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总是发生在望日(农历十五或十六)
月食总是发生在望日(农历十五或十六),但并非所有望日都发生月食。只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轨道平面与月球轨道平面的交界线附近且又逢望日时,日地月三者正好或近于在一条直线上,照向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遮挡,才发生月食。
由于地球影子的长度超过月地距离,影子的直径也远大于月亮的大小,不会出现月球进入地球伪本影的情况,因此没有月环食。当月球的一部分进入地球本影时,处在地影中的月面部分将变暗,就是月偏食;当月球整个进入地球本影时,整个月轮将显得暗淡,就是月全食。若月球仅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天文学上称为半影月食,这时月轮的亮度减弱很小,肉眼是觉察不到的,一般不称为月食。
实际上即使是处在地球本影中的月偏食和月全食,被食的部分月轮或整个月轮并非完全暗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地球大气对太阳光折射和散射造成的结果。地球大气分子把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散射到其他方向,而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和黄光折射到月球上,使其成为古铜色。
月球在地影中由西向东运动,因此与日食相反,月食总是从月轮的东边缘开始,在西边缘结束。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包含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5个阶段。月偏食则只有初亏、食甚和复圆3个阶段。月食与日食不同,地球上不同地区是在同一时间看到月食的,只要是能看到月球的地方,看到的月食过程是一样的。虽然发生月食的机会比日食少,但是每次月食时地球上夜间半球都可看到,因此对任一地区来说,看到月食的机会反而比日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