成,两人分手了。 本来男女双方是和平分手的。女方家里也没有大的意见。但作为所长,自己把侄女介绍给下属,结果没成功。这让财政所长很没面子。从此,所长就对小A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小A也因为忍受不了直接领导的非正常打压,而产生了宁愿选择事业编也要调走的动机。 婚姻自愿,恋爱自由。弄清事情的真相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题主的问题,在考察新录用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中,如果出现领导故意从中作梗说坏话,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因为考察人员有责任要将事情真相弄清楚。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 1.思想素质有明显错误的,比如公开反对宪法的; 2.品行不好的,比如有吸毒行为的; 3.为达到报考条件而进行档案造假的,比如瞒报年纪、学历等;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这些情况,一旦被确定。那就没戏了! 我是职场探秘者,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以前在哪上过班,上了几年,有没合同,问的细着呢,几个人轮着和审犯人似的,弄的还挺紧张 拿出证据告他诽谤! 会到原单位调查的。一般不会只找原单位领导问情况的。会同时找同事等等。一般会找3一5人了解你的情况。 单位政工部门会到原单位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