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和7年前真的太像了。 近两天发生了一系列大消息, 让我不禁感叹,楼市这是要重回2015年? 以防大家信息不同步,先盘一波近期市场消息。 苏州, 9月14日市场面已经确定全域取消限购,外地人不用社保和个税就可买1套。 结果2天过去了,今天上午收到苏州最新消息, 苏州恢复之前的购房政策! 也就是说,来了一场取消限购两日游。 上车窗口期就2天,这机会还真就,转瞬即逝啊。 其实之前作为首个全域放开限购的大城市,苏州这几天简直就是霸屏的存在,虽然现在政策取消,但着急的信号还是透了出来。 和苏州同一天,北方二线城市 青岛 也传出猛料,主城区除市南、市北全面放开限购(新房),二手房不限购。 而此前,长三角的另外一个二线城市 宁波 ,也悄咪咪放开限购了。 很显然,强二线城市也着急了,开始露出底牌了。 再看第二个消息,昨天多家国有大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把钱存银行的利息降低了。 为什么要降低存款利息? 还不是因为现在大家只存钱,不花钱。 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存款从去年7月的99.42万亿元,猛增到了今年7月末的113.28万亿元,1年大增了13.86万亿,增幅高达14.2%。 居民不贷款、不花钱、只存钱、不投资,只会让经济陷入通缩,所以降低存款利息来了,鼓励大家拿钱消费,拿钱投资。 你想现金为王,可不行啊。 第三个消息,9月14日,中国经济网上有篇文章——《多地取消二手房指导价是何信号》。 内文提及了几个关键点: 二手房指导价措施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价格,不利于释放市场增量。 二手房指导价适时取消,有利于提升买卖双方预期。 二手房指导价政策仅仅是短期调节的手段,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这几句话说得很直接,不少人猜测二手房指导价或将取消。 现在,我们再来把近期事情一盘活,就一个感受: 时光滚轮向前,7年一次周期的机会又来了。 参与过那段历史的人都有深刻理解,那种一种靠周期暴富的爽感。 7年一周期,今年又到了财富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又不简单重复。 现在的一切动作和2014-2015年那波救市手段,真的惊人相似。 我在上篇文章曾经说过,2次的救市手段都分三步走。 第一步,积极喊话,释放信心。 在过去近50天时间里,上层在各种公开会议7次提及房地产,并且次次都喊"支持"。 7月以来,多地出台了"保交楼"举措,河南郑州更是以强势手腕保障交楼工作,前天恒大也被要求未复工的38个项目要在9月30日全面复工。 提振信心的喊话和措施,正在一一落地。 第二步,各种刺激手段接踵而至。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提高公积金额度、降首付比例、西瓜买房,各种奇葩政策是应有尽有,目的就一个,刺激楼市成交。 但最猛的还是近期强二线城市放开限购,这或许会是一个转折点,虽然苏州政策2日游,但不排除后续还有机会重新执行。 回归2015年那会,调控逐步走,最后走到除了一线城市+三亚之外,所有二线城市全部取消限购。 和现在的配方是不是惊人相似,但唯一不同的是,当时哪怕全部城市取消限购,也没能让房价立马反弹。 最大的杀招其实是2015年启动了货币化棚改,此后房价才迎来反弹。 回到现在,我们正走在2015年走过的路上,只是现在二线城市还未全部取消限购,最后一步还没走到。 第三步,历史新低的房贷利率。 2015年,5次降准,5次降息,房贷利率跌到底以后再打折。 现在我们也经历多次降息,首套房贷利率可以做到最低4.1%,比2015年还低,甚至低于2008年的4.158%。 看到没,我们的一切动作和2015年都太像了。 都是放开限购、房贷利率历史新低。 但我也说了,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 因为2015年那轮救市,真正起作用的是货币化棚改,而不是简单地全线放开限购。 而2008年救市成功靠的是四万亿的大放水,也不是低利率。 所以,现在我们只是走在以前刺激的路上,但还没用出终极大招。 没有四万亿和货币棚改化之后,2022年,真正能起到刺激楼市复苏的招数是什么? 我绞尽脑汁想了想,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过去一模一样的措施也不可能再走一遍,我们不可能再大水漫灌,也不可能进行再一轮的货币棚改化。 但是想达到和之前一样的效果,今年的招数就一定要比前两次更猛,这个更猛的招数会是什么, 我能想到的是一线城市全面取消限购,但概率不大。 除此之外,我还没想到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大家想到的话可以评论区参与讨论。 历史是相似的,但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2008年和2015年的猛烈救市之后,2009年和2016年房价是V字型反弹上涨。 抛开政策滞后性的时间影响,我们能想象2023年房价还能V型反弹吗? 其实多数人心理都有判断,做不到了。 城镇化进程不一样,居民负债不一样,生育率不一样,哪哪都不一样。 所以全面性普涨的结果不会来了。 但大家想过没有,我们现在救市的目的真的是让房价V型反弹吗? 不是的。 而是控制当前房地产萎缩速度,让房地产"稳"下来。 就是既不能让大涨影响生育,也不能让大跌影响经济。 那么,想要达到稳的目的,最好的楼市表现,就是让该涨的涨,该跌的跌,总体拉平。 未来哪些城市能涨,能不能上涨的关键是供求关系。 但供求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一方面只要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新的需求还会再生。 其次是老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改善换房的需求在持续。 需求端是动态变化的,而供应端也是,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 个别大城市的土地供应量越来越少,而需求动态上涨,供小于求,房价就始终能涨。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有人又缺地的城市,始终是未来房价上涨的领头羊。 而这些城市,就藏在一线、强二线城市以及少量环一线城市中。 只有抓住这场规律,就能抓到这场财富洗牌的大机会。 你要问我强二线城市都放开限购,意味着什么? 我只能说是机会。 前20年在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超乎意料的暴击机会,但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让普通人明白一个道理,这辆车已经很难上去了。 那么前20年出现的暴击,未来还有可能出现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这一批强二线城市。 和一线城市平均6-7万/㎡的均价相比,多数强二线城市只有2-3万的/㎡的均价,再翻一倍的机会不难。 如果一线城市涨到10万,那么强二线城市涨到5-8万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普通人想要博暴击,现在最好的机会,可能还不是一线城市,而是强二线城市。 那么放开限购,就是一次最好的上车机会。 车票已经打折,你选择买票上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