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年间,广平府城东有个男子名叫万福海,他出身于官宦之家,高祖在世时曾担任过京府通判,后因年事已高,辞官归乡颐养天年。高祖离世后,家业传到其父亲手中,可他不善治家又遭人算计,短短几年时间家道中落。 万福海成年后从父亲手中接管过家业,他雄心勃勃,立志要让万家东山再起。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得祖先之福荫,有幸结识到当地知府马焕名,有了知府大人撑腰,果然事半功倍。 一次偶然的机会,万福海听说贩卖私盐有利可图,便和马知府暗中商议此事。两人一拍即合,在利益的驱使下官商勾结,背地里干起违法的勾当。 万福海深谙人情世故,将所赚钱财二八分成,他只取部分小利,大部分钱财都落入马知府的口袋。正因有知府大人的庇护,他才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人心不足蛇吞象,时隔两年,马知府因侵吞赈灾粮被朝廷摘去顶戴花翎,后又遭同僚举报,被挖出官商勾结贩卖私盐一事。皇上派钦差大臣赶赴广平彻查此事,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万福海及其家眷遭受牵连全部被关进狱中。 古代贩卖私盐可是砍头的大罪,万福海自知死罪难逃,便托好友唐宝权从中周旋,才有幸将十五岁的儿子万庆怀救出大牢,万福海以及其它家眷则被判死刑。马知府无视王法,滥用职权,因情节严重被满门抄斩,所有家产全部充公。 此事曾轰动一时,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坊间传言万庆怀因伤心过度跳河溺亡,也有人说他隐姓埋名流落他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于他是生是死无人可知。 时光荏苒,转眼过去八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也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一个夏日的夜晚,一个身穿僧袍的和尚来到万家老宅门前,他双手抚摸着锈迹斑斑的门锁,泪水模糊了双眼。 须臾,他顺着残垣断壁纵身一跃跳进院子,借着月光放眼望去,只见院子里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回想往事,禁不住掩面痛哭。 恰在此时,邻居田嫂从门前经过,听到荒宅里传来哭泣声,吓得发出一声尖叫,手里的瓦罐"哐当"一声摔在地上。她战战兢兢地说道:"你是人是鬼?"和尚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立刻止住哭声,回道:"田嫂莫怕,我是庆怀啊!"。 "哎呀,你竟然还活着,外面谣传说你已经不在人世了。快跟我回家,有话咱屋里说!"说话间,她弯腰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瓦罐,带着万庆怀回到家中。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以前万福海在世的时候没少帮衬田嫂一家,两家邻里关系和睦,经常在一起串门聊天。 别看万福海有钱有势,可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摆架子,左邻右舍都说他人品不错,只可惜此人争强好胜,过于迷恋钱财,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境地。 万庆怀跟着田嫂走进家门,一进厅堂就闻到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草药味,田嫂放下手里的瓦罐,叹息道:"你秉川哥外出经商不在家,婆婆又卧病在床,我刚给她老人家熬好汤药送过去,没想到回来恰好遇到你,说起来也真是巧!" 炉子上的水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田嫂拎起水壶给万庆怀泡了一杯茶,忍不住询问起他这些年来的境遇。此言一出,万庆怀又回忆起这八年来的点点滴滴。 自从出狱后,叔父唐宝权忧心忡忡,害怕他再次受到牵连,便赠与万庆怀一些银两,让他远走高飞,后来身上的钱财全部用尽,只能靠着乞讨为生。他整日风餐露宿,居无定所,一度曾有过轻生之念,可一想到父母临终前的嘱托,终究放弃了这一念头。 一个寒冬的早上,万庆怀外出乞讨,因饥寒交迫晕倒在路旁,多亏福济寺的僧人好心相救,他才有幸生还。方丈大师见其可怜,就让他留在寺中,每天跟着众僧一起诵读佛经、学习佛法,聆听佛祖的教诲。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田嫂忍不住摇头叹息:"万家只留下你这么一根独苗,你却出家为僧,家里的香火又如何延续?如今风声已过,早就风平浪静,难道你就没有下山还俗,娶妻生子的打算?" 万庆怀面露愧色,一时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抬起头,问道:"田嫂和秉川哥是不是早已经有了子嗣?如今孩子几岁了?" 说起范秉川和田嫂,街坊四邻都说他们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尤其是田嫂贤惠、善良,可婚后却一直没能诞下子嗣。两口子四处寻医问药,始终未能如愿。 "阿弥陀佛,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万庆怀双手合十,讲述起四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他刚入佛门半年之久,监寺大师让他负责打扫寺院。 有一天,他正在打扫佛堂 ,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跪倒在佛祖面前忏悔,希望佛祖保佑他子嗣延绵,人丁兴旺。他躲在一旁仔细查看,这个人正是田嫂的丈夫范秉川。 万庆怀非常激动,有心上前相认,可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只好作罢。回想起那日范秉川所说的话,觉得他定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佛语有云: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 田嫂得知实情大吃一惊,不知道丈夫背着自己到底做过什么事。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一阵打更声,田嫂朝着窗外看了一眼,说道:"时候不早了,我帮你收拾一下房间,你今晚就住在这里吧!" 万庆怀心有顾虑,范秉川经商在外,家里只有田嫂一人,孤男寡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唯恐遭人非议。田嫂已然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道:"都是多年邻居,无需多虑,你只管住下来便是。"万庆怀感激不尽,就在西厢房住了一晚。 次日清晨,他告别田嫂,打算去探望一下叔父唐宝权,然后返回福济寺。多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家乡,尤其想到父母临终前的遗言,他更深感惭愧,若是万家的香火断送在自己手上,岂不是愧对列祖列宗? 自从万庆怀走后,田嫂经常想起他所说的话,恨不得丈夫早点回家一问究竟。半个月后,范秉川回到家中,妻子迫不及待地询问起他去福济寺烧香拜佛之事。他长吁短叹,讲述起一段不光彩的经历。 范秉川小时候读过几年书,他头脑灵活,能言善辩,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做起讼师,专门帮人写状纸打官司。七年前,城里发生了一桩命案,此事皆由城南柳家大少爷柳丰年引起。 当时他带人去佃户李二奎家收租,两人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执。柳少爷仗着人多,将李二奎打得遍体鳞伤。街坊四邻都跑过来劝架,事情总算平息下来。 正在这时,李二奎的儿子李葆生跑回家中,见父亲倒地不起,心疼得直掉眼泪,年仅六岁的他冲上前去就要跟这伙人拼命。 柳少爷正在气头上,一把举起李葆生将他重重地摔在地上,孩子的脑袋磕到大青石上,当场毙命。妻子走得早,李二奎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没想到竟死在柳丰年的手上。 他跑到衙门去报官,要让柳少爷为儿子抵命。柳家有钱有势,柳少爷花重金找到范秉川,请他帮忙打官司。面对真金白银,范秉川动了心,极力帮着柳少爷脱罪。 柳家又花费大量钱财跑到衙门打点关系,最终柳少爷被判了二十年监禁,可是风声一过,他又恢复了自由身。李二奎痛失爱子,变得疯疯癫癫,后来失足落水身亡。 这起案子过后,范秉川有了钱,可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后悔不该为了钱丢了良心。时隔不久,他放弃讼师这个行当,开始做起生意,可每每想到此事就深感自责。 四年前,他去真定府贩卖毛皮,无意中路过广济寺,便跑到佛祖面前真心忏悔,并希望佛祖开恩让范家子嗣延绵。妻子得知实情,只埋怨丈夫不该种下恶因。从那以后,两口子扶贫济困,处处与人为善。 一年后的一天,范秉川有事外出,无意中在路边捡到一个女婴。他不忍心看着孩子被活活饿死,于是将她带回家中让妻子好生抚养。时隔半年,田嫂又怀了身孕,后来生下儿子范东升。两口子儿女双全,终于如愿以偿。 没过多久,万庆怀还俗回乡,范秉川夫妇念及万家对自己的恩情,帮着他将房屋修缮一新。万庆怀娶妻生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五年后,城里传出一个消息,柳少爷失足落水身亡,奇怪的是他竟然和李二奎淹死在同一条河里。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其中缘由无人可知。 结语: 说起范秉川也算得上是一个善良之人,他只是一时迷失了心智,昧着良心赚黑钱。后来他诚信改过,处处与人为善,终于儿女双全修成正果。 万福海为谋钱财,过于急功近利,不惜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贩卖私盐,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千万不要为了钱财触碰法律的底线,否则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