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8月来到毛儿盖草原。 这条"插翅难飞"的川西水草地,是当时中国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都尚未发现过的地方。是一个让人们感到非常陌生、极其危险的地方。历史上任何一个军队都没有走过的地方。 8月21日,艰难的草地行军开始了。从毛儿盖向东北方走出草地,绵延约四五百里。 工农红军走到草地边缘,放眼远望,遍地是浓密的青草,茫茫苍苍,无边无涯,与远方的蓝天相接。 草地之中,到处是淤黑的水流,一片连着一片。很多地方水深齐腰,而有的地方,人陷进去不见头,马陷下去不见颌。 饥饿,是草地行军的又一个大问题。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每人身上只背了五至十斤粮食不等。没有粮食吃的时候,一路上挖野菜、吃树皮、吃草根,煮皮带汤……伟大的万里长征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在到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时,喜获藏民首领送上二三十万斤小麦。 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沿着红一方面军的路线,到达甘南藏区,再次受到这位藏民首领开仓放粮。 数十万斤粮食,对于少衣无食、疲惫不堪的队伍,无疑是济困解危。 是谁有如此大的本领送这么多的粮食?这位藏族首领后来的命运又将如何? 历史的长河向我们铺陈出那段峥嵘岁月里的人与事……。 杨积庆 给红军送粮食的这位藏民是卓尼土司杨积庆。 杨积庆 (1889年一1937年),藏族,字子余,藏名"罗藏丹增南杰道吉"。13 岁承袭土司之职,是最后一代卓尼土司。 杨积庆袭位时,其领地包括今卓尼、迭部、舟曲等地,有2万多平方公里,共属五百二十族、一万一千五百九十九户,10万余人口。 杨积庆虽是藏民, 但幼习汉书,汉文汉语,皆甚通畅。虽身居僻壤,未迈出卓尼一步,但及时掌握国内外形势,对红军略有了解。 1935年9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三团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共八千余人,穿过草地到达甘南藏区迭部县。 绥靖公署(第八战区司令朱绍良)令甘肃军阀鲁大昌固守腊子口;同时电令卓尼土司杨积庆出动全部藏兵两万余人到达迭部阻击红军。 杨积庆知红军乃仁义之师,了解红军北上抗日方针。在民族存亡的大义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担当。 杨积庆拿定主意,在前山(现卓尼地区)集各旗的千名"番兵"虚张声势,喊着要与红军作战,暗中又冒着很大的风险,迎接红军。 红军在杨积庆管辖区没受任何阻击,顺利通过旺藏寺、麻压寺、然尕沟,到达翠谷卡。 在翠谷卡有一个杨积庆的粮仓翠谷仓,装着积粮二三十万斤,大部分是小麦。 杨积庆了解红军极缺给养的困境,密召卓尼后山主管下迭八旗的总仓官杨景华,指示库兵把翠谷仓内部仓门全部开锁,以躲红军为名,跑进深山老林回避。 黄开湘、杨成武率红四团先到,许多红军战士久经鏖战,备受煎熬,衣食无着,已经饥疲欲倒。发现粮仓,大喜过望。推开虚掩的大门,进去一看,堆满了小麦,还有盐巴和风干了的牛肉。 战士们就地烧火做饭,饱食一顿,之后每人带十市斤小麦上路。临走前,用白灰写了几个大字:"红军战友们,此粮仓里有粮食。" 林彪、聂荣臻、左权率一军团到达,看到先遣团留下的字,开门进仓,饥饿的战士们吃饱后并带了一些补给,重新写上:"此处粮食为红军所用,各部队必须十分珍惜,节约使用。" 红一方面军得到了足够的粮食和休整的环境,养精蓄锐。9月16日,聂荣臻、左权亲自指挥腊子口战役,团政委杨成武率队猛攻。经过一夜激战,终于突破天险腊子口,顺利走出甘南地区。 鲁大昌在腊子口大败,后探知杨积庆土司支援了红军粮食,顿时气急败坏,便向当时的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告状。 在这紧要关头,杨积庆立即消除一切痕迹,以防查处。他密令把红军留下的苏维埃纸币烧掉,民间有的,也传令烧尽。又把翠古粮仓也烧了。由于鲁大昌是败军之将,言不忠听,省府对其告状不予重视,没有查处,不了了之。 1936年7月初,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六军团于甘孜会师,将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 朱德、徐向前、董振堂等人率领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向甘肃进军。 8月1日出草地,到达包座地区。8月5日,向甘南藏区沿红一方面军线路进入甘南,杨积庆所辖迭部沟一带。 杨积庆提早得到消息,命下迭部八旗仓官杨景华:"如果红军来了,开仓避之……。" 杨土司房科里的工作人员吴国屏回忆:曹日仓暗中开放,接济了红军。当时 这个仓设两个仓库,共装小麦四、五十万斤。红军走后,一个仓库内的粮食全部吃用完,另一个仓库用去了多半仓。" 杨积庆(左) 红军走后,杨积庆为掩饰开仓接济过境红军的问题,将红军留下的江西苏维埃纸币两捆和一些破旧枪支(买的),做为堵击红军的战利品,上缴给了朱绍良。 杨土司又部署手下,收留、安置未能随大部队走的伤病员、 小战士200余人。被收留的战士中有些人后来就在卓尼安家生活。 红军撤离后,杨积庆却成了"罪人,鲁大昌再一次以"开仓应粮,私通红军"等罪名上告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处。 朱绍良接到状子一面发电谴责,一面派副官班鑫来查处。 当时杨积庆很发愁,随即召集秘书长杨一俊,一团长郝应隆,三团长杨英商议对策。大家认为杨英能说会道,交际也广,推举他先和班鑫谈谈,摸摸底。 杨英接受了任务,当晚带了两根金条到后花园班鑫的住处。献上金条并奉承了一番。班鑫收了金条,脸上露出了笑容,态度和气了。 第二天杨积庆亲自出面,筹办了洮砚一台,麝香两颗,藏红花半斤,狐皮两张等礼物送给班鑫。 求班鑫在朱绍良处说"我们没有给红军供粮,都是误会。",班鑫收了礼物,满口应承"一定照办"。班鑫走后不久,朱绍良被调往南京,此事也就没有追究了。 杨积庆全家福 鲁大昌两次告状未成,心中怒气不消。便进一步策划更险恶的阴谋。 他收买杨积庆部下二团团长姬从周、因贪污被杨积庆赶走的房科书记方秉义;联络临潭地痞陡剑平、李识音、王禹九;策划杀害杨积庆的阴谋。 1937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夜,鲁大昌派其团长窦德海率领一营兵力,着便衣,深夜从临潭新堡渡洮河,潜入杨积庆官邸博峪,在内部叛徒的接应下,突然袭击。 夜半,一阵枪声向杨积庆卧室炕上袭来,一梭子弹打完,杨积庆滚下炕头,将灯扑灭,趴在地下,堂屋地下睡的土司警卫兵大常娃腿部受伤。 第二梭机枪又响后,没有动静,杨积庆即从地下翻起身,只穿着绒衣袜子,从堂屋后墙便门逃跑。先到博峪王十五的家里,王十五又送他到宁佛代子家,走到溥峪山神林边,转到溥峪大沟阳坡磨。 杨积庆 杨积庆的长子杨琨的警卫陈五十一跟随着杨积庆。杨积庆还不明真相,对陈五十一说:"把你拿的手枪给我留下,你回衙门看去,究竟是啥人?给姬团长说,叫带上人打,把我喝的药、穿的衣服和鞋拿上。"陈五十一奉命而去。 陈五十一进入衙门院内,没看见姬从周,看到人乱哄哄地抢东西,以为是土匪。他取上杨积庆的衣服、药品、鞋,从博峪街上走来,恰巧碰上姬从周的心腹营长何建奎。 何建奎假意问:"你往哪里去?老爷哪里去了?土匪打散了,我们也得找老爷。"陈五十一便一五一十地将情况告诉了何建奎,何建奎将陈五十一绑住了。 天已快亮,约一百敌人赶到阳坡磨将杨积庆包围。杨积庆抵抗中挂彩,手枪膛被击坏,无法继续还击。杨积庆一看来敌,大都是自己的部下,便说:"你们再不要打,把我抬到衙门商量,事情你们看咋办咋好。"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个主意。突然方秉义领着几个士兵赶到,方秉义记着被杨积庆赶走的仇恨,他厉声说:"杨积庆!我方秉义又来了,今天有我方秉义就没有你杨积庆。" 杨积庆知道方秉义这样气量小的人是要致自己于死地,眼睛一闭,一声未吭。方秉义连向杨积庆打了几枪,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就这样倒在了叛变分子的枪声中。时年48岁。 当杨积庆从衙门跑出来时,长子杨琨夫妇、杨琨的女儿、杨琨的姑舅兄弟绵续子等7人,在敌人哄抢财物时,已被杀害。 鲁大昌部下团长窦德海及便衣队,满载劫掠来的杨积庆之财物连夜撤回岷县向鲁大昌报功。 第二天鲁大昌派人从岷县带来已印好的"杨积庆供应红军粮秣,奉上级指示,已予以惩办"的布告公布示众。历史上将这一事变称之为"卓尼事变"。 消息传到卓尼各地,群情激愤,48个旗的旗民兵纷纷集结,袭击了叛变分子,击毙了首恶姬从周等人。 杨复兴,是杨积庆的次子,生于1929年。"卓尼事变"的那天晚上,他和父亲同卧一室。半夜枪声乍起,杨积庆出逃时,急忙将小儿班玛旺秀(杨复兴)推向炕角。班玛旺秀当时8岁,不知发生了什么动静,翻身滚入床下,又忽忽入睡了。 后被传令兵"麻利娃"乘乱背出,躲藏丛林间,继而转送禅定寺,幸免遇难。 "卓尼事变"后,由杨积庆次子杨复兴继承父职,为卓尼第20代土司。 194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挺进西北,所向披靡。 杨复兴以新人新事、全新的姿态入党工作,又展开了藏汉民族关系之新篇章,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 杨复兴(左二) 1950年9月下旬,中央派慰问团带了周总理的信来卓慰问,信已遗失,大意是对杨土司当年红军过境时开仓供粮的援助之情,表示感谢。同时给杨复兴及其部属赠送了礼物。 给杨复兴送了红、紫色的缎子四板,毛主席丝织像一张;给杨景华、雷兆祥、赵国璋三个团长每人送了丝织杭州西湖景、金笔、笔记本和茶杯;给其他官员每人送了金笔、笔记本、茶杯和纪念章等。 1991年卓尼县政府又派出调查组深入卓尼、迭部等地,寻找当年经过此事的老人和一些流落红军。还到北京走访了杨成武、黄火青等老将军。黄火青同志回忆当年途经卓尼的往事,亲笔写下当年与杨积庆交往的情况。 1994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杨积庆为烈士。 杨复兴一家人经过解放以来的曲折经历,子女们大都入了党,成了家。全家二十余口人,子孙满堂,过着和睦幸福的日子。 杨复兴和他父亲的经历与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奇遇般的联系。两代红色土司为甘南藏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民族团结的楷模,也留下了一段动人的历史佳话。 虽多年过去,往事依然鲜活,人物愈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