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岷县抢抓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载体灵魂作用,紧紧依托区位优势和中国花儿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化诗词之乡、中国黄芪蜜之乡、秦长城西起首、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等文化资源,大力挖掘发展并不断提升花儿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和狼渡军马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岷县特色文化旅游名片,全力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以"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为载体,着力打造花儿文化名片。 岷县花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中国花儿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洮岷花儿的故乡。通过多年努力,洮岷花儿成功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一年四季,大小花儿会遍及城乡,连绵不断,尤以五月十七"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最具代表性。多年来,岷县如期举办,旨在挖掘、宣传、传承花儿文化的"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开展以洮岷花儿大赛、花儿学术论坛、特色文艺汇演、商贸交流、体育赛事等重要活动,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岷县,助推旅游成效十分明显,旅游经济异常活跃且逐年上升幅度明显,有效带动旅游业发展,文旅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以花儿演唱为主的乡村旅游节及传统庙会也深受广大众的喜爱,2022年前7个月,全县各乡镇结合传统节会举办3万人次以上的乡村旅游节17场次,累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直接拉动经济消费2.4亿多元,依托花儿会带动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我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文旅融合的新典范。 二、以建设四A级景区"岷州会议纪念馆"为载体,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名片。 近年来,岷县依托"岷州会议"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定西市廉政教育基地"等多张金字招牌及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建成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并于2016年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岷州会议纪念馆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甘肃新媒体集团和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评为"希望的田野-2021新甘肃十大必去红色景区之一",全年接待游客28.2万人次,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全面启动实施了"岷州会议"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修复了绿叶村毛泽东旧居,对旋涡村毛泽东居住旧址进行了翻新布展,设立了栩栩如生的蜡像,还原了毛泽东与丁振邦阿訇亲切交谈的场景,并配备了专职解说员,正式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岷州会议"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引导标识、停车场停车位划分等硬件设施整改提升正在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有序开展,明年上半年有望创建成功。 三、以创建"岷州不夜城省级休闲街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美食文化名片。 岷县美食文化历时悠久,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中央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岷县篇·美食记》对岷县牛肉骨头、当归鸡、点心进行了专题播出,使岷县美食闻名遐迩,享誉全国。为了充分展示和繁荣美食文化,岷县逐步引导各类特色美食超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让游客在岷州小吃一条街(岷州不夜城)尽享岷州美食。同时,在岷州不夜城引进恐龙游乐园,"非遗宣传周·花儿艺术节"期间,开展了"千年药乡·美食岷州"岷县美食品鉴系列活动、"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技艺展示暨老字号购物节(汉服夜宴)及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为游客营造了文化氛围浓厚的游乐环境,给岷县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当前,"岷州小吃一条街"已申报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着重从环境质量、服务质量、食品质量进一步规范提升入手,全力打造美食文化名片,扩大产品的知晓度和诱导力,为旅游业开拓客源市场,在展示美食文化的同时加深文旅融合发展。 四、以"狼渡草原大景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狼渡文化名片。 岷县狼渡草原景区位于县城闾井镇境内的狼渡滩,文化底蕴深厚,是镶嵌在西安通往青海、西藏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红军长征两次过境狼渡滩,播下了红色革命火种。新中国成立后,为西北军区军马场(岷山军马场)。如今,在这里依然能见到一种当地称为低轱辘车(为古战车遗留)和成群的牛羊骡马,到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近年来,县文旅部门抢抓旅游业兴起的机遇,深入挖掘狼渡特色文化,积极争施相旅游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建成狼渡草原景区。2021年,启动狼渡草原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并于年底创建成功。同时,狼渡草原景区被甘肃新媒体集团和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评为"希望的田野-2021新甘肃十大必去新生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深厚的狼渡文化资源成功实现向旅游资源的转化,文旅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发展。2022年,景区改造大庄村集中安置点房屋26户(特色农家乐10户、非遗展示区6户、民宿10户),设计种植"九曲狼渡·多彩岷州"山地艺术字样农田,设立了"红军最后走过的一片草原"石壁,供游客打卡拍照。投资60万元对原停车场进行了改造,大庄村创建全省文旅振兴样板村通过第三方现场评估。近两年,成功举办了乡村旅游暨赛马节,大力弘扬军马文化。下一步,谋划实施岷县狼渡4A景区改造提升项目,重点完成房车营地、天然湖(九眼泉)、观光平台、滑雪场、民宿体验区、非遗展示区、农特产展示区、环保厕所等设施,进一步提升狼渡大景区和狼渡文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拉动经济发展。 五、以"奔直寺军马博览园及产业园"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军马文化名片。 寺沟镇奔直寺军马场为岷山军马场(西北军区军马场)第一分场,也是红军长征开展红色革命的地方。军马场至今依然保留解放前期建设的办公用房及食堂等,军马文化、红色文化及藏族文化交汇融合,底蕴深厚。境内地域辽阔,环境优美地,自然风光秀丽,交通便利,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今年以来,县上审时度势,充分挖掘军马文化,精心谋划奔直寺军马文化博览园及产业园建设项目,重点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军马文化展览馆、特色民宿体验区、儿童游乐场、当归温泉、观光采摘园及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影视游乐基地、青少年户外拉练基地及道路、休闲观光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军马文化名片,目前前期工作已谋划完成,着力建设奔直寺旅游景区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成后将成为宣传军马文化、带动全县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岷县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互融共生,有力推动"文化+旅游"新模式的良性持久发展,不仅带动旅游经济的升级、优化和创新,而且促进特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和繁荣,实现经济的协同高效发展。2022年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今后,岷县将继续围绕"花儿、红色、美食、狼渡、军马"五张文化名片,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打造"岷县之韵"、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供稿:岷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