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郝某人,一生一世,都是中国人,我过去是,我现在是,将来直到我死,我仍然是一个中国人。" 这句话出自于国民党元老郝柏村先生,相比于这两年岛内层出不穷的"台独"分子,郝柏村一直坚持反对"台独",并被岛内人民亲切的称呼为"反独大将" 。 作为台湾地区最后的军事强人,郝柏村因支持两岸统一的想法,曾多次遭到台湾当局的打压,但是他却从未改变自己的理想,依旧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那么,郝柏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发出"反独"言论呢?在其从政的道路上,他又经历了哪些打压呢? 郝柏村少年从军,心系家国 郝柏村,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其父郝绪龄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郝家兄弟姐妹七人,郝柏村排行老三。 幼年时期,郝柏村的哥哥、姐姐先后去世,郝柏村自然而然地成为家中的长子,父母也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六岁那年,郝柏村被送到本村的净土庵读私塾,在授业恩师教导下,郝柏村学会了基础的读书写字。 郝柏村 三年以后,父母又把郝柏村送到盐城县的国立第二小学念书,在校期间,郝柏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成绩也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小学毕业后,郝柏村考上了江苏省常州中学高中部,但是考虑到家庭条件不富裕,父母只能承担一个孩子读书的费用,而弟弟郝柏森明年就将小学毕业,为了让弟弟能够有书可读,郝柏村毅然放弃了上高中的想法。 当时,报考军校是不用缴纳任何费用的,于是郝柏村便主动前往南京,报考了著名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在抵达南京以后,郝柏村才知道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全国一共分为五个考区,初试分别在各考区内部进行,最后再集中到南京参加复试。好在江苏省考区被划分到南京,这才让郝柏村没有白跑一趟。 同年七月,黄埔军校公布了新一期的招生名额为500人,而全国参加报考的学生却高达十余万人,竞争情况非常激烈,郝柏村不得不集中精力专心复习,以应对黄埔军校的初试。 在初始放榜的那一天,郝柏村怀着忐忑的心理前去看榜,在路上他遇到了自己小学老师的儿子黄斯茀,两人以师兄弟的关系结伴同行,一起查看了初试的入选名单,毫无例外的是两人都通过了初试。 郝柏村 此后,他们互相鼓励,共同复习,准备参加复试,复试比初试更加复杂,大家需要先进行笔试,再进行面试,还要参加一系列的体格检查,要求十分的严格、 大约又过了一个多月,黄埔军校的复试成绩正式发榜,郝柏村和黄斯茀一起前去看榜,结果可能是过于紧张的原因,郝柏村从头看到尾,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反倒是黄斯茀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录取榜单的中间部分。 黄斯茀拍了拍郝柏村的肩膀,说道:"别急,说不定刚才把你的名字看漏了,我们两个从头再看一遍。" 郝柏村 于是两人一个从上往下看,一个从下往上看,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个录取名字,在榜单阅读过半的时候,黄斯茀终于找到了郝柏村的名字,他大声地呼喊道:"柏村,柏村,我找到你的名字了,快来看啊。" 顺着黄斯茀手指的方向,郝柏村也发现了自己的名字,两人瞬间欣喜若狂,他们都为彼此的录取而高兴着。 按照黄埔军校的规矩,所有新生录取后都需要,先经过为期一年的入伍生活,严格遵循军队的方式进行操练。500名新生被编成了一个新兵团,下设两个营六个连的编制,而郝柏村被编在了一营六连。 郝柏村 在军营里面,郝柏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中外军事书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战场上指挥部队英勇作战,用自己的力量击败外来入侵的强敌。 一年入伍生活结束后,郝柏村正式进入军校学习阶段,当时的黄埔军校分为步兵科和炮兵科,郝柏村因为出色的计算能力被划入了炮兵科专业。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郝柏村渴望投身战场、抗日救国。他在日记中写道:"七月七日深夜,在卢沟桥那个地方,日军向我国二十八军开枪挑衅,他们以为中国人还是那个柔弱的可怜虫,以为不抵抗会是中国士兵的教条,却不知英勇的二十八军将士给出了倔强的答复。" "予打击者施以打击,这是每个中国士兵的意志,也是每个军官的意志,四万万中华同胞们用热血构筑成不可摧毁的防线,我们将用枪炮换来民族的荣光........." 一年以后,为了应对惨烈的战争,郝柏村与同期的五百名学生一起提前毕业,校长蒋介石亲自主持了毕业典礼,并按照各自的能力把他们派往前线。 郝柏村 临行前,学校特批了十天的假期,允许他们回到家乡探亲,而郝柏村也在离开家的第三年,终于回家探望了年迈的父母。 趁着这次假期,郝柏村带领着全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他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回来,所以便想留下一个念想,却没想到这居然成为了他和父母见到的最后一面。 1938年,郝柏村参加了广州战役,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军部队损失惨重,郝柏村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战友牺牲在自己面前,许多士兵甚至连敌人都没有看到,就被日军的轰炸机给炸死。 广州战役 截止到10月29日,日军彻底控制了广州城内,国军只能无奈地向粤北一带转移,重新构筑新的防御阵地。 广州战役后,郝柏村被调往贵州炮兵学校学习,后来又被任命为国民党第十二炮兵团中校营长。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郝柏村先后参加了广州战役、皖南战役、武汉会战等诸多大战,随后又追随孙立人将军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在战争胜利后驻扎在印度休整。 郝柏村和蒋介石转赴台湾,"反独"大将 国共内战期间,郝柏村被派往东北指挥作战,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夕,陈诚又把他从锦州前线召回,成为了蒋介石的侍从官。 一年以后,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溃败,郝柏村只能跟随着蒋介石前往台湾,继续担任随从参谋一职。 在赴台以后,郝柏村开启了快速晋升的道路,他曾先后担任国民党军的"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等职,然后又由军界转入政坛,官至台湾当局"国防部长"、"行政院长"以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郝柏村 据岛内爱国人士声称:郝柏村的一生是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出将入相,出生入死。"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岛内台独势力迅速崛起,尤其是在蒋经国去世后,继任者李登辉故意纵容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壮大。 而郝柏村却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反对"台独"的大旗,他曾公开发表声明:我不讲反对台独,我只想消灭"台独"。 郝柏村 1990年,在郝柏村担任台湾"行政院长"期间,他在台湾"立法院"里多次舌战群"独",面对台独分子的轮番挑衅,郝柏村与其展开激烈斗争,双方的交锋程度一度达到了动手斗殴的地步。 此后,在民进党执意要把"台湾独立"等字样写入党纲时,郝柏村直接向台湾当局建议把"民进党"成员全部逮捕入狱,甚至提出武力"解散民进党"的想法。依靠着坚定地反"台独"立场和"铁腕"的言行,郝柏村先生成为了台独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三年以后,在台湾"国民大会"的闭幕仪式上,民进党联合部分国民党代表(主要是李登辉)向郝柏村展开"逼宫",郝柏村无奈高呼道:"消灭台独",随即宣布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 郝柏村 郝柏村的言论以新闻的方式反复在台湾电视台播放,进而迅速传遍了整个台湾地区,给岛内的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事后,面对记者媒体的采访,郝柏村态度坚决地说道:"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基础,反台独才是真正的爱台湾。" 郝柏村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他是两岸交流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是"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 郝柏村 在郝柏村担任台"行政院长"时,正是两岸关系从打破隔绝到深入交流的关键时期,郝柏村大力推动了岛内民间组织海基会的建立,与大陆的海协会一起搭建了两岸沟通的重要平台。 当时,海协会和海基会经过三个多月的函电往来,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从此也明确了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本质。 郝柏村 郝柏村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曾对"台独"势力蛊惑台湾青年的现象深感忧虑,为此,他主动向岛内年轻人呼吁道:"我要奉劝台湾的年轻朋友,要认真思考九二共识,这是我们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挑选出对台湾最有力的发展。" 多年以来,郝柏村因为坚定地反对"台独"分子,被岛内人民誉为"反独"大将,就连民进党员也感慨道:"他就像一个斗牛场的公牛,一旦有人漏出台独的红布,就会不顾一切的扑过去。" 郝柏村回家回乡探亲,支持统一 1999年,郝柏村先生准备踏上了返乡之旅,经过六十多年的漂泊,他终于迎来了回家的归尘,这一年他已经八十一岁高龄。 在香港转机的过程中,郝柏村遇到了台独分子的"呛声"挑衅,他大义凛然地说道:"我郝某人,一生一世,只能是个中国人,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直到我死,我仍然说,我就是一个中国人。" 在回到阔别以后的故乡后,郝柏村不禁有些老泪纵横,他指着已经破败的房屋说道:"金疙瘩,银疙瘩,都不如自家的穷疙瘩。" 郝柏村回乡 此后,郝柏村促成了盐城到台北的专属航线,他希望自己能够落叶归根,死后葬到昔日的故里。 2005年,郝柏村受到中央领导的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纪念大会,获得了大陆政府颁发的纪念勋章。 事后,郝柏村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让台湾摆脱了日本侵略者的50年殖民统治,台湾人民是抗日战争最大的受益者,为此,他专门提醒台湾青年,不要把大陆和台湾分隔开来,年青一代应该永远铭记那段抗争的历史。 郝柏村 在人生的最后两年,郝柏村先生依旧没有放弃反对"台独",他在不同场合强调着"台独"不会成功的言论,坚持两岸的和平发展,支持祖国完成统一。 在郝柏村百岁寿宴之际,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回忆录,进一步阐述了支持统一、反对"台独"的理念,他写道:"现在的民进党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却在干着实质性的台独事业,台独势力以迂回、假冒民主的手法,污蔑两岸和平发展。" "利用言论自由的洗脑方式,麻痹台湾新生代青年,让台湾人不再认同中华民族,必将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是我忧心之处。" 郝柏村 同时,在这本回忆录中,郝柏村还以军事的角度,阐述了一旦发生"武统",台湾绝无胜算,就算有美国的助阵,届时台湾也只会沦为一片焦土,台湾人民存活着为数甚微,对于台湾而言,要想真正的和平发展,只有两岸统一才是唯一出路。 101岁那年,郝柏村因病住进了台北市中心医院,在临死之前的最后时刻,他仿照陆游的诗词《示儿》写道:保台反"独"绝非空,但悲不见中华同,两岸和平统一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郝柏村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但是郝柏村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 同年3月30日,郝柏村因病在台北去世,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