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岳志伟,祖籍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人,他是一位热爱家乡,对故乡历史遗迹和人物等尤为关注,而且还把自己对古冀州历史,和古冀州历史上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初步探讨,并且将自己的对故乡历史的认知写成文章。我阅读岳志伟的文章后,产生了较大兴趣,现将文章题目和个别地方稍作修改,发到《今日头条》,以飨读者! 我的冀州古城、古城墙情结 岳志伟 最近,我来到了冀州古城墙——汉城墙修复现场,看到这里机器轰鸣,运送砖瓦及其它石料的人和车辆,来来往往,一番非常热闹的场面,修复冀州古城墙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我看到冀州古城墙——汉城墙修复如此热闹的场面,不禁让人猜想到当年古人修筑冀州古城、冀州古城墙——汉城墙时的情景,当时动用的人力、物料之多之大,尤其修筑冀州古城墙的场面定是声势浩大,为古冀州名震华夏,扬名古今,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实话实说,今日修复冀州古城墙——汉城墙的场景,无疑引发了我怀古之幽思,勾起了我儿时对冀州古城,冀州古城墙——汉城墙残垣断壁的一段段回忆。 冀州古城墙中残留的一段汉城墙,让人记忆犹新。大概居住在冀州城内的、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知晓,冀州古城遗迹分为冀州古城和冀州土城,冀州土城建于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冀州古城墙中的砖砌城墙,经有关历史学家考察定为明、清所修筑,明、清时期所修筑的冀州古城墙周长九里13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由于冀州古城墙年久失修,加之过去战火不断和人为破坏,已经是残垣断壁。尽管如此,世人也还能从冀州古城墙的残垣断壁中,见识和领略到冀州古城墙之高之大之威武。因此,冀州的老人们每每谈论起冀州古城墙,都还很自豪,并且津津乐道。 不仅如此,尤其令冀州城中老人们不能忘记的是,1963年冀南暴发特大洪水,冀州古城墙不仅没有被洪水冲毁,而且还保护了冀州城没有被水淹没。一定意义上说,冀州古城墙保护了冀州城,及其附近成百上千老百姓的生命。即当特大洪水来临时,冀州城附近的百姓大都登上了古城墙,水火无情,洪水瞬间将古城墙围了起来,冀州古城墙似乎成了万顷波涛中的一叶方舟。值得称赞的是冀州古城墙在洪水中巍然屹立,三天三夜的洪水退去了,冀州古城墙安然无恙。冀州古城墙可谓既保护了冀州城,又保护了冀州城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令人可惜的是,如今的冀州古城墙虽然犹存,但是,冀州古城墙已经是残垣断壁,岌岌可危。因此,修复和保护冀州古城墙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大有时不我待的感觉。冀州古城和冀州古城墙的传说多多,诸多传说中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着更多美好的故事,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先说冀州古城墙中的汉城墙吧,这段残垣断壁汉城墙全长约4公里,最高处七八米,底宽七八米,由北向南转向西,然后再向南,呈辘辘把形状,其位置处在当下的冀州城北关村、后赵家庄、前赵家庄村边。我从初小到高中,再到后来娶妻生子,我的家一直在冀州古城墙脚下,可谓与冀州古城墙中汉城墙朝夕相见。不夸张地说,我是从小看着冀州古城墙巍峨高大的身躯,听着冀州古城墙动听的历史故事长大。因此,我对冀州古城墙及其汉城墙,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深的家乡情结。 记得,1961年我六岁时,母亲分配到冀县(冀州)城内北关小学当老师,之后,调到冀州城西北边的后赵家庄小学,再后又调回冀州城北关小学。时光荏苒,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可是,我的家一直在冀州古城墙脚下。1968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去办,我的户口还一度迁到了冀州古城墙脚下的前赵家庄村。我生活起居的变更和变化,让我对冀州古城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我和冀州城里的孩子们一样熟悉了冀州古城墙中的汉城墙(北段),同时,我又像前赵家庄、后赵家庄的孩子们一样熟悉了冀州古城墙中汉城墙中段和南段。说得更直白一点,冀州古城墙上哪一段儿老鼠洞多,哪一段儿狐狸洞多,哪里蝈蝈多,哪里蟋蟀多,哪里的酸枣、红榴榴能吃了,居民在城墙的残垣断壁处种植的花生是否熟了等等,我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据冀州城里的老人们讲,东汉末年,袁绍官居太尉、大将军,位居十八路诸侯之首。更有传说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相传在袁绍最得势的时候,袁绍坐镇冀州城,总督冀青幽并四州,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无人能与袁绍及其冀州相比。之后,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但是,袁绍仍被冀州百姓视为英雄。诸如传说袁绍斩杀十常侍,统领大军讨伐董卓,打败董卓诸侯联军,傲视群雄,威风凛凛。因此,古冀州的百姓常常以"袁绍坐冀州如何如何风光"来说事儿。 袁绍坐冀州,概可谓冀州古城是最为辉煌的时期。其时冀州古城的城墙为土城墙,周长约十二三里。袁绍被灭后,冀州古城遭到了空前洗劫,因此,冀州古城在袁绍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声望受到了巨大影响,冀州古城的声望也慢慢淡化,并且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然而,在明、清时,冀州再次扬起了新的风帆,主要表现就是在冀州土城之基础上,城池南移数百米新建起了一座冀州城,又称冀州古城,并且重新修筑了砖砌冀州古城墙。现在冀州古城墙分为遗存的明清时期砖砌城墙,和东汉时期修筑的土城墙,东汉时期修筑的土城墙,至今仅只剩下现在冀州土城北面及西面一小部分。 另外,现在冀州中医院向东约一华里的衡水湖中有一座孤岛,也有一个不被现在人所知晓的故事。就是该岛形状像黄牛肩上凸起的那块疙瘩肉,当地人称它为老牛脖子,传说这是冀州古城墙中——东城墙的一部分。据说袁绍坐冀州时为迷惑敌人,堆了两个巨大的粮囤状的土冢子,土冢子周围还用席子裹起来,在冢顶上撒上粮食,任凭各种鸟儿飞来啄食,以此显示己方军粮充足,实力强大。这两个巨大的土冢子现都仍在。另一个土冢子位于现存古城墙北约三四华里的地方。日前这两处冢子均已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被有关部门保护了起来。 再有一传说,也曾被炒作的沸沸扬扬。即相传袁绍坐冀州时女儿病死,袁绍为了防止盗墓贼盗墓,曾修建了三座疑冢,加上真正的坟墓共有四座墓地,被当地人称之为"四女坟"。这几座坟墓在前赵家庄村西,孙郑李村南的田地里。我上中学时还曾去看过一个。 袁绍坐冀州,曾威震四方。但是,冀州古城周边曾发生过无数次的激烈战斗,诸如传说在老牛脖子的城墙外,就曾发生过一场大战,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战斗结束后有大量的武器被遗弃,一直遗存到20世纪中叶,也还有人在此捡到箭头和匕首之类的冷兵器。记得,我有同学就在"老牛脖子"东北方向捡到了铜箭头。我出于好奇,还和其他同学一起去那里淘宝,还真捡到了三个长满铜锈的箭头。箭头儿有小拇指头肚那么粗细,箭头为三棱形,后尾是圆锥形,总长有一公分多。当时,自己由于年龄小,还没有文物保存意识,因此,我和同学一起捡到铁器物件时,即可拿到供销社收购站卖掉了,好像只卖了几分钱,然后就买冰棍儿吃了,现在想起来真可惜。 我记忆中冀州古城老牛脖子还有一稀奇的事情,那就是像蓝砖那样材质的砖球,砖球直径约十二三公分,圆圆的砖球,其重量六七市斤,冀州城内北关村人称这种砖球为"绊马石",传说此物是袁绍发明的绊马石。过去,这样烧制的砖球在冀州一域并不少见,冀州城内北关村的小孩子多见过,而且还用它滚着玩,有的用它"推铅球"。当时,有不少小朋友家中存有这种烧制的砖球,如今兴许在北关村还能找得到。 冀州古城墙如同父亲雄浑的臂膀护佑着冀州城中的百姓,冀州古城城东的东海子(现在叫衡水湖)则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冀州人。知道吗?冀州人过去的话语中有东海子之称,东海子的"东"字,显然是与"西"面的冀州古城相对应。东海子与冀州古城墙紧紧相连。另外,这样的地形可以减少城池内的人防御面积缩小,同时,还有纵深战略。怎么说具有纵深战略呢?因为北方军队多不善水战,而镇守冀州城的守军,可以从容地训练出一支水军,所以一遇战时,冀州城内的守军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用水军轻易地通过水面迂回到敌方侧翼,使敌人腹背受敌,最后克敌制胜。东海子平时水域面积有上千顷,雨水充沛年景水面更大。冀州城内北关村的老人们常说:"水小种庄稼,水大吃鱼虾"。冀州城可谓是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天府之国。我深深地记得,1964年我上小学4年级时,有一天晚上北关村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于是乎我凑热闹跑去旁听,听到大队长激动地宣布,今年东海子里水面小, 我们多收了十几万斤麦子,社员们高兴地鼓起掌来了。 冀州古城城西前赵家庄村东,及其后赵家庄村南的冀州古城墙中的汉城墙残垣处,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夯土层,夯土层内有大量烂砖块和布瓦片。我在此还想要说的是,这些碎砖烂瓦片中,有一种瓦片很特殊,这种瓦片的凹面有一种很细小的纹路,平日里很少见过这种纹路。我曾经和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个事情,据说这是"布瓦",制作"布瓦"要用粗布裹着瓦胎挤压成型,然后烧制成瓦,裹一层布的目的可能是便于把瓦和胎分离。究竟是不是"布瓦"?直到现在,我的疑问也没有解开。不过,"布瓦"的出现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在冀州古城墙筑成之前,冀州就有了一定规模的建筑材料的烧制和制作了,这大概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冀州一域经济繁荣,和农业、畜牧业兴旺。 再有一件令我记忆犹新的事情,即我上高中的一天,在下过一场大雨后,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冀县中学正北方向——冀州土城墙内的野地里去玩儿,忽然发现大雨冲出了一道影影绰绰的蓝色砖墙地基的痕迹。虽然没有看见成块儿的砖头,只是看到了一些烂砖头和砖屑,零散地分布在一条东西长十几米,南北宽约三四十公分的平地上。当时,我还很纳闷这荒凉的野地里,怎么会有建筑呢?而且还是一座蓝砖砌就的建筑。我心想,这是否就是袁绍的宫殿?不得而知。之后,我还把这件事儿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有专家讲,冀州并不是袁绍时代的那个冀州等等。因此,我的设想概不能成立,不过当时心里还是有点不服输,还想和母亲辩论,母亲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安慰我说你好好学习,将来做个考古研究吧。遗憾的是我虽然努力了,直到现在已经退休,也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 冀州古城、冀州古城墙,以及冀州古城墙中的汉城墙,它燃起我金戈铁马报效祖国的激情,它激励着我对故乡的历史发展做些探讨和研究。因为古冀州令我一生眷恋,一生的乡愁。冀州古城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盼望冀州古城、冀州古城墙、冀州古城墙中的汉城墙早日修复,盼望冀州古城墙在展示出它雄伟壮美一面的同时,更希望搞明白袁绍镇守的冀州,就是我的家乡冀州古城。 另外,冀州古城墙的修复,还可以此来涵养和熏陶冀州后人,鼓励冀州后人勇攀高峰。 二O二二年八月二十日作于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