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周边的朋友们陆续加入"羊群",还给"羊群"分了类别: 无症状感染"喜羊羊"; 浑身酸痛"软羊羊"; 持续低烧"暖羊羊"; 高烧不退"沸羊羊"; 一直不阴"慢羊羊"。 大人"羊也就羊"了,作父母最不希望的就是家里的宝宝变成"小羊羊",毕竟很多宝宝连一针新冠疫苗都没有接种。但天往往不随人愿,周围朋友家的孩子也陆续中招,那孩子感染后变成"小羊人"症状跟大人一样么? 事例一: 小宝出生才3个月,自从疫情以来,家里人也是十分注意,基本上不外出,连以前到楼下晒太阳的活动也改成了在阳台晒太阳,尽管如此小心,宝宝还是中招了,爸爸是最先"羊"的,知道阳后,爸爸立刻单独隔离,没有再接触宝宝。 但是当天晚上宝宝就开始发热,刚开始也不知道宝宝发热了,晚上的时候宝宝无缘无故就开始哭闹,吃奶吃两口就不吃了,不停的哭,抱着也哭,哭的老母亲的心都要碎了。 后来一摸额头,感觉有点烫,赶紧量体温,38.5℃,赶紧喂退烧药(泰诺林),又给宝宝喂水,喝完水以后赶紧又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用温水给宝宝进行擦洗,刚擦完感觉体温降了一点,但是很快皮肤又烫了起来,就这样折腾了半小时,小宝出了一身汗,烧才退下去。 退完烧,作为母亲才敢睡觉,但是也不敢睡得太沉,基本上一小时醒一次,摸摸孩子有没有再次发热,在凌晨2、3点的时候,小宝又开始发热了,这次烧到了40℃,烧得太高,感觉宝宝烧得一抖一抖的,那时也顾不得爸爸是不是"羊",赶紧帮忙给孩子退烧,喂退烧药,泡温水澡,折腾了快1小时,宝宝才退烧。 就这样发烧、退烧,折腾了3天,小宝才没有再发烧,退烧后小宝又变成以往那个吃了就睡、睡了就吃的"小猪"样。但这次小宝发热给作为妈妈的朋友折腾够呛,这3天几乎没怎么合眼。小宝在发烧的第二天检测抗原阳性,但小宝除了发烧,偶尔咳嗽两声,没有其他症状。 事例二: 小檬今年都3岁了,前一段时间因为疫情2个月基本上没下过楼,这两天因"政策放开",所以和爸爸妈妈一块去姥姥家吃饭。一家人好久没一起吃饭了,一起热闹一下,吃完饭立刻就开车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小檬就感觉病恹恹的,指着嗓子说痛,不想吃饭,以前最爱的早饭也不想吃了。事出反常必有妖,赶紧摸摸小柠檬额头,果然发烧了,量体温39℃。 赶紧喂退烧药,使出浑身解数让她多喝水,20分钟左右就退烧了,退完烧检测了一个抗原,果然"羊了",不发烧的时候跟没事人一样,上蹿下跳,活脱脱的一个小捣蛋鬼。 晚上的时候又烧了一次,也烧到39℃,但是精神状态挺好的,又喂了一次退烧药,物理降温,一会体温就降下来了。 第二天没有再烧起来,这次变"羊"经历了一天一夜,除了发热、嗓子疼,基本上也没有其他症状。 这2个事例只是现实中的一小部分,那到底宝宝变成"小羊羊"后有哪些症状? 一、宝宝变成"小羊人"有哪些症状? 我国《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中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宝宝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儿童患者以轻症或无症状为主,轻症主要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儿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腹痛、腹泻等[1]。 少数孩子在发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喘息、发憋。整个热程大概是2~3天,病程大概是3~5天左右[2]。 二、变成"小羊人"后,轻症者该如何居家用药? 01 发热 发热是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初期最主要的症状,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如果宝宝是6个月以上的孩子,布洛芬或者是对乙酰氨基酚二者选其一;如果宝宝是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2]。 每种退热药24小时内使用一般不超4次。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建议38℃开始服药。没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建议38.5℃开始服药,退烧药按照说明书,根据年龄、体重计算用量。体温降到37.5℃以下,不建议再服用退烧药。 药物降温同时可辅助物理降温,建议使用温水擦拭脖子、腋窝、大腿根等处。手脚冰凉时先不要着急降温,搓热手脚[3]。 02 咳嗽 可以口服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或肺力咳口服液、用小儿咳喘灵或白蕊颗粒。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在咳嗽严重时口服蜂蜜,每次大概 2.5~5 mL。2岁以上孩子在睡前可以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减轻气道炎症反应[3]。 03 流涕 如果鼻涕特别多,可用欧龙马滴剂,也可用生理盐水洗鼻[3]。 04 抗病毒 建议准备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热毒清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等中成药,任选一种[4]。 05 腹泻、食欲下降 建议准备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益生菌,以减少发热后期出现的肠道功能紊乱,食欲下降。 如果是轻症可以在家自行吃药,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①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以及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②经药物治疗后,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建议立即转至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病情。 三、感染后,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办? 高热惊厥病因不清,与遗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髓鞘形成不完善有关等,出现发热的情况时,家长一定要警惕高热惊厥,小编家宝宝也高热惊厥过,记得第一次高热惊厥的时候吓得我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所以每次宝宝发热时我都会特别担心。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请家长尽可能保持镇定,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01 保持呼吸通畅: 让孩子侧卧在床上或者平地上,或者头偏向一边平躺。使口中分泌物流出并及时清理,避免引起窒息。 02 保持放松姿势: 解开患儿过紧的衣服,帮助散热,及时拿掉患儿身上尖锐的东西,不要刻意或者强迫扳正患儿僵硬四肢或躯体,避免力量过重引起骨折等伤害。 03 降温处理: 患儿高热惊厥常伴体温升高,发作清醒后可采用口服或肛入退热药物帮助退热。 04 及时就医: 单纯性高热惊厥5分钟之内可以自行缓解,患儿症状缓解后,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如果患儿抽搐超过5分钟未缓解,请及时拨打120急救送医,同时继续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5]。 重点!!! 避免操作:不要抱起宝宝就往医院跑,避免因口腔异物引起窒息!不要盲目掐按孩子人中,避免力道太大二次伤害!若无咬舌情况,不要往嘴里塞毛巾等物品!不要抠宝宝的喉咙!不要包裹过厚影响散热!不要用酒精擦拭退热,避免引起酒精中毒!不要给孩子喂药! 需要提醒的是,多数初次热惊厥患儿,会在以后发热时再次发作,所以,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史,父母一定要注意宝宝体温,及时降温和治疗疾病,尽可能预防再次发作。 四、如何预防? 01 2岁以上儿童佩戴外科口罩,高危儿童可选N95等过滤式口罩; 02 正确执行手卫生,推荐儿童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03 居室保持通风,患儿使用后的物品做好清洁和消毒。 04 增强免疫力,均衡膳食、充足睡眠、保持口腔健康、适量运动、作息规律,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05 接种疫苗仍然是预防病毒感染、降低感染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1]。 参考资料 [1]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标准・方案・指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https://mp.weixin.qq.com/s/Ft2yMto2zQPh4Hbiz6YrvA [2] 北京广播新闻《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用药、护理?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家长》 https://mp.weixin.qq.com/s/O3hi_c9pg8xrYrRm3LaXhQ [3] 湘微教育 《儿童感染新冠,家长如何应对?如何备药?来看儿科专家的指导》https://mp.weixin.qq.com/s/vbdGLQRgPS4zZROw16ZKEA [4] 《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 [5]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发热或高热惊厥,一定记住这样做》https://mp.weixin.qq.com/s/bJED8AI6hLGSwSWRl5gYAQ 审核:郭玉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