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宁波80岁老农挖开儿子坟墓,取出破包直送北京,惊动中央
1951年,在宁波北仑霞浦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当地南村,此时一名八十多岁、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坐在一旁,督促着儿子挖开一座坟墓。
这座坟墓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老人二儿子张静泉的坟墓。工作人员见到这一幕,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老人的儿子在头一天让他们过来,说要交给他们一些重要的东西,具体是啥他们也没说清楚。
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看着父子俩,挖开他们家二儿子的坟。不一会儿,坟墓就被挖开了,工作人员这才发现,这座坟墓是衣冠冢,里面并没有张静泉的尸体,只有一个箱子。
张爵谦
老人随后拿出了箱子,打开以后,对工作人员说道:"同志,我大老粗一个,也不认字,这是我儿子留下的,你们看一看这个东西还有没有用啊?"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随后接过来箱子,里面放的都是书籍、文件,仔细一瞧以后,竟然大为吃惊,随后领头的领导说道:"赶紧给上级部门打电话,这里面的文件极其重要!"
不久以后,中央就派下来了专员处理这件事,老人这时才明白,里面的东西有多么宝贵!
电视剧还原
那么张静泉坟墓里所放的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能一下子震惊党中央呢?张静泉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身份呢?学徒工的爱国情
张静泉的父亲名叫张爵谦,弟弟叫做张静茂,还有个哥哥不幸早逝。1951年的时候,父亲张爵谦已经有80岁了,在村里是有名的高寿老人。
这样一位长寿的老人理应安享晚年,知足常乐,可对于张爵谦来说,在心里,他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二儿子张静泉的下落。
张静泉(张人亚)
张静泉出生于1898年,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父亲按照族谱,平时喊他"守和"。
张爵谦是个普通的农民,当过几年厨师,他和妻子拉扯着几个孩子长大,其中最有志气的当属张静泉。
张静泉从小就对学习有超出同龄人的渴望,所以望子成龙的张爵谦把儿子交到了同族亲戚张范和那里。
旧社会私塾
张范和是个教书先生,他当时很喜欢张爵谦,就将这个同族的少年留在了身边,经过几年的学习,张静泉已经是个优秀的学生,在张范和的推荐下,他去了镇海县立中学念书。
只是好景不长,在县里中学念书的张静泉很快就停止了学业,原因也很简单:父亲没钱继续供他了,家里如今多了一个弟弟,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知道了原因以后,张静泉没有抱怨,决定为家里做点事,外出赚钱补贴家用,最终经过辗转,张静泉去了上海的一家珠宝店当学徒工,那一年,他14岁。
民国街头
在民国时期,很多浙江人都喜欢去上海开珠宝店,而这些浙江人里面,宁波人占据了主力。张静泉去珠宝店打工,就是因为有同乡的堂兄在上海开店,他才得到了这个机会。
到了上海以后,张静泉的一生也发生了改变,由于珠宝店的生意不算很累,而且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前沿城市,所以各大报纸都在这里汇集。
张静泉平时在珠宝店,就会继续读报纸、学习写字,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
民国上海
而且张静泉很细心,他喜欢留意客人所讨论的东西,经常来店的客人和堂兄寒暄,聊起时局,众人都感叹不已!张静泉也知道,国家面临着重大的危机,自己很像为国出力,却苦于没有找到出路。
此时,上海的罢工风潮日甚一日,各行各业的工人们揭竿而起,为了提高自己的待遇,他们进行了游行、罢工活动,而珠宝店的员工也有参与其中的。
年少的张静泉看到此情此景,不觉间心中一种热血涌上了心头!他很同情工人们的遭遇,自己有强烈的带入感,所以张静泉也参与了其中,为工人们的利益呼喊。
民国巡捕
在上海的张静泉,有好多次目睹了租界的洋人,对我们的同胞大打出手,他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身份,对待我们的同胞们,更可恶的是那些巡捕,还帮着洋人做事。
每当看到此情此景,张静泉都会义愤填膺!他一想到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就会觉得愤怒,想要寻求改变。
他知道如果想要改变现状,自己就必须做出行动,从那以后张静泉就刻苦读书,偶然间读了陈望道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当他看完这部著作以后,直呼自己找到了方向,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张静泉行动的准则!
陈望道积极的年轻党员
1920年,他加入了上海工商友谊会,这个友谊会的上级领导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陈独秀同志。
随后张静泉又成立了学习小组,专门和组员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了让自己的小组不脱离群众,他每周要和组员们互相批评对方的文章,还要找来群众给他们的思想,进行一个评判。
在这样的方式下,张静泉的学习小组成为了有名的学习小组,党组织也发现了这名优秀的人才。在这一年通过了他的党员申请,后来邓颖超同志在评价张静泉的时候曾这样说过:"张静泉同志的党龄,和党是一个年级!"
陈独秀
1922年,对张静泉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年年初,他被任命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从此开启了自己更强烈的斗争生涯!
为了让自己的行动不牵连家人,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张静泉给自己改名为张人亚,所以对党内的大多数同志来说,一般只知道张人亚,而不知道张静泉。
在1922年5月,张静泉开始领导上海工人大罢工活动,浦东纺织工人分会的工人们大罢工,3800多名女工在他的领导下走上街头,怒斥那些剥削者,要求这些人提高工人的待遇。
大罢工
结果上海巡捕闻讯以后,立刻派出了大量的警察,抓捕罢工工人,张静泉作为领头者,自然首当其冲,被抓入了监狱中。
张静泉在狱中被关了一天,很快就被放了出来,出狱以后的他决定换个方向,自己既然是珠宝店学徒工出身,那就应当领导和自己一样的学徒,举行罢工活动。
当时上海有珠宝店三四十家,工人接近两千人,工作时间是十六个小时,每个月没有假期。张静泉是因为堂兄的关系,所以对他的剥削并不严重。
工人罢工
张静泉决定发动这些工人的力量,让资本家们领教一下工人的厉害,在张静泉的领导下,上海金银工人俱乐部成立了。
在1922年9月16日,俱乐部成立的会议上,张静泉作为领导说道:"我们这俱乐部,是一个联络工人的机关,进一步说,就是保存我们无产阶级的生命的机关,以后我们的生活问题,都仗着这个机关 做我们的保障,所以我很希望同志们努力,发展我们的倶乐部。"
当天到会的金银工人有整整1600人,数量相当的庞大,可见张静泉此时已经颇具影响力了。
张静泉
一个月后,上海金银学徒工大罢工举行,工人们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增加薪资、增加周日、废除包身制等五条诉求,然而看上去很简单的诉求,资本家们却并不愿意照做。
他们选择躲起来,不见这些工人,以为逃避就能解决问题,结果张静泉一声令下,所有的工人罢工一个月,让这些资本家彻底傻了眼,最终在28天以后,答应了里面的大多数款项。
这件事意义重大,在鼓舞人心的同时,也在金银行业给我党打下了基础,此外,张静泉还参加了我党的二大,负责记录会议决议。张静泉也通过这件事,成为了表现突出的工人领袖,被很多人所铭记。
二大纪念馆
当然,国民党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位"出头鸟",他们把张静泉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欲杀之而后快。
鉴于张静泉危险的处境,我党决定暂时把他调去苏联,一来让他继续学习;二来避避风头。1924年,张静泉坐上了前往苏联的车,开启了留学生涯。包裹中的珍贵资料
1927年,张静泉此时回国了,他回国原本是想投身大革命,和军阀们作坚决的斗争。
蒋介石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在这一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场新的腥风血雨,再次弥漫在当时的中国。
此时的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大量的党员同志被残害,无辜的同胞们被杀,大街上各处都是特务,人们不敢妄言,生怕牵连到自己。
在这种恐怖的社会氛围下,革命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回国以后的张静泉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创办了一家报纸,名叫《平民日报》,还把自己的弟弟张静茂给叫来,帮忙在报社里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二人冒着风险,通过报纸,在舆论上给蒋介石施加压力,并以此为阵地,秘密扩大我党的党组织,在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蒋介石自然不允许上海这个重地存在共产党,所以他们对《平民日报》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查,张静泉不得已,只能换个名字偷偷发行。
此时,我党在江苏的分部也成立了,结果成立不久后,江苏党组织领导陈延年等同志被国民党抓捕,最终壮烈牺牲!
陈延年
随后邓中夏同志接过了这个位置,他任命张静泉担任宣传部部长,继续发布报纸,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由于张静泉一直负责印刷报纸等,他知道这些文件既是刺痛蒋介石的剑,还是我党宝贵的资料,如果丢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思来想去以后,张静泉决定把这些资料放在一个铁盒里,自己把东西全部带回老家埋藏。
资料
这个决定无疑相当的大胆!在那种革命形势严峻的时期,一旦被特务发现这样的文件,全家都要跟着遭殃。
可是张静泉知道,自己如果不把资料保存起来,而是让大家分别保管,一旦泄漏出去,死的不仅仅是自己家里人,还有大批的同志们!不如就让自己来承受这个风险。
就这样,张静泉在1927年回到了老家,此时,父亲张爵谦并不知道儿子入了党,也不知道儿子改名为张人亚,还以过去的成为称呼他:"儿子,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张人亚(电视剧)
张静泉严肃地说道:"父亲,这个资料一定要保管好,保管不好,会被杀头的!"父亲一听吓了一大跳,此时先一步回家的弟弟张静茂知道情况紧急,所以劝哥哥道:"哥哥尽管放心,我一定帮忙藏好!"
一听到弟弟的话,张静泉放下了心,随后就离开了家。父亲看着这个铁盒,一下子愁了起来:"你说这个盒子,该怎么藏呢?"
弟弟张静茂早就有了主意,说道:"您就说哥哥多年不回家、不孝顺,这次回家还气您,您以此为名义给哥哥立个衣冠冢,把东西放在里面!"
张爵谦(电视剧)
这个方法相当的巧妙,父亲听完点了点头,第二天就开始挖坟。村里人一看都觉得很奇怪,问道:"张大爷,怎么突然挖起坟来了呢?"
张爵谦说道:"我这个大儿子太不孝顺,你说我都那么大年纪,他不回来尽孝,反而昨天回来气我!我从此把他赶出家门,给他立个坟墓,就当他死了!"
村里人一看张爵谦已经开挖,不像是假的,所以都信以为真,还劝他不要生气。其实张爵谦也不想咒自己的儿子死,所以他在儿子的墓碑上,专门少写了一个"静"字,他希望儿子能够早日回家。
张静泉衣冠冢
就这样,这些党中央的珍贵文件,被埋在了这个地下,直到1951年。儿子留下的宝藏
自从1927年一别,张爵谦老汉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二儿子,儿子好像消失在了人海,不知道去了何方。
在家的小儿子向父亲透露了哥哥是共产党的事,还告诉他衣冠冢里保存的都是珍贵的资料。张爵谦听完虽然为儿子高兴,可更多的是一个做父亲的担心。
张人亚保存的资料
后来,张静泉的母亲去世了,父亲试着给孩子联系过,但都是石沉大海,一直到建国,父亲都没收到过孩子的任何消息。
"儿子,你究竟去了哪里?"好多个夜晚,张爵谦都会这样想,如今的他已经八十岁了,新中国也已经成立了,可他就是找不到儿子,自己问过乡里、去过镇上,但都没有儿子的任何记录。
久而久之,父亲也累了,1951年的一天,张爵谦突然叫来了自己的小儿子张静茂,说道:"儿啊,我觉得你哥凶多吉少了!如今国家也安定了,咱们把衣冠冢给打开吧!"
张人亚保存文物
张静茂虽然也怀念哥哥,但他也和父亲的想法一样,所以决定第二天开启衣冠冢,在那之前,他先联系了当地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来帮忙收取这些关于党的文件。
第二天,张静茂就打开了哥哥的坟墓,拿出了那个尘封了24年的铁盒,将他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
当政府工作人员打开以后,第一眼就被惊住了,只见文件上赫然写着:中共二大决议草案。在草案底下,是《中国共产党章程》!
张人亚保存文物
我党的党章是二大确立的,这是我党的第一部党章,可以说极其的珍贵!
由于当年会议很匆忙,再加上严峻的革命形势,所以很多二大的文件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如今竟然在张静泉这里,重见天日!
工作人员这才知道,原来张爵谦家的二儿子是一个革命战士,他们不敢怠慢,直接把这件事层层上报给了中央。
张人亚保存
当中央得知36件关于二大以及大革命期间的会议记录等珍贵资料重见天日时,中央的领导都极其的震惊!他们赶紧派人来到了浙江,把这些关于党的珍贵文件进行鉴定。
经过鉴定,这些文件全是真的,按照等级,最终全部划分了国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6件,其他的文件也是非常的宝贵。
而此时大家也才知道,原来张静泉就是我党著名的张人亚,国家派来的同志,找到了张爵谦,向他讲述了张静泉同志的光辉事迹。
张人亚保存
父亲听完以后热泪盈眶,然而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张静泉后来去了哪里。
张爵谦为此感到无限遗憾,不久以后就去世了!1968年,张静泉的弟弟张静茂也因病离世,他们到死也不知道张静泉是怎么去世的。
那么张静泉当初遭遇了什么呢?他的死亡真相又能否被解开呢?
张人亚保存革命至最后一刻
2005年,张静茂的孙女在网上上网的时候搜到了一篇文章,终于解开了张静泉的去世真相!
这篇文章刊登于《红色中华》,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同志写的,标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
原来,张静泉在1928年回到了上海,并在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由于此时革命形势异常紧张,所以他不得不使用代号,通过中间人进行联系。
悼念张人亚
此后的他一直活动在地下,积极联络上海的各站点,成为了我党在上海的重要干部,并且身兼数职。
1931年,张静泉跟随刘少奇等人前往江西瑞金中央政府,担任中央工农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他一起担任的还有刘少奇、董必武等人,部长是何叔衡同志。
随后他还在苏区印刷厂担任厂长,给我军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还被毛主席夸赞。
张人亚
1933年,鉴于张静泉工作特别突出,所以中央把他调到了福建长汀,进行革命活动。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此时的张静泉身体已经出了大问题,可他自己咬着牙硬撑,非要继续参加革命。
在前往长汀的路上,张静泉突然生病,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34岁!
张静泉去世以后,同行的同志们都没有想到,纷纷无比悲痛!由于张静泉去世的位置是在山沟里,大家只好把他埋在了山中。
张人亚
消息传到中央以后,我党的很多领导人都极其难过,纷纷表达了悼念之情,最终将这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以表达党中央对他的挂念。
随后苏区还派了人专程寻找张静泉的遗骨,可是由于山林太过广阔,因此至今都没有找到!
如今,张静泉的墓已经成了未解之谜,而他的父亲和弟弟也带着遗憾去了另一个世界,与他团聚。
张人亚故居
2017年,国家为了弘扬张静泉同志的革命精神,重新修缮了他家的老房子,并建成了张人亚同志故居,供后辈学习参观。张静泉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让后辈去感受那激情燃烧的红色精神!
张静泉为革命献身、张爵谦守护秘密,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更值得我们铭记!最后,向我们的革命烈士张人亚(张静泉)表达崇高的敬意!
你闻过,桂花味的工大吗?桂花秋天的工大是桂花味的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桂落暖阳下,花香似更浓发现了吗拂面而过的风里藏着淡淡的花香仔细感受一番原来是学校的桂花开了秋天的工大是桂花味的漫如繁星的桂花藏在郁郁葱
我爱你,情如海,念似雪,我在你的远方想你岁岁年年凌乱的秋风卷走了岁月的青碧,我在秋风中看一场叶落,想念一个见而不得的个你。这一季叶落,像极了我们的别离,风吹叶落的离殇成了我们之间最凄凉的结局,我未曾留住你的步履,一如季节留不住叶
传承弘扬延安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
我国历史上的辽国和金国,是如今的哪些省份?你知道吗?尝闻郑公声迹留契丹,忠义肝胆人所难。上富枢密生辰诗在多年的历史中,我国经历了很多个朝代,有的朝代强盛,有的朝代软弱,但在如此广袤的地区内,并不是只有我们一个文明。在北方和西方,同样
中关村2022年前三季度盈利1316。12万元同比扭亏中证智能财讯中关村(000931)10月28日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39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1316。12万元,同比扭
新晃县凉伞镇六联共建,释放基层治理能量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记者王石磊通讯员吴诗云)咚咚咚美岩村的父老乡亲们,请大家注意用火安全近日,新晃凉伞镇美岩村干部在进行治安巡逻中,发现一名迷路残疾带贵州口音的流浪汉。经了
钥匙绿本和过户康师傅喜欢兜圈有一位康师傅反映,2018年跟杭州一家公司用以租代购的方式买了一辆车,车子全款已经付清了,但因为一把钥匙的问题,一直过不了户。采访过程中,康师傅带着记者兜了好大一个圈。视频一把钥匙
前三季度河南外贸进出口超6200亿元进出口增速快于全国大河网讯10月28日,郑州海关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6208。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2。1,较2020年前三季度增长63。9。其中,出口3842
网红家用甲醛检测仪测得准吗?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如今市面上,测甲醛除甲醛的产品都挺常见,各种原理各档价位的都有。刚刚装修完的住户担心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超标,有些人
杨德龙邓普顿做逆向投资取得成功的三大要点10月27日,人民币大反攻,在经历过前段时间持续调整之后,央行外汇局纷纷发声,而通过调低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重启逆周期因子调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的手段,人民币汇率出
消费股,还值得买吗?经历了9月份的漫长下跌,A股终于在国庆假期后走出了一波超跌反弹行情,上证指数仅用了三天就收复了3000点失地,并在此后一度试图挑战3100点。从板块上看,医药信创军工等成为了引领本
湘西,神秘的面纱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到底有多美湖南湘西有这么一个地方,风景秀丽,山水相连,自古人杰地灵,又有着独特的民风,从而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人们对它的印象也一直和古老神秘有关。直到沈从文的一篇边城,让无数人重新认识了这
史记讲记印正老师诸位老师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周本纪遂兴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
中国吸管大王,参与全球标准制定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报道记者杨沙沙也许你没有看过前几年大火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也不知道剧中商人陈江河原型部分源自义乌商人楼仲平,但你的生活可能和楼仲平创立的企业息息相关你喝奶茶饮料
史记韩世家(上)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译文韩国的先祖与周天子是同姓,都姓姬。其后代待奉晋国,得以被封在韩原,称韩武子。韩武子以
当年的W商豪赌诱惑,曾经让多多家庭男性最终为债务买单作为一个男性同胞,本不想再次提及那段辛酸往事。只是近期关于张庭夫妇案件听证会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让我又重新想起了那段不堪岁月。当看到拟处罚113亿这个天文数字的时候,就更加的不淡定
台媒看大陆云南昆明缤纷春城无处不飞花4000多亩野生杜鹃花盛开成海。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了有关云南省昆明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多样的植物。报道指出,如果城市有颜色,那么春城昆明
西安高新区庞光街道荣获陕西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日前,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二批35个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名单,西安高新区庞光街道榜上有名。庞光街道地处西安高新区东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其境内文化遗存
离武汉人最近的湿地,家楼下的10个宝藏小湖以下内容来自HANS汉声武汉最近在开国际湿地大会。在水灵灵的武汉,长江东湖代表了城市门面,大江大湖最为人津津乐道。回归生活日常,武汉人最熟悉最亲切的水域,或许是家楼下触手可及迷你小
南宁山姆开放日一游最近又刷到了南宁山姆的视频,毕竟上个月29号正式开业了,肯定很多人去打卡!大公仔10月底开放日的时候跟花友去逛了下,人山人海,不过大家都是凑热闹,谁也不想花260就为了逛个超市。姐
龙华古寺龙华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
福州黄岐半岛,在海边礁石上的厨房,烧一桌原汁原味的海鲜发现在地的福气,分享时节的心意如果有人问去福州哪里看海,我会打开地图给它看连江的黄岐半岛,狭长的礁石半岛跨入大海,道路伴随着山海,一路蜿蜒,去往海角天涯。北茭村在黄岐半岛的端头,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