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着记忆的树 ‖老家许昌 文‖李海彬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最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十岁左右,立即被感染,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老家的后院,也有两株枣树,一株的果实甜而脆,另一株的果实绵而大。父母的叫法,这是"看枣"和"晒枣"。它们兢兢业业的,每年结很多果实。 此后人生辗转,见过的树越来越多。惠济河边几人粗的古老的银杏;老庄一中二年级墙角早熟的泡桐;鹿邑一高大门内路两侧高大的法桐;许昌师专红楼前面笔直的白杨;北京地坛公园里象征皇家威仪的柏树,西北大漠如雪沙地上傲娇的胡杨;桂林城市里家族一样拥在一起的榕树…… 也读到过有人给白杨写礼赞;有人以病梅为奇美;有人的爱情像橡树,有人直接以《树先生》为电影名称…… (欲欣赏李海彬老师上回写的佳作,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豫东老家的小径) 成人后的印象远没有小时候的印象深刻。已经过了30多年,后院早已荒废,那结着脆甜的果实的枣树上的刺儿,总是刺痛着记忆。我纠缠在"意义"的深渊,像极了鲁迅《秋夜》里的小红花,被人告诉冬来后是春,春来后是夏。于是作为一只飞虫,丁丁地撞击灯罩,追求被隔离的微弱的光明。 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而且不可能有同伴。过度追求"意义",你已经失去了看风景的时间和心情。 枣树是亏的,密密麻麻地结果,却被人用长木棒敲打,甚至拉断树枝。所以庄子说,曲木才得以终年。 哲学提供了世界观,也提供方法论。注定的孤寂,鲁迅是无法摆脱的。 【作者简介】李海彬,生于1973年,1996年许昌师专历史系毕业,现居北京。少小既喜诗文,读史后,觉写文必先读史。现在学习书画,又觉学书画必先学诗文。偶有文成,师友传阅而已。能读书,福莫大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版权归图虫创意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