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福林路的士林官邸内,一名秘书急冲冲地给蒋介石送来一封书信,说:"这是‘老家’寄来的。" 图源网络 蒋介石心领神会,打开后发现依旧是熟悉的笔迹,并且信的末尾还写道:"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他清楚这是晏几道 《临江仙》中描写的恋人思念之苦的诗词,而在这份信中则是"两岸盼统一"的含义。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信是远在大陆的毛主席 托人赠给蒋介石。而且诸如此类关于"台湾问题"的讨论,已经在两人之间进行过很多次,但迟迟没有得出结果。 蒋介石 不过,毛主席的这封信件却得到蒋介石的肯定回信,并且附带着六个条件。声称:只要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履行这些条件,愿意带着台湾省回归大陆管辖。 蒋介石 提出的六个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他与毛主席之间数次的交流详情是什么?过程中又有哪些"中间人"的助力呢?不灭的狼子野心 蒋介石与宋美龄 1949年12月13日的凌晨,成都城内的居民们依旧熟睡,丝毫不清楚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到来,更不知道外面轰轰作响的装甲车,是败军国民党军队之首——蒋介石的撤退队伍。 早些时候,解放军部队已经包围南京,蒋介石得知消息后,被吓得大喊"娘希匹",决定提前实施"大撤退"计划,而他们要退往的目的地正是我国台湾省。 蒋介石 其实,撤守中国台湾省并非蒋介石的第一选择,也可以说,他在预料到国民党军队会失败时,丝毫没有觉得那处弹丸之地会是自己最后的退路,而是将重心放在四川与海南岛方面。 之所以选择四川等西南之地,一是因为国民党定"都城"在重庆,二是因为群山连绵,处于"易守难攻"的冰甲之地。 蒋介石 然而,当蒋介石与谋士进一步分析时,却发现西南的拥兵自立的兵权较多,再加上解放军气势汹汹,并非长久安宁之地。 而海南岛虽然能在距离上隔绝解放军的进攻,但也只是权宜之计,其中间琼州海峡及岛上物资匮乏,根本无法容纳国民党近万人生存,说不定到最后落得不得不投降的地步。 眼见两种可行方案都被一一否定后,蒋介石唉声叹气,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但没想到先前沉默不语的谋士张其昀 突然开口,说:"都不如去台湾地区 。" 图源网络 首先,台湾省地理位置优越,属于热带气候,因此四季常青,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物资丰富。另外,它有将近400公里的台湾海峡作为与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而且掌握太平洋的命脉,能作为获得美方支持以及抵抗海空技术暂不发达的解放军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由于年代的局限性,导致台湾地区的信息不流通。 蒋介石 因此,当时的民众只知道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将殖民国日本赶走,并不清楚中国共产党,而且蒋介石在1946年时曾经治理权交给素有的"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 负责管理,是接纳国民党军队的最佳地区。 蒋介石思来想去后,最终确定前往台湾地区的方案。但是,他在62岁离开大陆的土地,却再也没有回来。 蒋介石 在抵达台湾地区后,蒋介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意志消沉中。他反思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甚至在情绪激动时高呼:"20多年前,红军只是在山沟里打游击的‘泥腿子’,为什么能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呢?" 在研究苏俄的一系列著作后,蒋介石终于得出失败的原因是"信仰"。但是,他弄清楚我军胜利是坚守中国共产党主义的理论,却在实际行动上犯了大错。 蒋介石 当时,蒋介石重拾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信念,将其与儒家思想中"忠孝节义"相结合,宣扬对领袖表示"绝对忠诚"。 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是他稳固蒋家地位的工具,也是导致蒋家王朝覆灭的原因。另外,这些条条框框的理念对于大部分被强行征兵而来且目不识丁的国民党士兵而言,不如按时发放兵饷有吸引力。 图源网络 因此,宣扬理念的方法效果甚微。但蒋介石又瞅准新路子,实行"战时紧急状态"政策,封锁台湾地区,而间谍、特务遍地横行,不允许民主思想的传播,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发展均为军事让路。 蒋介石 由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导致大陆与台湾地区彻底失去联系。无数随他而来的军民们怨声载道,他却信誓旦旦地提出如海市蜃楼般"反攻大陆"的计划,说:"只待国民党东山再起,必带你们回大陆。" 然而,中国台湾省民众的苦难生活,终究将蒋介石的痴心妄想揭露地一干二净。而毛主席也清楚中国同胞想要统一的迫切心情,立即确定解放西藏和解放台湾地区的方案。 毛主席与蒋介石 1951年,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主席得知后脸上抑制不住地浮现笑意,感叹道:"往后只剩一个硬骨头啦!"但与蒋介石斡旋中的艰难,却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台湾问题"的持续发酵 蒋介石与毛主席是革命时期的老朋友,也是人尽皆知的"对手"。但是,在每一次国共合作时,毛主席都作为主动的一方,积极寻求蒋介石的合作,实现和平发展。 1949年,解放军在福建沿海进行渡海作战演练,筹备武力进攻台湾的工作。另外,毛主席发表《告前线战士和全国同胞书》,其中指出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 图源网络 蒋介石意识到解放军的来势汹汹后,竟然让妻子宋美龄寻求美国的援助。很快,美军第七舰队打着"台湾未定"的由头,横隔在台湾海峡,迫使我军不得不放弃渡海作战的计划。 然而,正是因为蒋介石借美国之势解自己燃眉之急,才让美国有了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台湾问题"也随之而生。 蒋介石与宋美龄 1950年6月,毛主席公开向美国政府喊话,称他们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蔑视,也是对联合国宪章的亵渎。 然而,美国哪里会轻易放弃吞噬中国这块肥沃土地的机会,竟然号召其他国家支持蒋介石在台湾地区的行为,使两岸关系陡然紧张起来。 毛主席 主席思来想去,决定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他说:"人民安全是重中之重,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 抗美援朝结束后,毛主席给逃亡台湾地区的国民党高官写信,其中提到自己主张和平解放台湾地区。但蒋介石在得知后却枉顾民族大义,直接严词拒绝,甚至还利用武力挑衅。 毛主席 那时,蒋介石刚抵达台湾地区后不久,初期实行的诸多政策也在计划中大步迈进。因此,他没有丝毫危机感,认为自己能继续在美国的支持下,重回巅峰。 然而,美国最初因为利益与蒋介石合作,自然不会白白帮忙,而对方的目标则是拿下台湾地区,完成称霸世界的野心。 毛主席 因此,在1953年,美国向蒋介石提出以"国际托管台湾"的解决方案。而毛主席在得知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做出应对方案。 一方面在言辞上谴责美方的不当行为:"‘托管’台湾的想法是企图割裂中国领土并奴役台湾人民的托辞,更是美国妄想侵台合法化的借口。中国人民对此强烈反对。"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金门战役的爆发,解放军击毁国民党在岛上的诸多军事基地。 蒋介石被吓破了胆,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的军事条约。 但毛主席也并未松手,而是发动渡海战役,顺利解放江山岛与大陈岛,并进一步在国际上表明态度: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 图源网络 当时,主席也积极地美国与蒋介石进行交涉,还提出两个原则:美国军队必须退出台湾;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政府是唯一合法的政府。 然而,美国当局与蒋介石对于大陆的态度却采取消极态度,没有正面回复,直到1956年,毛主席放宽对台湾地区回归的政策,也有了"一国两制"的设想后,蒋介石的态度才出现些许松动。 可是,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却不尽如双方的意愿。得寸进尺下的一拖再拖 毛主席 1956年,蒋介石第一次收到毛主席的信件,上面写道:……奉化之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原来,在解放军攻击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时,主席专门下令:"不准破坏蒋家老宅,并对其父母墓地进行保护。" 毛主席此举一方面处于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是希望就此打开与蒋介石交流的通道。 毛主席 可见主席深明大义,不愧有伟人之称。 1956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章世钊表示,自己的前妻移居台湾,他可以回去看望。毛主席得知后授意周总理,给蒋介石带去这封书信,希望他能回到老家看望。 毛主席与周总理 蒋介石一向孝顺父母,在离开大陆前,曾专门回到奉化老家供奉母亲。当得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亲自邀请后,更是喜上眉梢,但多疑的他没有立即前往,而是派出曹聚仁寻求我方的真实目的。 10月3日,毛主席在北京热情接待曹聚仁,希望他转达:"党中央愿意接受台湾地区的回归,希望蒋介石能提出想法和要求。" 并且还附带奉化老家的照片。 曹聚仁 然而,蒋介石得知我党的明确意图后,却陷入两难选择。他一方面担心会因此失去美方的支持,另一方面自己的权力会受到损失。但是,原先的抵触情绪已经出现缓和。 可惜,曹聚仁与章世钊在不久后离世,毛主席与蒋介石的沟通被迫终止。 毛主席与蒋介石 不过,美国在此期间并未袖手旁观,而是向蒋介石提出插手"金门战役"的建议。但蒋介石也并非昏庸之人,看出美国想要将台湾地区"收入囊中"的野心,他拒绝美方的建议,并表示:"台湾地区永远是中国的。" 蒋介石粉碎美国妄图称霸的野心,让我党看到两岸统一的黎明。毛主席再次主动向蒋介石示好,并写出那封简单直接的诗词。 毛主席与蒋介石 迫于台湾地区内部与国际形势,蒋介石不得不接过我党递来的台阶。但他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提出六个条件。第一是蒋介石有权带领国民党部下回归大陆,且可以定居在中国的任一城市; 第二是蒋经国接任台湾省省长,且我党不得干涉内政;第三是对军队享有控制权; 第四是北京与台湾之间的金门与厦门合并,且由蒋介石任命管理; 第五是台湾地区的管理人员及民众生活水平维持不变,且要有良性发展; 第六是中央要按照美国援助政策向台湾地区拨款。 毛主席 经过反复沟通衡量后,毛主席就前五条与蒋介石达成一致,但是第六条的经济拨款方面,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只为一个省份灌注全部经历显然不现实,但也在各退一步中达成圆满。 然而,临门一脚时,蒋介石却借故不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即便后来有陈立夫从中牵线搭桥,但他却再次提出诸多无理要求,离世前也没有针对"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案。 图源网络 1976年,毛主席在北京病逝,邓小平 接过接力棒,正式提出"一国两制"原则。但由于蒋介石种下的孽果,和平谈判的方案一拖再拖。 不过,无论多复杂的历史原因,台湾地区始终是我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也终将回归,这也是两岸同胞们期待已久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