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球频发,收入低处罚轻为诱因,根源还是贪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最近几年的假球(操控比赛结果)案,从曹宇鹏、于德陆开始到大卫·约翰、杰米·琼斯(由操控比赛结果转为知情不报)、再到西蒙·布莱克威尔、再到泰国的塔纳瓦特、再到梁文博、最后到现在的常冰玉等人。原来还不是最后,现在又把颜丙涛也扯进来了。
这其中涉案金额最低的只有200英镑,最高的具体金额缺乏考证,但是几十万英镑不止。这四、五年来假球可以说是越禁越多,越禁越严重。而且显然中国球员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力军,旅英球员管理委员会险些发展成了旅英球员假球委员会。
其实假球这事不光在斯诺克,各个体育项目都有。或许是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最近一、两年常听说的除了斯诺克就是羽毛球和足球。既然比赛的结果牵扯到了巨额资金,那这里就有利可图,而且是有暴利可图,那么假球自然是在所难免的。这就好比盗窃,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好的时候你也只能说这种事变少了,消灭怕还做不到。夜不闭户那只是世外桃源。
各个项目打击假球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斯诺克也一样。那既然想制止就要找原因。斯诺克球星前世锦赛冠军肖恩·墨菲就指出:处罚太轻,是假球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墨菲说:"对假球最重的处罚也就是12年的禁赛,并没有终身禁赛的情况出现。客观地说,在斯诺克里打假球的成本太低了,这才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有机可乘。如果把惩罚变得更加严厉,这种现象肯定会减少。所以,我觉得加强监督和加大处罚力度才是关键所在。"
另外墨菲还强调作为职业球员要有职业信仰,要心存敬畏,不能把收入低作为打假球的借口。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赚钱了,而且知道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我家里的房子被银行收走,我和父母居无定所,但我并没有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来牟取暴利。塞尔比的经历跟我也差不多,我不觉得现在有多少人比我们那时还惨。所以这根本不是收入低的问题。"
墨菲说的第二点小有争议,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高尚的、纯粹的。实际的情况中难免有冉阿让出现,更多的人还是得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以后才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一下墨菲的观点。最近几年有些人禁赛个两、三年便可以复出,基本符合墨菲的说法。那些低排位的年龄很小的球员他们会怎么看这件事,他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与其每年都要赔钱打职业赛,不如我也干上一票,哪怕禁个二、三年再打回来也不耽误什么。他们开始可能也会像墨菲一样心怀敬畏,毕竟庄周的老婆在看到楚王孙之前也是发誓要做贞节烈女的。可财帛动人心,一旦诱惑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又会做如何选择呢?
所以说,收入低不能成为打假球的借口,但不可否认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处罚不够严厉这一点,应该也不会一致同意,但相信会有大部分人认可。
最后,墨菲深挖人性提出了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观点:贪婪是假球的根源。这下一针见血,贪婪的闸门一旦打开,那就很难再关闭了。这几年新闻里的那些贪官,哪一个贪的钱拿来煮饭都是烧到他们死都烧不光的,而哪一个又不是在不停的贪。
墨菲说:"在我看来,打假球是因为这些人太贪婪,只想走捷径,根本不想踏实地从事这项事业。所以这根本不是收入低的问题。贪婪会让那些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比赛规则和球员守则只是对职业球员的最低要求。一旦你越过红线,就是沦陷的开始。贪婪一旦被激发,人很容易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这就是假球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来钱太快了。但是贪婪终究会让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一旦你做了,你就会留下痕记,查起来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