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8月27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对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重点回顾了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超13万亿!创新经济成绩单亮眼 报告显示,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显著。 2020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达135566.2亿元, 相当于全国GDP的13.3%。 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16.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427998.1亿元、工业总产值256355.8亿元、净利润30442.3亿元、出口总额44726.6亿元。 2020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浦江创新论坛组委会提供图 国家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202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处于较高水平,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园区生产总值(GDP)比例为6.8%,是全国的2.8倍;专利成果产出效率稳步提升,国家高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拥有数量分别达到198.1件、76.3件、421.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1倍、12.9倍和13.9倍;企业技术交易非常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17.4亿元,占全国的28.4%;劳动生产率为36.2万元/人,是全国的3.1倍。 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和创新驱动发展"5大方面、25个二级指标构成。 2020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五个分项指数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达到371.9点。 相较基期2010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累计增长了271.9点,年均增长27.2点;较2019年指数增长45.5点,增速达到了13.9%。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五个分项指数。浦江创新论坛组委会提供图 其中,创新创业环境指数数值最大,增幅也最大, 较上年增长21.4%,对总指数增长贡献率达67.8%,远超其他四个分指数。 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 创新资源集聚是国家高新区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水平的重要前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2020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指数为268.2, 较上年增长9.7%。 企业研发人员密度持续加大,从业人员结构更加优化。2020年高新区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849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3倍。 企业R&D经费支出保持较高水平,政府、企业科技资金投入全面增长。2020年高新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9192亿元,占全国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49.2%;高新区通过财政拨款支持企业创新的力度加大,财政科技拨款总额1437.9亿元,较上年增长12.5%,企业减免税收总计4032.9亿元,较上年增长18.8%;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19571.6亿元,较上年增长16.7%。 研发机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2020年,国家高新区省级及以上各类研发机构数达到28709家,较上年增长12.5%,集聚了全国79%以上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2020年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7775家,较上年增长29.9%;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人员、创新经费投入指标占高新区整体的比例均在78%以上,已经成为高新区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 了解更多报告详情,请戳☞浦江创新论坛丨更强更国际化!2021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估报告出炉-中国科技网 编辑:王程玥 审核: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