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观察:孩子们很忙,老师们很忙,家长们很累。 内卷意味着损耗,而不是增加产出。"内卷"一词最早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一位历史学家在研究小农经济的时候用了这个词,即随着人口增多,操作逐渐精细化,边际效应递减,虽然人们投入的越来越多,但总体产出并没有增多。县域教育内卷现状: 上个月带儿子回老家探亲,在高中同学聚会上,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孩子都在这几年高考,基本考到外省的比较多,也知道了一些以前不太了解的老家教育的现状。 第一个,发现高中同学中,做老师职业的最多,小学、初中加高中有差不多二十多个。市里几乎各个学校都有,对教育情况比较了解。 第二个,发现从小学就开始,对教育资源的"内卷",拼关系、拼经济、拼爹妈、拼朋友圈。 初中开始大量补习,高中更过分,他们说就这个暑假,一个高中数学老师,一个暑假两套房子,太震惊啦。这个还是在加强管理,不让明面上补课的情况下。 暑假补习班 孩子太忙啦 我们老家一直是重视教育的,我们也是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但是,教育"内卷"成这个样子,我是万万没想到的。 真是"卷"的天翻地覆,地动山摇。 花了几周时间,与很多家长、老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调查沟通一下,把得到的一些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内卷的本质: 教育内卷的本质,孩子学习的时长、付出增加了,但收获并没有因为付出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因为早期的拔苗助长丧失了个体优势。 教育"内卷"之下,教育本身已经被扭曲成了各方利益博弈的赌场,赌资是孩子的成绩和成就,其后是家庭的投入、经营以及相应的社会资源。 澎湃新闻报道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指出,在当今的中国教育环境下,必须要看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是社会结构决定了教育制度,教育很难去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所以也不应该被异化为利益分配的工具、阶层逆袭的杠杆。 题海战术 暑期班 补习班 提前上内容 教育内卷形式 教育需要在多重诉求、多重张力之间维持一个"谨慎的平衡"。 追求教育平等,不是要出一份人人都能考到一百分的简单试卷,也不是把不同资质的孩子都卷入到全面竞争当中。 例如有的孩子早期想象力很丰富、很有创造力,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逐渐被训练的麻木、毫无生气。 或许他的确可以考上名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将永远地失去生命的原动力。 生命的意义:探索美丽世界,追求快乐和幸福,追求有价值的生活 探索 追求 好奇 但现实环境下,全国比较下来,每个地方教育资源不均衡,县域地区、人均水平、发展机会、发展程度、地方匹配度都不一样。 现在信息发达,很多家长和学生也都知道,教育竞争看似地区竞争,实际上是全国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再分配的竞争。高考录取率地区差别:2022年北京高考的一本录取率4%多一点,上海的一本录取率4.5%左右,安徽的高考录取率是14.5%左右,这就是地区差别。 现实地区差别 教育资源天然不平等地区就业机会的不均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机会就不一样,对未来判断,家长资源,好工作机会,区域,行业,就业成本都差别很大。教育"内卷"拼综合实力: 学生个人能力 爹妈、家族 朋友圈、 教育"内卷"我们要思考的,是否是有效率的竞争? 教育内卷 是否打破合理竞争 1,充分竞争还是过度竞争 2,个人竞争还是家庭全员竞争 3,中考,高考单次竞争还是全流程竞争 4,考试技术竞争还是全面素质竞争教育"内卷"利益参与方,也都不容易 老师角度:校内内卷 ,校外外卷 家长角度:家长教育水平, 经济实力 ,智力、时间、精力 关键是我们大部分家长都是直接上岗的,没有专业培训过,家长的认知和社会资源差别很大;还有就是就一个孩子,失败不起啊 主要是因为家长们太过功利主义,在他们眼里读书只是抢夺社会资源,占据社会有利地位的一种手段,而对其所承载的意义、深度视而不见。 有的家长之所以不停鞭策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根本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过孩子适合什么,应该如何培育未来才能真正生活的幸福。 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改变阶层,特别是体制外地想到体制内,农村想到城市,小城市想到大城市。 这些家长想法是否可以代表孩子做决定?自己不努力靠下辈,公平吗? 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应该存在淘汰制、竞争制,保障每个儿童都能享受教育机会,义务教育天生就不是竞争性的。 学生分析:时间 题海 老师 课内 课外 睡眠 娱乐 运动 素质 心理 情绪 毅力 耐力 抗压 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部分的孩子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自觉自发地抓住一切机会,先知先觉的学霸,这些通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部分需要家长引导教育,甚至陪读伴读,需要督促管理,才可以跟上。 有部分学生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学习时好时坏,家长老师头痛。 也有部分干脆放弃,读书没意思,家长老师也无可奈何。 不是所有人都合适内卷教育的生活,不断补课,没有时间玩耍,如果孩子喜欢,可以;如果只是你喜欢,你觉得应该这样子,如果你错了,可以重来吗? 如果你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压力下,压抑自己,焦虑,寻求所谓的成功而不快乐,不幸福,你愿意吗?他愿意吗? 而在社会竞争中真正能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其实也是独特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所以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能达到何种成就的关键。 家长和学生都应该了解孩子脑发育阶段,情绪管理,了解孩子发展脑科学,理解学习和记忆规律,少缴"智商税"。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创造出总体价值,而并非干掉对手。 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家长恢复理智,让孩子恢复天性,追求独特个性和潜力开发,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小天才。 大学教授很好,美发师也可以;医生很好,售货员也不错。 只要用劳动创造价值,各种工作都可以,脑力劳动很好,体力劳动也不错。 让孩子多运动,多旅游,多交友,快乐和有时间思考更重要。 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尊重所有创造价值的人,喜欢最重要,和谐社会,少"内卷",这才是学习本来的样子。 欢迎大家评论、关注和收藏,随时回复的评论,感谢大家阅读! 学习力是终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