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为何由4人改为5人?周总理名单里必须有他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73期。1957年的8月1日,是南昌起义30周年纪念日,而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的建军开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权威报纸的《解放军报》将要刊载相关的专题文章,但直到1957年的"八一建军节"之前,起义领导人都被普遍认为是周总理、朱老总、贺老总和叶挺。名单上仅有4个人,跟我们如今了解到的情况是不同的。周总理在审阅稿件时,坚持要在主要领导人的名单上加入一位元帅。怎么回事呢?
周总理坚持要加上的这位元帅,就是德高望重的刘伯承。1927年南昌起义时,共有2万多部队参加,主体是贺老总的第20军以及叶挺将军的11军。南昌城内形成了2万对3千的兵力比,起义军顺利占领南昌。这两人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而周总理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是上级党组织派来的领导干部,负责统领全局确保军队听指挥,所以名单里有周总理的位置。
而朱老总是开国元帅之首,南昌起义当天他指挥了第3军军官教导团,后续又收拢了南昌起义余部并组织湘南暴动,参加井冈山会师。因此就整个南昌起义的进程来说,朱老总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亚于其他元帅。这4个人,是一定要在名单里的,但一开始没有人提刘伯承的名字。
刘伯承元帅也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他跟朱德、贺龙、叶挺三人不同,当时刘伯承手上没有部队。所以建国初期提到人民军队的建军过程时,对于刘帅在南昌起义中的表现和贡献往往轻描淡写。但周总理作为1927年起义时的前委书记,对于领导人的班子构成情况是有发言权的。总理又是一个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人,1957年他提出:南昌起义领导人名单里,绝不能没有刘伯承。周总理这样讲,是有明确依据的。
第一,南昌起义发起之前,刘伯承是国民革命军里,参加这次起义将领中职务最高的一位,和贺老总平齐。他们俩当时都是有正式委任状的国军军长,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贺龙是20军军长,却很少提到刘伯承的暂编15军军长职务。因为先前的起义谋划出现纰漏,刘伯承处境危险,到南昌参加起义时刚刚逃离险境,手上没有一兵一卒。但不管怎样,就职务级别而言他跟贺老总旗鼓相当,而且比叶挺当时的职务要高。这样一位高级将领参加起义,怎么可能不算主要领导者之一呢?显然有问题,周总理及时纠正了这一点。
第二,当时刘伯承在起义部队里的实际职务,也是很高的。他担任起义军参谋长,而不论在任何部队的构成里面,参谋长都是排在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后面的重要领导者。南昌起义也不例外,起义总指挥是贺老总,前委书记是周总理,刘伯承虽然排名在他们之后,但也应该入围名单。刘帅一向以军事谋略高超著称,他在南昌起义当中的部署和谋划作用,对于作战胜利是十分关键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周总理的充分认可。
1957年审定南昌起义领导人名单时,周总理并没有因为刘伯承战功赫赫、身为一方统帅而对他有特别的优待,而是本着实事求是、还原军史的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加上刘帅的名字,排在领导人名单的第5位。从这件事,可以充分看出周总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