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领导人单独会谈,不会存在泄密的可能 要知道在国家级领导人身边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他们都是隶属于外交部的管辖范围之内。在我国,外交部翻译司是专门负责外事和培养外交人员的一个国家机构。要成为一名外事翻译员,首先从选拔标准来看,把门的就要过政审这一关,只有经过党组织考验合格的人,才有具备当翻译员的资格。而且作为一名翻译员,其本身就是保密工作,他们在工作之前,往往必须要签署保密协定,国家翻译员是这样,一般公司的翻译员也是这样。可以说,各个级别的翻译员,都有签保密协定。 再说一般翻译员也很少与外界接触,从事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在没有取得相关部门和指定人的允许下,是不得在外宾面前谈论内部问题的。翻译是他们的唯一工作,级别高的翻译员是没有副业的,这也减少了他们与外人的来往,就算即便是接触,因为工作保密的原因,也不会妄加谈论有关工作上的事情。我国对翻译员更是存在着严格的规定。在1953年朝鲜停战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对前去执行外交任务的翻译员提出过十六字方针:站稳立场、熟悉业务、掌握政策、严守纪律 。这十六字方针中,立场、政策、纪律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 图片:张璐 在我国外交方面最好的大学,排名榜首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学院,其它被誉为"外交官的摇篮。"现如今升任外交翻译司副司长的张璐,就是毕业于外交学院。1990年,张璐在燕山中学读初中时,因为成绩优秀,各科名列前茅,直接被保送到山东省实验中学读书。在高中时期,同样是一个学霸,她在英语这方面特别突出,特别是她的口语非常的出彩。根据张璐父母和老师讲到,从初中开始,张璐就是一个目标明确而且很执着的人,初中就开始给自己定下以后从事翻译的工作。 图片:翻译员张璐 经过一路披荆斩棘,1996年张璐被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录取,4年之后毕业去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攻读外交学专业,拿到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之后经过专业的"魔鬼"训练,再加上自己外文底子较好,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了我们国家领导人的"专业标配翻译"。除此之外,两国领导人单独会谈也要分为多种情况,有些是不必要配带翻译的,比如英国和美国,韩国与朝鲜等等。可能很多朋友关心两国领导人单独会谈的内容,其实我想单独会谈的前提,都是要保证自己国家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会谈,其交谈的内容翻译提早就会过目,会做充足的准备,既然国家把要交谈的内容给你看,那就不会担心你泄密之类的。 我们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翻译员泄密了,其情报价值又会有多大了?首先要明确,两国领导人会谈内容都是公开的,并不是只有领导人一个人知道,其背后的"智囊"库早就把要商谈的内容准备好了。假如情报真的泄密,其价值也不大,而且也得不到相关国家的承认。所以在泄密这一方面,其实大家根本就不必担心的。作为一名国家级别的翻译员,我想最基本的政治底线肯定是合格的,专业素养、道德操守也是没必要担心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翻译人员。 文/壹刀令 领导人的翻译官泄密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泄密的内容也没有任何情报价值。 一般来说一国的领导人即使是精通对方领导人的语言,为了避免文化上的差异而造成词不达意,不会使用对方的语言,而是使用本国的母语进行交谈。二战时期,曾经因为翻译的错误,而导致日本遭遇60万人的死亡。在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回应英美中联合发表的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时称,这只是前者《开罗宣言》的翻版,日本不认为其有所谓的重大价值,唯有默杀。 而这个"默杀"在日语的语境里有双重意思,一种是不予置评,而另一种是无视。而当时西方媒体直接认为日本是回绝同盟国让其投降,将其解读为拒绝(Reject),而在媒体舆论的传播下,在当时没有沟通管道下,就很难澄清其本意了。最终造成了美国也认为日本冥顽不灵,执意要弄一亿玉碎,只能扔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铃木内阁是主和派,而且还压制日本主战到底的军国主义好战份子,可惜由于翻译的词不达意,美国当时不知其真正用意,而失去了斡旋的空间。 而只有澳大利亚的前总理陆克文熟悉中国文化和中文,才可以直接跳过翻译与我国官员进行交谈。因此在各国领导人的翻译官中,不仅要熟悉外国的语言,最好还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最好还是有长期居住在国外的生活经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不仅需要翻译外国的语言给本国领导人,还需要注意外国领导人的翻译在传达本国语言时是否有所偏差,甚至错误。 以苏联冷战时期的翻译官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苏霍德列夫为例,他出生在一个苏联情报官员的家庭,长期在美国工作。二战期间,苏霍德雷夫和在苏联贸易代表团工作的母亲在伦敦呆了六年。他从8岁开始在伦敦上苏联大使馆学校。12岁时返回莫斯科后来毕业于军事外语学院 职业。 (年轻时的苏霍德列夫) 1956年,苏霍德列夫在苏联外交部翻译局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苏霍德雷夫翻译了赫鲁晓夫的名言"我们会埋葬你"等。从他的个人经历看,由于其家庭背景的缘故,经常在西方国家生活,而且可以说是"根正苗红",其父母都是苏联外派的官员,家世清白,对祖国的忠诚已经接受过检验,在家庭的耳濡目染教育下,这种世家出身的翻译官泄密的几率已经极度降低。 而且在间谍辈出的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减少泄密的风险,其领导人的翻译官都是长期固定的,苏霍德列夫充当了将近30年的苏联领导人翻译官,也就是经过苏联对其业务能力和口风紧的背书,苏霍德列夫有时他也会是苏联和西方国家双边会议上唯一的口译员。尼克松称苏霍德雷夫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学家,英语说得和俄语一样好",而亨利·基辛格则称他为"镇定自若"和"出色的口译员"。根据《国际先驱论坛报》对其评论,"苏霍德雷夫溜进了说话的人的皮肤里,感受他的感受。" (苏霍德雷夫在美苏领导人之间传话) 而美国的翻译官也是要经过严格筛选。前白宫语言顾问凯文·亨塞尔说。美国总统的翻译必须经过安全调查、背景审核,甚至测谎,然后才能获准在高层外交当中有对敏感信息的知情权。"在总统级别的工作中不会有新手存在,"亨塞尔说,"翻译要达到这个级别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他们同时还是某些具体议题的专家,并且知道哪怕搞错一个称呼都可能坏事。"而且美国总统的所有电话通话都将会是高度加密,并且有着重重过滤的。 在两国领导人在单独会谈时,也未必见得是推心置腹。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就别玩什么聊斋了,很多时候都是在试探对方,甚至是麻痹对方而说的场面话。在古巴危机时,赫鲁晓夫就曾对肯尼迪保证,他不会在美国总统选举的敏感时期在古巴布置导弹,甚至还否认了西方媒体对其已经在古巴布置导弹的传言。而之前是政治小白的尼克松竟然信以为真,被其摆了一道。因此如果是双方领导人单独会谈时,翻译即使全程参与,其听到的也未必是真的,即使被泄露了也无伤大雅,只会让舆论更加迷惑,分不清当时真正的真相。 而且翻译官即使是泄露双方领导人的会谈细节,也是在其退休后写的回忆录或者访问中。直到冷战结束后,1999年苏霍德列夫才写了回忆录《我的舌头是我的朋友》叙述其职业生涯。距离他活跃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会谈的细节已经失去时效性的价值,而且随着苏联的解体,已经对苏联没任何伤害。可见翻译官也是有政治觉悟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话说的时候对国家的利益已经没有影响。 (晚年苏霍德列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836条回答。 其实国家领导人的翻译,也属于保密工作的一部分,有着严格的制度。 正常来说,普通的会见都会带有很多翻译,要包括对方的母语,比如法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等等。领导人身边人才济济,多带几个翻译也没什么。 领导人如果真的进行私下会谈,尤其是秘密会谈,是不需要很多翻译的,只需要一个将母语翻译成英语的翻译。 英语为全世界通用语言,各国都有大量英语翻译。 在领导人见面的会谈中,两个翻译只需要将母语和英语进行切换,就可以完成互相的沟通。 而这个英语翻译,一般都是领导人的心腹,跟随多年,是非常可靠的。 比如周恩来总理身边的英语翻译冀朝铸,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选择回国。 冀朝铸在1951年开始担任普通翻译,后来就成为周恩来专职翻译,跟随他长达十多年,直到周因病去世。 这些翻译本身也是国家外交人员,当然会遵守各种严密的保密制度,不可能随便将秘密泄露出去。 实际上,翻译们是受到严格纪律约束的。 即便对自己的家人,也不允许随便谈论工作上的事情,更别说对外人。 这个工作上的事情,指的是所有事情,包括日常的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 至于涉及国家秘密的大事,当然是谁都不能说,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妻儿,这是原则问题。 其实,真正的秘密会议上,如果领导人自己会一些英语,会尽量不要翻译留下,仅仅是领导人之间交流。 多一个人参加,毕竟会多一份泄密的可能性。 外交部翻译室,是负责中国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翻译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高翻"队伍里,每个人都绝非等闲之辈。 2021年3月18日,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冷艳女神外交部翻译张京,近20分钟沉稳,清晰的翻译发言,再一次让全世界折服。不得不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丢面儿",无论是从语句的流畅程度,还是逻辑变通与意思传达,美方的翻译,和我们中国的翻译,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要说翻译是否泄密,先看看想成为外交部翻译究竟有多难?严格筛选 首先,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通过公务员考试排名,成绩在前15名的,才有可能进入"观察培训",也就是"淘汰式培训"。培训内容十分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是高强度。 每天的高强度训练,由外交部翻译前辈亲自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外交部还经常邀请各类专家授课,随时观察学员基本功,领域力,语言表达习惯,组织纪律性…… 有幸通过初试的人,仅有不到4%被最终录取。 魔鬼训练 不是内心真心喜欢,肯定无法坚持下来。 张京,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从小励志做外交官的她,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保送到中国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从外交学院毕业后,在外交部首次对外招收200多名各类翻译的选拔里脱颖而出,成功被录取。 据张京后来回忆,进入外交部只是冗长翻译训练和登台展示业务能力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成为外交部翻译室的翻译,接下来的"魔鬼训练"必不可少。 每天上午两个半小时口译,一个小时新闻听力,下午是新闻发布会观摩,笔译,晚上管理部门还组织大家进行两个半小时自习。最少经过6年的专业培训,才有可能成为领导人的贴身翻译。 苦练技巧 在外交场合做翻译,和笔译,同声翻译不同,有时候领导人连续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讲话,不可能打断他们,这时候,技巧也相当重要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就是为了如条件反射般,当听到某些词语之时,能够准确快速的反应。同时,除了具备优秀的记忆能力,记录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往往一段话可能只记录几个简单缩略词和符号。每次翻译就是一次大考,你在台上翻译,台下的伙伴会全程观察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 (翻译人员记录) 据外交部翻译人员张璐说,从事外交翻译,必须具备三点能力: 一,踏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语言能力。 二,熟悉外交,外事业务。 三,综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三点之外,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的"高翻"人才,会泄密吗? 首先,想要成为外交部翻译,严格的审查仅是第一步,如果这基本的要求达不到,自然没有可能。同时,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说向朋友,就是家人也绝不能透露半点工作内容。如果某个国家翻译人员出现泄密,或许才会成为国际热点。 最后,特别振奋民族信心的一句话: 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So let me say here that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side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have the qualification to say that you want to speak to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因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话其实都是有录音的,正所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并非私人与私人之间的交往,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话代表的是每个国家,并不是代表他们自己。所以每次谈话都是有记录的,有些属于国家机密,也有一些是可以公开发表的。 人才的选拔工作至关重要 以前没有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每次领导人出访的时候,他们身边总会有翻译,从事外事翻译的人员应该是一些守口如瓶的人,这些人会成为国家的首选对象,第2点才会考虑这些人的外语理解水平。 翻译人员受到严格保密约束以及安全保护 这些翻译人员的工作其实就是充当收录机角色,当两国领导人要谈具体问题的时候,翻译可能会先阅读或者听取自己一方的谈判大致内容,准确把握具体的诉求和关键的用语,以免出现翻译失误,作为了解国家外交机密的翻译人员,受到严格的保密约束和安全保护。 一般从事翻译的人要做快速记录,因为双方领导人的谈话内容要准确的记录下来,回去之后再做慢慢消化和整理,这些数据的内容一般只有他们本人才能够看得懂,局外人很难理解他们所写的东西。 翻译人员的职业要求非常严格 还要经过职业训练 这些翻译人员的职业要求也很强,他们一般要回避广交朋友这件事,如果需要与其他人见面谈话,也必须先向上级报告。从事翻译工作一般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大部分都是著名外交学府的专业人士,而且从事翻译工作之前,还要经过系统性的强化训练,诸如笔译、视译、交传及同传四大块训练。 由此可见,原来翻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规定也是极其严格的,但是每个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话内容是有时效性的,过了时效期,这些内容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今社会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话完全可以不用翻译,主要是因为有翻译机器,这种机器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如果极其私密的谈话,两个人就会用机器。 美国总统特朗普电话丑闻曝光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各个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通话都被曝光了,这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巨大丑闻,它们是被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博尔顿曝光的,博尔顿把特朗普与外国领导人之间的谈话细节都给曝光了,并且还出了书。这个事情可以说是本世纪最大的丑闻。 一般情况下美国总统特朗普都有西方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号码,而这些领导人基本上也是都会说英文,根据美国方面的反馈,特朗普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频率最高,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一周通一次电话,也很喜欢和日本首相安倍通电话。 特朗普最注重的是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话,有一次电话没有接到,便大声呵斥他的工作人员,特朗普对德国总理默克尔非常不礼貌,经常会用侮辱性语言形容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电话都是有录音的,而且这些属于白宫机密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可以曝光。这一次曝光之后引起了舆论巨大反响,也导致美国政府把博尔顿告上了美国法院,美国法院保留起诉博尔顿的权力,还有可能没收博尔顿出书所得的收入。 其实这些领导人之间谈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每个国家,而前段时间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和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的通话也被曝光,成了巨大的丑闻,所以这些人在通话的时候还是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免在任何时候被反对派或者对手抓到把柄。因此现在的保密工作落到了领导人以及各个国家的技术部门身上。 不同内容的会面是有保密级别的,其公开的就不怕泄密,但这样的很少,因为大多数国家领导人会面的报道都是有取舍的。大多数的两国领导人会面都是按不同级别进行保密的。其翻译人员都是各自国家自带并是专业的,本身就属于机要类保密机构工作人员,基本不存在泄密问题,除非个别的出了叛徒。 我想这个问题不用讨论!能当上两国领导人的翻译,那可是百里挑一千里拿捏出来的人选,无论从政治可靠性,家庭出身背景,个人的经历,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出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大家毋庸置疑这个可靠性问题。 作为专业的翻译服务从业者,说几句。翻译行业最重要的工作要求之一,就是保密。保密协议是翻译服务合同必不可少的附件。重点项目,翻译机构也会和参与译员签署保密协议。层层文书保障,谁出问题谁负责。 针对国家领导人级别的会议,一般是外交部门或者外事机构的专职翻译来承担翻译任务,保密性毋庸置疑。即便是普通企事业单位的对外经贸及交流工作,也可以放心大胆的与翻译服务企业对接。事前签署保密协议,事后定时删除客户文件,都是常规的工作程序。 谢谢阅读,祝百事顺利。 国家领导人敢带着这个翻译更别国的国家领袖交谈,就说明这是信任的表现,自然是不会怕泄密的,况且两国间的领导人谈话也并不见会谈论一些很重要的秘密,大多只是了了两国的关系如何发展等等。 首先,领导人的翻译人员一定是经过层层审核且忠于祖国的。 我们知道在我们国家做公务员都是需要审核,而作为国家领袖身边的人物,而且还是能直接参与到国家领导人间对话的人物,他们的出身可想而知,绝对是根正苗红的。 而且在他们通过审核的同时,相关的人员一定会把他们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都一定会仔仔细细的调查一边,然后给放到一个地方专门培养的。 虽然没有洗脑那么夸张,但是培养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有手段的人来说一定是非常奏效的,况且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培养才能够成为领袖身边随从人员。 况且,对于国家的重大事项来说,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桌下交易来完成的,政治就是一项见不得光的活动,摆在明面上说的话往往都不知他们各自最真实的意思。 你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会没朋友的!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一个篱笆还三个桩呢,一个好汉更需要三个帮。 即使两国领导人单独会谈,旁边没有翻译,那也不是旁人就不知道会谈内容的。 我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我在找人办事前谈话内容还要打个腹稿。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主要表几个意思,对方会持何态度,我该如何应对等等…… 你说两国导人会谈能随心所欲?肯定不能!相关团队与幕僚肯定提前演练甚至兵棋推演的。而翻译也应该是团队成员,别现场卡词翻译不出来啊。 另外,能进入这样团队的人忠诚度肯定是经过考验的,保密意识是过关的,他们的安全更是有保证的。 相关部门会处理好这种问题的,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