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科普的普及,很多人都开始坚持每年做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可是当体检报告拿在手的时候,复杂的各项指标、专业的医学术语,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少粉丝都纷纷留言咨询,到底是什么意思?严不严重? 今天为大家盘点了体检单上的常见、高频词汇,解析它们背后的问题。 一、 结节 体检报告上的"结节"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一种影像观察,是我们身体局部发生了炎症或非炎症 ,引起了机体损伤 , 留下来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包块 。它们或大或小,且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因此,也要适当提高防备。 常见的结节有以下几种: 1、 肺结节 临床数据显示,初次CT检查发现的肺结节,大约有80%是良性的 ,不必过于担忧,只需定期做好复查。而若有以下特征属于高危结节,则需考虑切除: ①结节 大小≥8mm ; 边界不清,分叶、毛刺 。 ②结节形态呈 磨玻璃状 ,尤其是伴有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 ③密度不均匀, 实性成分高。 2、 甲状腺结节 据资料显示,甲状腺结节中恶性比例大概只有5-15% 左右。若报告单上出现以下字眼,则需当心了: ①实性结节,边界模糊 ②回声不均匀 ③沙砾样(细沙)样钙化 ④结节同侧的淋巴结有异常表现 ⑤纵横比≥1。 3、 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大多是良性肿瘤, 4%~10% 是恶性。但报告上出现以下字眼,也需警惕: ①有微钙化、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边缘毛刺征 ②CDFI:内可见血流 ③纵横径比值 >1。 即便是良性结节,也无法排除以后是否有恶性可能,因此每年都需复查,观察其变化。 二、 钙化 钙化也不是疾病名称,而是由疾病引起的一种现象 。它可以是机体代谢后的产物 (肾脏钙化灶);也可以是组织器官感染发炎后的痕迹 (前列腺钙化灶、肝脏钙化灶、肺钙化等);还可能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因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 (如乳腺钙化点、甲状腺钙化等)。 从钙化形成的原因可以看出,有些钙化是良性的,不需要担心。但有些钙化需要重视,因为与肿瘤有一定的关系。 1、 乳腺钙化 乳腺钙化也分良、恶性,可以根据其形状、大小和聚集程度等进行区分。 乳腺良性钙化灶 通常表现为散发的、粗大的 钙化灶,有时为双侧的 ,或伴有其他良性病变,比如乳腺增生引起的钙化,这类钙化一般无需过多担忧。 恶性钙化灶的特点: ①针尖状、小杆状、分叉状及泥沙样 钙化; ②成群无法计数 的微小钙化,且密集分布于某一区域; ③沿乳导管方向, 密集分布 的钙化等。 2、 甲状腺钙化 甲状腺癌有50-62.5%会出现钙化阴影 。 不同的钙化特点,恶变的可能性也不同: ①微小、针状沙粒样钙化 ,恶性的可能性极大,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需要活检明确或手术。 ②粗大的 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状腺癌所占比例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多发粗大钙化恶性可能比单发的要大。 ③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伴钙化 ,尤其是囊肿内有实性部分乳头状凸起要考虑恶性可能。 3、 血管钙化,慢性或急性病的象征 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 。而若是钙化斑块破裂,可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等问题,因此血管钙化也成为影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有动脉钙化,也需结合进一步检查,如CT、血管造影 ,以判断其严重程度 。 注意 :如果是结节内的钙化 , 尤其是结节内的细小钙化或者微钙化,一定要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 三、 囊肿 囊肿一般指的是有液体存在的肿泡 ,好发于全身各个部位,肝、肾以及卵巢较常见。而发生部位不同,其危险程度也不一样。 1、 肝囊肿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疾病 , 全球患病率仅为4.5%~7.0%,其中约95%的人不需要治疗! 肝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 和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前者较为危险,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而后者更加常见,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 。 无症状、不长大、无压迫情况的肝囊肿 , 记得定期检查 就好。如果有囊肿破裂、囊蒂扭转、囊内出血 等并发症,或囊肿巨大压迫邻近器官 时,需外科手术 治疗。 2、 肾囊肿 对于肾囊肿,其大小是治疗评判标准 。 无症状 的单纯性肾囊肿一般不用治疗,但需6-12个月定期复查 ;如果囊肿直径>5厘米 , 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尿路梗阻时,需进行囊液抽吸术 ;对于直径超过10厘米 的囊肿,则需手术治疗 。 3、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①生理性囊肿 ,常与女性的月经生理周期有关,如:卵(滤)泡囊肿、黄体囊肿。 一般来说,生理性囊肿直径<5cm ,大多数会自行消失,通常随访观察3个月 即可,无需用药。但若伴随不适症状,则应及时就医。 ②3个月经周期后囊肿仍持续存在 ,则称为病理性囊肿 。它又有肿瘤性质和非肿瘤性质之分。 巧克力囊肿是非肿瘤性质 的,多数良性,定期随访即可;而囊腺瘤、浆液性肿瘤、卵巢癌属于肿瘤性质 的,应及早治疗。 四、 "阴性、阳性"或"-、+" 在进行一些病菌或者病症检查时,如幽门螺杆菌、尿常规、乙肝五项等,检查结果一般会用"阴性、阳性"或"-、+"来表示。而这个简单理解,即为"有"或"无" 的意思。 以幽门螺杆菌为例,其显示阳性或者有"+",就代表你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些患者会根据自己"+"号数量来判断自己病情轻重,再决定是否治疗。其实这是不对的。 "+"代表的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活跃程度 , 并不能完全体现病情的轻重 。没有不适的可以选择先不治疗或者用药治疗,而以下几类人群若查出阳性,则最好进一步做胃镜检查,看器官组织是否存在病变: ①年龄 超过60岁 的人群。 ②有 胃疼、胃胀 等不适,或者是 特别消瘦、有贫血 等症状的人,即使是年轻人也要做。 ③有 胃癌家族史 的。 五、 窦性心律不齐、早搏 做了心电图检查后,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都出现了窦性心律不齐、早搏。这是有心脏病吗? 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脏不再是有节奏地跳动,而是时而快时而慢地跳动 。 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有很多,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呼吸性的窦性心律不齐,好发于青少年及情绪不稳定的人群或上班族;喝了大量咖啡、浓茶;服用一些药物,比如吗啡、洋地黄等,也可以引起窦性心律不齐。 若检查发现有"窦性心律不齐",但自身没有什么不舒服 的感觉,并且没有什么基础病 ,就不要过度紧张,及时调整好生活方式、心态 等就好,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若是本身有 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瓣膜病、心衰等心脏病的,需进一步检查 。 早搏 是指原先规则的心脏跳动,忽然呈现提早的心跳 。 同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等均可引起早搏,一般无需过于担心。 但若是早搏频发,伴有胸闷、气短或本身患有其他心脏疾病 , 则需要及时到心脏内科进行评估 。 六、 肿瘤标记物升高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出现和生长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与肿瘤具有相关性 。 不过当机体在特殊时期或存在炎症、一些慢性疾病发作时 , 肿瘤标志物也可能升高 。像甲胎蛋白(AFP)通常认为与肝癌相关,但孕期女性检测时数值也会升高。 所以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患了恶性肿瘤 ,需要复查、追踪观察或进一步做相关检查来确诊病症。 还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不升高 ,也 并不表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因为若肿瘤较小,或肿瘤组织表面被封闭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明显。这点癌症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体检报告单拿到后,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 ,尤其是指标有异样的、有家族史、某些高危风险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