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油岭千户瑶寨的设想
李春益主席(右)房春华副县长(左)和记者合影(摄)房芸满
连南讯(记者 王雪峰 唐先林 房芸满)油岭,位於连南县城东南19公里,距镇政府约12公里,距清连高速公路约22公里,是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所辖的一個瑶族村寨,因为建筑的房舍依山而建,排排相连,形成了典型的排瑶民族风格,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展现千年瑶民古排建筑风格的古宅之寨,是不可复制和难得的古寨文化遗产。在连南,因历史上有油岭、南岗、横坑、军寮、大掌、马箭、里八峒、火烧排八个大村寨,所以把连南瑶族统称為"八排瑶"。随着历史车轮的碾压,尤其是改开以來,瑶民开始了历史上又一次大迁徙。這次迁徙不是古时的"过九州",而是离开村寨,舍弃那老屋旧房,割舍生育养育的大山,随之被遗弃的,更多的是瑶族的文化遗存、族群间的亲情与民俗风情。目前,尚存规模较大的仅剩三排鎮的油岭、油岭南边的南岗和大坪镇的大掌三座瑶寨。油岭瑶寨四面环山,风光旖旎,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生产生活习俗、节日、服饰、饮食、歌舞等瑶族遗风古俗在这里相传千年世代,是八排瑶历史传统文化艺术和民族民俗风情保留得较完整的地方。1996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199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油岭瑶寨老屋内景
2020年到2021年,记者曾先後三次登上油岭采訪。第一次是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连南采访基地唐先林先生的陪同下;第二次是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深圳会员联络处主任房芸滿先生陪同下,和杭州兩位朋友冒雨去了一次;第三次是在"植树节"的次日与唐买社海宁老师和老村委唐批都貴和唐买社等贵等几个人一起上山,栽下了茶花树、修剪了庙前的四季青灌木,查看了在庙前广场底层改建办公区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与唐老师就如何修建文化和多功能設施來吸引和滿足游客需求,展开了现场研讨、论证和规划。就在下山后的第二天,老村委唐批都貴就开始动工修建广场底层办公区。其行动之快,速度之高,令人瞠目。这说明什么?改变家乡旧面貌,迎取村寨新机遇,是人心所向,族心所归啊。
油岭瑶寨远眺
油岭瑶寨始建于唐,扩于宋,盛于明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占地近400亩,户数1000多家,人口达7000多人,贏得"千户瑶寨"之美誉,蜚声中外。据清同治袁永锡《连州志》卷八《瑶排志》记载:"油岭排,坐西面东,两山环合,山层级,高下相承。瑶人次第居之,前峙高良(今县城)石山,背层嶂耸立如屏,下有圆墩,因立祖庙。"历史上的油岭瑶寨,先後住过陈、何、齐、李、龙、盘、沈、朱、邓、房、唐等十幾個姓氏的瑶家。后来不断有移民迁出,瑶居和瑶民逐漸减少,古寨村落现占地225亩,民居300多幢,住有873人,唐姓虽然最晚进住油岭,但却与盘、房成为留守村寨的最后三姓。油岭瑶寨的整座寨子座落于高约800米的半山坡上,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吊脚楼依山而建,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屋底层基础多以石堆砌,用木桩加固支撑顶层。二层外面再以木头和栅栏围起小院,摆有石桌凳或者木椅桌。山寨里的道路都是石块磊起来的陡峭弯曲小路,曲曲折折,通往各家各户。每排屋头铺设有石道和台阶与每排家家户户步道相接,使得寨内石巷纵横交错,是连南八排瑶风情中一座最丰富、最生动、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而且知名度最高的古瑶寨,也是不少摄影人、绘画者和游客光顾的好去处。
油岭排屋一角
如今,尽管寨子里长期少有入住,不少房屋已经塌陷。但是电线、路灯、自来水管、网络等设施却一应俱全。因为油岭千户瑶寨风光秀美,风情浓郁,拥有瑶族"耍歌堂"、"长鼓舞"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拥有一个国家级授予的民间歌王和一个省级授予的民间鼓王,1998年,油岭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曾两次进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瑶族民间艺人、八排瑶歌手代表、被誉为瑶族文化的"活化石"、亚运会火炬手连南瑶族"歌王"唐买社公,一生把酒恋瑶歌。5岁时开始学歌,嗓音高昂、嘹亮,是瑶山上少有的男高音歌者,数十年来,他和儿女们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展演瑶族歌舞,2006年春节受邀赴凤凰卫视表演瑶族歌堂长鼓尤嗨歌,他以瑶族歌曲为纽带,把瑶族文化传唱到海内外;73年间,他筑堤修路、建学校、行善事,尽孝道等仁义之举被传为佳话。1979年,国家民委、文化部邀请他出席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诗人、歌手座谈会并观摩国庆三十盛典,被授予"全国少数民族民间诗人歌手"等光荣称号;2008年,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项目传承人"。但"歌王"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心急如焚:"现在唱瑶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他们宁愿整天在电脑前玩游戏,去打麻将,也不愿意学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艺术,教也不学。该怎么办?!"
(唐买社海宁)与瑶族妇女们对歌
从村口远处遥看油岭村寨,山顶不远处一面鲜红的红旗在迎风招展,给村寨带来生气。而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是唐买社海宁老师的家,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人、"歌王"唐买社公。父亲过世后,传承和弘扬长鼓舞的重担就落在唐老师的肩上。这些年来,为了振兴油岭村寨的民族文化,他本人已经付出了洪荒之力,但依然收效甚微。他心急,和他一起筹划村寨复兴的油岭朋友,也都如此心切不已。在油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们穿的大都是瑶族服饰,男人们戴着据说能够驱鬼辟邪的红盘头巾,身穿一领对襟黑布长衫;妇女们则用白色的腰带缠住蓝色的襟衣,头顶发髻裹扎着一小块红方巾;为了登山走路方便,人们都习惯脚上穿一双解放鞋,身上斜挎一个橘红色的绣袋,50岁以下的瑶胞大都能讲带有地域特色的普通话。而不时遇到的孩子们和年轻人的穿着,已看不到瑶族服饰的特点了。记者和房芸满、唐先林第一次从深圳赶来连南采访大坪镇牛路水村房氏法冷家族香歌堂30年庆典活动,遇到副县长房春华、县政协主席李春益和唐买社海宁老师一行也在现场采访调研,县长和主席希望我们多多宣传和报道家乡连南,多多为连南的发展出谋划策,那一次的现场交谈,话语不多,但却像胶合剂,把我们和唐老师紧紧粘合在一起,成为了油岭村的编外村民。两年多来,我们为连南和油岭村,也付出了应尽的义务和努力。
唐买社海宁(中)唐先林(右)与记者及女鼓手(摄影)房芸满
这次是记者第九次进连南,第四次到油岭。希望在油岭村寨问题上,能够把我们给出的《文化帮扶计划》给予修订和落实,为油岭发展再出一把力。
油岭非遗项目长鼓舞
设想,如果油岭试行"瑶老制"对老瑶排进行管理,制定全寨目标责任制予以落实实施;组建文物安全巡查队对老排舍逐户排查,建档登记,列出修缮计划,逐一按期修缮,修旧如旧,保持原貌;划定首期民宿住宅,采取游客定住、外来户租赁、老住户经营等多元化优惠利用,招徕人气,提升人际交流频次;固定环保机构,定期清理杂物、垃圾,并对住户环保试行监管考评机制;开辟文化体育娱乐阵地,建立"一厅二馆三堂十室",即:议事厅,瑤史馆、图书馆,歌舞堂、膳食堂、演讲堂,阅览室、研学室、非遗室、瑶浴室、瑶绣室、工艺室、书画室练歌室、健身室、乐器室等,全方位研习油岭民俗文化及传承,适时安排文艺演出,与游客互动。凡此种种,作为一项长期文化工程来抢救性运作,尽快实施后,会出现怎么样的一种新气象呢?
欢迎远方的客人您再来
另外,油岭村是世界经典名曲《瑶族舞曲》的发祥地,有"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瑶族婚俗"等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11个市县级的非遗项目和当地并称"瑶族四大天王"的"排瑶歌王"唐买社公、"排瑶鼓王"唐桥辛二公、"牛角王"、"唢呐王"等代表性人物的实力影响,何愁没有人上走平台去打市场呢?总之,只要政府牵头,乡贤集智,社会贤达献策,文化学者参与,艺术家献艺帮扶,设想和设计一个既符合油岭实际,又不仿别人模式,既盘活油岭人气,又带动瑶民自食其力,挽手协力闯出一条别人无法复制而又能创造社会、经济"双效益"的路子来,应该是指日可待。其实,慕名而来的游客,踏入油岭,就是想来看舞听歌,目睹和体验这里还处于半原生态的生活:住进瑶胞生活特色的民居,自己动手学做瑶族风味的饭菜,拍摄"原汁原味"的人文摄影作品,写生迷人的山寨风景魅力和人物特写,吟出朗朗上口的美好诗句,谱写最新潮的特色舞曲,挥毫书写现场即兴而出的警句华章,泼墨绘就最得意的水墨画卷,品尝风味独到的瑶家自酿米酒和饭菜,带走特有地理标志的土特产,购买物美价廉的民间工艺品,学会一小点瑶绣技巧......。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如何找到对应点,如何开建试验点,如何在保本经营的基础上先启动,如何分配和管理好村民在学习技能中掌握更多的本领,如何在适应的文化产业中立足、站稳、发展,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些,的确是值得好好深思和研讨的。唐买社海宁告诉记者,油岭瑶寨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命是从遥远的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又将向着未来传承。个体的肉身承载着家族的价值,肉体可以消亡,但灵魂不会死,祖先神奇超凡的神灵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基于这种认知,他们可以借助祖先的神灵来约束个体行为,增强村塞特别是宗族的凝聚力,成为宗族结合的精神支柱。这种依赖对祖先的崇拜观念来维持道德行为的社会功能,催生了古庙宗祠和神龛。
油岭长鼓舞非遗传人(唐买社海宁)
中国民间信仰的主体是村庙信仰,信仰场所的主体是村庙,村庙是传统社庙制度遗产,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村庙是道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村庙道教,它是制度化道教的存在的社会基础。中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大部分是村庙道教的信徒。
油岭瑶寨社庙
瑶族信奉道教,把盘古敬奉为盘王,并建庙宇供奉,盘王印已成为瑶胞尊奉的图腾之一。而对于自己本姓氏的宗亲祠堂,也都设有神龛供奉。庙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基于这一点,油岭完全可以在每年利用大的节庆期间举行必要的祭祀大典,并把它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让外界知道油岭举行这样的祭祖大典和祈福庙会,一旦启动形成规模,不仅会增强本民族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抓手与平台。基于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好、做大、做强,拉动人气,打造市场,初创效益。
记者与瑶族长鼓舞女鼓手(摄影)房芸满
而今,从油岭新村进古寨的山路已是水泥路面,车辆上山方便快捷,如果解决好从停车场到山顶的景区交通,开辟相应的观景台、拍摄点,,建设一处可行的空中茶楼和饭馆,定期演绎一场祭祖(神))大典,适时举行民间歌舞晚会,不期展示瑶族婚俗和米酒宴,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吃的舒服,购的满意,留有余韵,期望下次再来,诗人兴会更无前!
油岭瑶寨欢迎您(唐买社海宁)供稿
这正是:
千年油岭排还在,可惜少人气势衰。
世界唯一排瑶地,铁树孕育待花开。
乡贤汇智多发力,皮匠诸葛竞良才。
盼得人地精神旺,非遗金花迎未来。
古寨晨曦(摄影)唐先林
图文: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