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中国台湾艺人,"台独"克星。黄霑,中国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爱国情怀居高不下。他们是什么关系? 黄安,号称"乐坛的李敖"、"读书最多的台湾艺人",虽然在音乐方面有"昙花一现"的感觉,却在社会舆论领域成为奇葩。他高举反对"台独"的大旗,自封"台独"克星,对各种"台独"言论和行径口诛笔伐,不亦乐乎。 2015年,自称"台独克星"、多次举报"台独"分子的台湾歌手黄安,居然被岛内怀疑是"台独"分子,甚至称黄安为"台独"潜伏在大陆的卧底。究竟是怎么回事? 黄安曾经作为一名流行音乐歌手——当然我不会告诉大家他学的是畜牧专业——几乎属于"一人一首成名曲"系列的,看着一首成名作走天下。这首歌就是1993年作为电视剧《包青天》片尾曲发行的《新鸳鸯蝴蝶梦》。本来只是其中一个单元剧《鸳鸯蝴蝶梦》的主题曲,但是实在太好听了,后来成为《包青天》所有单元剧的主题曲。歌词是这样的: 昨日像那东流水, 离我远去不可留, 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明朝清风四飘流。 充满传统美感的音乐,有人却看出了"破绽": 昨日像那东流水,指的是台湾的历史已成过去,"台独"是未来趋势。明朝清风四漂流,则更明确指出台湾在明朝、清朝时期的历史已经四散漂流了。最过分的是,歌曲的旋律非常像一首日本神曲《茶之圆舞曲》(Happy Arabia)。这就是"反独先锋"的黄安其实是"台独"分子的三大证据。 此外,虽然黄安是作词作曲,但是音乐编曲出自作曲家詹宏达之手,而詹宏达是陈水扁竞选歌曲的作曲者。 一向伶牙俐齿的黄安面对这些"指控",总算镇定自若,没有失去理智。他回应,昨日像那东流水,来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而且符合中国地理特点,中国大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或者自北向南流的。 至于旋律,纯属一点巧合。李宗盛的《爱的代价》、罗大佑的《亚细亚孤儿》、黄国伦的《我愿意》、用苏芮的《亲爱的小孩》,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都有欧美或者日本相类似的旋律。 黄霑的音乐充满民族味道,对五音的运用比黄安更加炉火纯青。黄霑的《沧海一声笑》音律极简,朗朗上口,充满笑傲江湖的豪气和洒脱,与《新鸳鸯蝴蝶梦》的"昨日像那东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按说黄安是写不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他是站在了诗仙李白"巨人的肩膀上"。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在爱国情怀方面,黄霑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自己的音乐里。著名的《我的中国心》,因亮相1984年央视春晚而在大陆大红大紫,黄霑名扬天下。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不是多年漂泊的华人游子,怎能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歌句?他不仅胸怀中华,对香港也情有独钟,写了很多凝聚香港精神的歌曲,最著名的就是《狮子山下》: 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 这方面,黄安无缘。当时他所在的台湾已经乱象频出,哪有什么共同的精神可言?他更加难以忍受"台独"的乌烟瘴气,转而向大陆发展。他最近写了一首《坐着高铁去台北》,小红了一下。 坐着高铁去台北,这是民间的一个心愿,早前已经有人写过一首《坐上高铁去台北》,和黄安的《坐着高铁去台北》一字之差。现在京台高铁已经修通了95%以上,只剩下福建平潭到台湾岛这一段,虽然只有130多公里,却是难度最高的一段工程,期待黄安在有生之年看到台北通高铁吧! 在个人趣味方面,黄安和黄霑也都没白姓那个他们的姓,只要无伤大节就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黄安最近打赌佩洛西不敢落地台湾,否则他就迎娶蔡氏,结果自吃苦果,大大地搞笑了一番。 黄霑1941年生人,2004年已仙逝。人言"香港失去了黄霑,就像盛唐失去了李白",世上再无黄霑,那个可爱又有才的老头。黄安是1962年生人,今年正好也60岁了,有人说他打着爱国的旗号赚大陆的钱?那要看他是不是真爱国了,如果是真爱国,那就比一些为了赚钱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爱了的人要强万倍。他原本就是借李白的诗歌走红的,希望他保重身体,继承黄霑的遗志,继续"醉草吓蛮书","坐着高铁去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