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0岁老人致信邓小平我有罪,请允许我死在广东老家
1990年9月,邓小平收到一封外表包装简单的信件。 当他打开信件看到内容的那一刻,原本平静的内心瞬间变得百感交集,手也控制不住地颤抖。
信封的内容写道:
在革命期间我对红军的背叛,是错误的。如今我已是90岁高龄,身体不佳,此次回广东老家探亲,希望准许我在老家长久居住,为老家尽一份力,以弥补之前在革命中犯下的错误。落叶归根,就算死,也让我死在广东老家。
看到这些,邓小平心中也大致猜到了这是谁写的。 在书信的结尾,邓小平清楚地看见了,落款人:龚楚,这也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
看到龚楚的这封忏悔信,邓小平陷入了深思。 眼眶瞬间变得湿润起来,思绪也一下子被拉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发生的一件件事情都历历在目。
图丨邓小平红军第一叛将
1934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转变战略,开始了漫长的红军之路。 此时的龚楚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参谋长,与项英、陈毅一起留守中央苏区。
但龚楚内心并不愿意担任这一职务,因为随着红军一次又一次的战败,龚楚自私的心态开始流露出来。 他想着如果继续跟随此次战败的红军,自己的结果也将会是失败。
1935年,我国在湘南一带开展革命,龚楚认为红军力量薄弱,这无疑是一场失败的游击战。 因此他则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背叛组织,也是这一决定,让他在后来的四十多年间都躲躲藏藏,活得都不光彩。
图丨长征
1935年5月2日,结束一天行程的龚楚,对勤务员借口说不舒服,便早早吃完饭就休息了。 勤务员也没太放在心上,收拾好东西也早早地睡下了。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龚楚看勤务员睡得香甜,便悄悄起床。 蹑手蹑脚地带走了随身的武器和仅有的财物,并留下了一封信,自己则连夜从湖南赶回老家广东。
第二天,有人发现龚楚留的信,上面写着: 何同志,等你们看到这封信,我已到广东去了。我负了众望,想必大家也一定很惊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们一定会谩骂我,甚至会说我走了不革命或者反革命的道路。 诚然,站在党的角度,我是错的,但人各有志,就此别过。
图丨离开部队龚楚叛逃,意料之中
其实早在龚楚叛逃之前,我党领导人就发现,龚楚无法抵御住困难造成了思想动摇。 原来当时随着革命进程的推进,一路上遇到许多艰难险阻。
比如在中央苏区艰苦的生活、国民党反动派的联合绞杀,而龚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直表示出消极的状态,加上之前军事上发生了右倾错误,而被去除了军长一职。 这就让龚楚对党组织产生了怨言,革命意志就更加的松动,思想也开始动摇,
党中央及时发现了龚楚的消极思想,对其进行批评并送他去了红军大学受训,目的是让他思想清醒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龚楚并不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反而将这怨恨更深地埋在心底,从而一步步地走向叛徒这一条路上的。
图丨红军大学旧址
龚楚叛逃回老家后,经过广州绥靖公署秘书长张昭芹的引荐,便投奔到了国民党的怀抱,在在余汉谋的粤军第1军,担任重要职务。
此时的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叛徒了,他开始对曾经的战友与同志大开杀戒。 与30名国民党伪装为红军游击队,诱杀了北山游击队60多人,逮捕了30多人,这就是"北山事件"。
此次事件让龚楚在国民党中一炮而红,蒋介石得知龚楚之前在红军任命过,便表现得十分高兴,认为龚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可以帮助国民党更好的对抗红军。 而龚楚为赢得蒋介石的信赖,不惜向同肩并站的队友举起了长刀。
图丨蒋介石
1935年10月13日,龚楚在项英、陈毅所部设置埋伏,想要袭击两人。幸运的是有人及时发现,才使项英与陈毅两人躲过了龚楚的袭击。 尽管龚楚之前对红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他袭击昔日伙伴就可以看出,这人内心是有多么的冷血和阴暗。
龚楚的叛变,令陪伴且信任他十多年的红军非常失望。 要知道我党曾经是多么信任他,让他在红军担任过红军军长、参谋长等重要职务,正是因此,他被称为"红军第一叛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龚楚参加了正面战场,但始终与我党针锋相对。 再后来,龚楚与蒋介石共同作战的十多年间,始终是少将,没有获得晋升。 这足以说明蒋介石对这个"红军第一叛将"并没有完全的信任,这十年间还是处于试探阶段。
图丨作战
1949年10月,龚楚收到一封来自林彪的劝降信,起初的龚楚还有些犹豫不决,但转头一想如今国民党的局势已无法挽回,便率部向我军投诚。 广东省省长得知此事后,认为龚楚还有利用的余地,便派龚楚前往海南岛策反国民党。
龚楚表面上答应了,但等他飞到香港后,心中又打起算盘。 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龚楚认为我党并不安好心,以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又想着反正在香港这里也有人脉。
于是他便改变行程,留在香港。 龚楚害怕自己会被通缉,便不敢太张扬,打算先等待着看看局势。可随着时间推移,龚楚并没有发现有人通缉他,这下他才放下戒心,带着家人在香港安居。
图丨留在香港
1950年,蒋介石想起了这位"红军第一叛军",于是派人将龚楚从香港接到台湾,当面请求龚楚能帮忙组织"反共救国军"。 可龚楚看现在国名党败势的形势,果断拒绝了。
毕竟当初龚楚就是因为我党实力不如国民党,而走了叛徒这条路。
如今又怎会接着投靠败势的国民党呢?
图丨蒋介石龚楚请求回到老家
这四十年里龚楚一直待在香港,他也会经常想念他的老家广东,可作为叛徒的他,哪有什么颜面回家。 直到1979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龚楚对他的侄孙龚庆韶说:你们可以回家了,现在邓小平上台了。
龚楚当年与邓小平一起参与了百色起义,对邓小平的了解也是鲍子如我。 他知道邓小平开展的这些决策,都足以说明现在中国以逐渐强大。
至此之后,龚庆韶便经常以商人的身份在内地往来,但活动范围仅在广东。 他回来之后都会与龚楚讲广东的变化有多大,这就让本来就想回老家的龚楚,内心更加的波澜。 可奈何他已背叛徒的罪名,哪敢回去呢?
图丨广东
不久后,龚楚偶然听说家族中,有人担任了中共乐昌县县委书记,名叫龚洪永,这一下便给龚楚带来了回家的希望。
他拜托在香港经商的广东老乡,去拜访龚洪永,并要求他来香港面谈。
龚洪永起初是很谨慎的,可想着龚楚是特殊身份,便来到香港会见龚楚。二人会见后,确定了龚洪永与龚楚是宗亲。 双方经过一番交谈,龚楚表明自己很想回内地,很想回老家落叶归根。 可奈何不了解现在内地的政策,和现在叛徒的身份,实在是不敢回去。
后来,龚楚交给龚洪永一本回忆录,让他交到组织里。 而这本回忆录里的内容,对龚楚自身叛变到国名党的事只字不提。可看出龚楚内心对叛变还是无法释怀的,也觉得这在他心里是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图丨回忆录
龚洪永一回到县里,就向上级汇报了情况。 县委经过讨论之后同意了龚楚的回乡请求,但因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而始终没有得到落实。
时间如流水一晃而逝,龚楚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在外漂泊半生的龚楚,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回趟老家,死也要死在老家。 198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不再追溯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的公告》
到1989年9月,时隔近四十年,两高在此规定的基础上,扩大了地区范围,由最初的对台变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 这时,龚楚便知道,转机来了,他下定了要回老家的决心。
于是就给邓小平写了文章开头的那封信,希望能够回到老家落叶归根。 而邓小平思索再三后,便同意了他这请求。
图丨龚楚
龚楚原来的老住宅和土地被政府租用,回去也无地可住。 乐昌县委向上级反映并得到批准后,就拨款三万重新建了一个有空调有电视的"小洋房"。
1990年9月十三日,龚楚从香港动身来到广东,他认为人们会唾弃他、会不欢迎他。 可是,当他到的时候,大家燃放鞭炮,热烈鼓掌欢迎,这是龚楚所没想到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下来。
龚楚在家乡住了一周后,龚洪永前来探望他,龚楚便拿出来三封信,拜托龚洪永帮忙转交。 而这三封信分别是给邓小平、王震、杨尚昆。
龚洪永也没有多问,便将信封转交到他们手中。 邓小平看到信后,便拨通了龚楚家的电话,他说:"老朋友啊,现在身体如何,其实我等你这封信很久了,你放心回来吧。"
图丨邓小平
看到这很多朋友就会好奇了。 邓小平为什么会允许"红军第一的叛将"回国呢?
他做了这么多令人不耻的事情,为什么邓小平能原谅他呢?
这一切还得从龚楚与邓小平的交集说起,在龚楚叛变之前,在我党中也立过赫赫战功。
龚楚从小就资质过人,有着先天的优势,别人需要学习三年的学业,龚楚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后来就考入了广州市立一中就读。 龚楚的学业之路,可谓毫无蹉跎可言。
孙中山与龚楚的老家都在广东,但在龚楚还在上学的时候,孙中山就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革命,龚楚在上学时期,就深受孙中山革命精神的影响。 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人们吃不饱住不暖,龚楚便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图丨孙中山
1917年,孙中山组织军政府,发动"护法运动",年仅16岁的龚楚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便投入了革命,且成功进入到了粤军第二旅供职。 当兵一年后,龚楚就选任上了班长,不久又晋升为旅部副官。
1923年,龚楚在广州任职时,结识了一些与他年龄相仿的伙伴。 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中国革命的前景,以及一同阅读《新青年》等刊物。
1924年,龚楚加入了青年团,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5年又加入中国党,正式成为党员,在家乡一代领导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蒋介石叛变革命,开始疯狂杀戮党人。 龚楚在其期间组建了一支"江北工农讨伐逆军",并在其担任总指挥官,参与讨伐蒋介石的活动。
图丨作战
同年八月,龚楚带着这支"农民军"参加了南昌起义。 不久,因为表现优秀,外加上工作出色,经验丰富,他又被调去长沙,组织开展秋收起义。
次年1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到广东北部,遇见了由龚楚率领的"农民军",这一次偶遇,给龚楚带来了人生的转折,但没想到,也是几年后红军的转折。 双方合并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三师,龚楚则任命为党代表。
1928年4月,龚楚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成功会师。 当时因为龚楚经验丰富,很快就上任了红四军前委常委,同时也是29团代表。
常委总共只有两个,一个是龚楚,另一个则是朱德,而毛泽东是当时的前委书记。 由此可见,龚楚的地位,是仅次与毛泽东和朱德的,然后也就有了"朱毛龚"的称号。
图丨井冈山会师
1929年,龚楚在前往长沙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幸受到意外,遭到袭击,重伤后只能回到老家乐昌休养。 在养伤期间,龚楚和党组织间断了联系,直到身体好转才重新联系。
后来龚楚被调制到香港工作,期间也结识了不少人,积累了不少香港的人脉,这也是龚楚之后叛变留在香港的一个条件。
龚楚在后来因表现优异,被安排到广西工作,参与并策划了百色起义,也正是这场起义,让龚楚与邓小平相识,且成立了新七军,邓小平在其间担任政治委员,龚楚担任参谋长。 在后来的日子,龚楚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邓小平在最后同意他回乡的原因。
图丨百色起义
回到老家的龚楚,对我党与人民能够接纳他十分感激,也为曾经做的错事感到悔恨。 经常教育儿孙要热爱祖国,不要成为自己这样的人,而且还带领侄孙为国家引进了4亿多的资金。
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对中国来说可谓是一笔巨款,或许只有这样做,才能让龚楚内心的罪孽感减轻一些吧。 后来,龚楚因肺癌去世,享年94岁,他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葬在广东老家。
邓小平等中央高层,在处理龚楚回老家的事情上是非常明知的。这样既体现了我党心胸开阔,也为两岸和平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