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书卷气 书卷气——指在仪态、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气度、风格。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学者苟能立品以端其本,復济以经史,则字里行间,纵横跌宕,盎然有书卷气。"书法的书卷气,也就是书写者本人通过作品显现出来的风格气韵。 通常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下笔写字,就是日常的手写体,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来,彪炳大汉写不出小姑娘们的清秀细弱,小姑娘们也写不出八十老者的平淡归真。要不怎么说,字如其人呢?但是我们普通人的写字,没有上升到专业书法的层次,也就谈不上书法的书卷气了。 毛主席的书法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斜势,动感强烈,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让人高山仰止! 第二位是启功先生了,他的字体修美、匀整,注重结构的黄金分割率,用笔干净,不尚变化。趣味雅洁,富有书卷气,属于学者字。这点当然还有点争议,不喜爱者觉的媚俗、少骨、单调。 但不管怎样,各人书法所显现的特征气韵绝对会不一样,观者也绝对不会弄混了。 精进自己的书法艺术,博学多识,吸收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气韵,进入人书俱老的美妙境界! 古人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学书先得免俗,最要紧的是求高境界、高格调、高气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包括读通碑帖)明道,换气质,积学理,开眼界,自然有电光火石般的省悟,而不将其诉诸文字,便会稍纵即逝。故我十分重视做散叶笔记(每将读书或交友谈艺中有裨益之语记录下来)。读黄宾虹、李可染、潘天涛、朱屺瞻等谈艺录都是如此。邓逸梅老人的《艺林散叶》值得借鉴。读书、写作、砚边点滴,思维由朦胧到清晰,长期积累,逐步"胸有成竹",才能在濡毫落笔中渐入"得意忘形"之境界。学贵勤,尤贵专,一艺之成,良工苦心。我以为五分读书、三分习书、二分写作是从事书艺创作的合理结构。 清逸、蕴藉、浑朴、平和、简静是我五十多年来砚边探索的艺术风格。我尤重"清逸",它是我审美基本倾向。"清逸",一为清,二为逸。诸如清新、清畅、清蔚;闲逸、淡逸、旷逸,赢得自然、平和、虚静、简约、古雅、高踔等气息。平中求奇,风韵自然。书画历来有清浊之分,浊则俗矣。我们追求的书卷气即清逸气,不要浊气、村气、火气、霸气。晋人清简相尚,虚旷为怀,自生风流蕴藉之气,且恪守法度,笔墨不失榘度,书学晋唐,其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