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日本防卫省发布消息称,我国海军055型万吨驱逐舰拉萨舰,在当日率队穿越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由于这一海域紧邻日本腹地,因此拉萨舰的活动引发日本朝野全面关注,日本自卫队也紧急出动多艘水面舰艇及P-1巡逻机,追踪拉萨舰编队。就目前来看,拉萨舰此次行动大概率只是一次短期出海训练,编队规模不大,主要是用来考核检验训练成果,进一步磨砺整体战斗力。与此同时,以美国"The Drive"网站为首的多家海外媒体,也公开对外界表示,正在建造中的003型航母,已经完成了下水前的多项准备,预计在短期内正式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实力的大幅提升迈出关键一步。 船坞注水后003事实上已经"下水" 有关拉萨舰演训与003即将下水的消息,都是海军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但并没有太出乎外界预料。早在一个月之前的5月中旬,官方媒体曾报道拉萨舰进行海上全训考核,当时就有观点认为,海上全训考核作为军舰服役后的重要节点,一旦通过只需返港做适当修整,就可出海执行战备任务。看得出来,拉萨舰距离全面形成战斗力已经近在咫尺。并且,这次出行的航迹以及编队构成,也与首艘形成战斗力的055型南昌舰,第一次穿越对马海峡时的情形高度相似。因此,拉萨舰其实是在"前人"脚步上,正在完成从萌新到成熟的蜕变。 拉萨舰东出对马海峡 与此相似的是,近期引发全球关注的003型航母,虽然是我国建造的第一艘弹射型航母,但其核心建造技术,仍然是基于之前的002型山东舰。换句话说,近期拉萨舰与003频频传来的消息,背后蕴含着的深意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海军主力装备发展进入新的丰收期,无论是055型实战舰艇数量的增加,还是航母平台质量的迅猛提升,都为海军水面舰艇装备实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资基础;二是从更深层次来说,国产大型水面装备在过去十几年来,走过了仿制、吸收、改进等步骤,如今积累的设计、建造技术能力,足以支撑国产新型装备自主发展和持续升级。 规模列装才更具实战价值 对于第一点,外界的感受其实比较明显,毕竟目前海军水面装备已经比较充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久前的5月中旬,辽宁号航母编队率领1艘055、3艘052D等9艘舰艇远航训练,同期在外海部署的编队还有至少三支,包括052D、054A和远海补给舰组成的41批护航编队,正在返回的40批护航编队,以及在东南方向提供支援的052D编队。考虑到这还仅仅是从北海和东海舰队抽调的水面舰艇,海军现役大中型军舰数量可见一斑。 除了055型首艘南昌舰、第二艘拉萨舰,已于4月23日在南海舰队服役的055型大连舰,仅比拉萨舰服役时间晚了22天,预计也将在不久后出港训练,完成向远海实战化进发的第一步。 已进入南海舰队服役的052D和055 052D、055可用数量的不断增长,002型航母正在升级以提升战斗力,003航母即将下水,海军主战装备规模增长、水平提升,速度之快超乎外界想象。也正是基于海上战力的成长,海军近期更频繁的走向远海,052D型长沙舰在西沙以一敌三,对峙47小时逼退敌舰;052D型合肥舰在今年初,护卫071型船坞登陆舰穿越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并与澳P-8A海上巡逻机发生"接触"。而以航母、055为核心组建的大型编队,活动频率、编队规模、训练强度自然也会直线上升。海军第一轮造舰大潮带来的大批量先进军舰,在转化成真实战斗力之后,作战效能将超乎外界的想象。 合肥舰年初曾穿越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 当然,在表面上数字增长的背后,更深层次的进步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情。毕竟在世界海军装备发展史上,不乏有短时间爆发式打造的强悍舰队,却由于种种原因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例子,最典型的当属上世界80年代的苏联海军和40年代的日本海军。这两支一度能与美国海军角逐海上霸主地位的海上力量,在经历了短暂辉煌之后,迅速陨落。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因素,就是在海军装备发展过程中,过度消耗了国家财力。 苏联海军的经典一幕 1937年11月,著名的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开工建造,为掩人耳目,日方公布造价为9800万日元,但实际造舰预算高达1.29亿日元,最终支付的款项高达1.38亿日元。这笔钱如果放在现在不值一提,仅折合102万美元,但在1937年,1.38亿日元是日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29%,理论价值约12.134吨纯金,超过当年总数为1.35亿日元的日本全国道路建设总投资。如此高昂的代价仅仅为建造一艘军舰,对当时日本财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大和"号战列舰 至于苏联海军,以80年代建造的著名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为例。作为有史以来吨位最大的核潜艇,"台风"级代表着苏联海军巅峰时刻的荣耀。其庞大的身躯、充裕的空间、奢华的配置、恐怖的性能,已经成为海上的不朽传奇。但这艘水下排水量达4.6万吨的恐怖巨兽,造价非常高昂。在苏联解体后,外界根据解密资料推算,建造1艘"台风"消耗的资源,与当时建造1艘6万吨级"第比利斯"(即如今俄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耗费大体相当。而当时苏联海军在10年间,仅仅建造了2艘"第比利斯"级,但却开工了7艘"台风",其中6艘在苏联解体前服役,这款巨型装备消耗物资之多令人咂舌。 5艘"台风"并列的壮观景象 正是在不惜代价与美国海军争雄的错误思路指导下,40年代的日本海军和80年代的苏联海军,虽然都曾一度达到美国海军的水平,但最终由于后继乏力,在长期的消耗战中走向了衰败和崩溃。前者耗资无数建造的"大和"、"武藏"2艘超级战列舰,最终在蜂拥而至的美军航母舰载机群攻击下葬身鱼腹。而象征着苏联海军辉煌的"台风",如今仅有1艘勉强服役,但也早已不再出海,只承担基础训练任务。甚至被称为"最后的战列巡洋舰"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如今也只剩下最后的"彼得大帝"号在风中孤独摇曳。 孤独徘徊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相比之下,我国海军虽然在近年来设计、建造了大量先进水面舰艇,甚至在30艘054A、25艘052D全部下水后,又开始了新一批054A、052D的建造。但国防开支却一直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从2018年至今,我国国防开支占GDP比例长期在1.2%到1.3%之间。而全球主要国家的比例是:美国3.2%、俄罗斯3.9%、法国2.3%、英国1.8%、印度2.3%。很显然,许多一再指责他国"武力威胁"的国家,自己才是真正的穷兵黩武。而我国在国防开支长期占比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海军装备质量、数量的快速增长,本质上意味着我国国防工业具备了很高的水平,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一批次054A已经开建 自从全球进入核武器时代以来,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已经降到很低水平。像70多年前,美日两国海军在太平洋为争夺霸权而厮杀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弱化军事上的"热"对抗,但力求在"软"竞争领域击败对手已成为大国相处的主流思想。而美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经验优势,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试图再一次复制赢得美苏竞争胜利的历史。这也是其近年来在军事领域步步紧逼,试图干扰我国军事装备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 战略核武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石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我国先进军事装备的发展,在十几年来不仅进步神速,而且堪称完美地控制住了经济支出。比较而言,美国海军一艘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造价130亿美元、1艘1.7万吨战略核潜艇造价约90亿美元、1艘9000吨级驱逐舰近20亿美元的恐怖支出,我国同吨位、同类型军舰的建造成本,往往只有其1/3到1/2。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之前存在明显不足的核潜艇,还是曾经高不可攀的大型航母,以及不断进化升级的驱护舰艇,都已经达到相当出色的水平。这一整套技术水平快速进步,成本效益又相当突出的军工设计、制造体系,将是中国海军攀登世界巅峰的坚强基础。而眼前的一系列新成就,不过是未来伟大时代的一个小小开端。 创下全球军舰造价新记录的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 即使将目光收回近处,如今拉萨舰即将形成战斗力与003即将下水,其实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说来,虽然外界对于003服役后的命名仍争论不休,但如今唯一不装备航母的东海舰队,确实最有可能接收003。目前已经服役的6艘055,其中4艘服役于北海舰队,2艘服役于南海舰队,正好符合现在由055承担护卫航母以及拱卫北方战略要地远程防空的需求;而一度被认为将加入南海舰队的最后2艘055,未来则很有可能进入东海舰队,以实现三个舰队中分别编入1艘航母和2艘055的理想状态。 003航母与歼-35舰载机的进度基本同步 按照目前进度看,最后两艘055将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服役,形成战斗力的时间预计在2024年夏季。003以及与其配套的歼-35隐身舰载机,预计在2024-2025年进入海军服役,两者在时间上也完全吻合。而无论如何,055与003都是我国海军大型舰艇发展的关键型号,两者不断取得重大进步,虽看似巧合,实则是海军装备高速发展的必然。待到2025年后,以这两者为核心组建的大型编队,将是我国海军真正得以驰骋大洋、争夺海权的最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