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家里有一个琴童都让家长抓狂,何况我们家里还有两个琴童。虽然,他们的学琴生涯还不长,还不到两年,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你分享。 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真正家长的坚持。 从学琴这段时间看来,如果家长没有在后面坚持,那孩子也就停了。我也明白了,那些优秀孩子的背后,后面都是默默坚持的家长。 我说的坚持不是每天讲什么大道理,空洞的理论,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地面的行动,这也是我最大的心得:坚持有道,做事有法,砥砺前行。 坚持陪听课程 作为家长,孩子每周的钢琴课,我们都要认真陪听,不是不相信孩子,帮他学。而是你听了之后,回家练琴的时候,能够知道他需要改正的地方,也能够指点他。 我们不仅听,还要认真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时听得再认真,回来练的时候也会忘记,我家又是两个孩子在学,问题点不一样,更需要记录。笔记也是这两三个月才记,效果还好,能看到孩子一点进步。 家长不用刻意带上本子和笔,那样一板一眼的记录,可以用手机上的"便签","日记本"等,记录也是捡重点,记录关键词等(自己能看懂就行),以下是我一节课程笔记大概内容:12/10课程: 弟弟(多听,练耳朵) a.哈农 节拍70 左手4指找键,大胆落键,指尖落键。不靠手腕。放松状态3条过。 b.车尔尼 和弦弹出来 再练第10条和11条 和弦转位有点区别 (课外学习)曲子 欢乐颂 强 不用胳膊 用手指控制 …… 哥哥篇 a.哈农 节奏太快 手指不够稳 二指要跟好 力度跟上。手指不拉,手指稳住 每个手指要稳住出来的感觉 …… 坚持每次陪练 陪孩子练琴,我们要做到真正的陪伴练琴,要放下手机,不管你在旁边是学习还是娱乐,都要放下一切,心无旁骛做好陪练这件事。 怎么陪?先让孩子看一下你的笔记,让他心里有数问题点在哪。我现在的做法是,先问他,上节课老师讲到的重点是什么?你需要改正的是什么?孩子回答出来,及时肯定赞扬。回答不了,看下妈妈笔记,鼓励他下次认真去感受老师讲的内容,并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孩子做到心里有数之后,让他说出这次练琴的小目标或者我们要解决一两个小问题。比如:解决右手第四指不折指状态;这首新曲先要慢练,开对谱,识准音;手指呼吸自然放松等这些小问题和目标。 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一次练习,就要解决很多问题,欲速则不达,而且钢琴上有些手指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也要有一个时间历程的。要多给孩子时间与耐心,帮助他度过。 做到这些,孩子弹奏阶段,尽量不打断,弹完一遍我们再指导。可以先问他有无问题,但一般手指上的问题,孩子看不到,也是坏习惯导致他意识不到。这时我们就告诉他,如何正确做。节奏问题,也是如此。 我们的目标就是每一遍的练习,尽量是正确的。因为钢琴错弹一遍,如果没有发现,他会一直错弹下去,一遍又一遍错误练习,直到老师回课的时候才发现,那么上周练习都是无效的,而且还要花费时间去改正错误的弹法。 所以,接触新曲时,一定要慢练,分手分节练。钢琴老师也常说:弹得慢没关系,手指基本功要扎实。我们要把正确的练琴方法告诉孩子,终有放手的那一天,要培养好的练琴习惯,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子以渔。 坚持每天练习 说了陪练。那练琴状态,就是尽量做到每天都要摸琴。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每天练习,如果有事回来晚了,耽误了,那也要让他练个十几分钟,既是练手,也是培养他做事有毅力。遇到周末节假日,更要多安排孩子练琴。 这背后也都是家长的坚持。有时候我会心疼他们晚睡就不让练了,但隔天的练琴状态就不是很好,显得手生。有时候正忙与自己的事情,那他们的状态也不好,专注不了,还没有到放手的时候,就要好好陪伴。 也要坚持每周去上课,尽量不请假。刚刚结束的寒假,因为有些事,我们只上过一节课,。开学了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很多问题出来,只退步没有进步。虽然寒假也在家练习,但不高效,家长毕竟没有老师那么专业,有的问题老师一听就知道,能够及时改正。 坚持温和的情绪 孩子学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我想孩子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坚持下去,与我们的状态和情绪、也有千丝万缕般的联系。我有时也很恼火,面对孩子一个问题三番五次的出现。看他弹完一遍,手就放腿上停几分不专注的状态。真是一点就着的怒气。 但发火是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固有的坏习惯还在那,孩子还会担惊受怕,练琴状态更不好。与孩子相处,你发火,就失败了。 鲁道夫·斯坦纳说: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我们也要坚持练习控制情绪,对,这也需要练习。记录这次的发火状态,亲子之间的矛盾,客观写下来并分析,再提出正确的解决方式,为下一次的自己做好准备。 我们有时会忘记这次的事,特别到了晚上,都不知道这一天过了什么,有没有说过伤害家人的话。还是用笔写下来,口袋里包里我时常放一个小本子(或一张废白纸),一个短的铅笔头头。当然也可以用手机。匆匆写下这件事的关键词,晚上再写育儿笔记。 我们可能进步很慢,但总有练习的痕迹,当你做多了,这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习惯去改变思维,等再次发火的时候,你会下意识想到笔记里的鼓励句子。这也是刻意练习。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是我们重要的一堂课,之前有句话这样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现在想来孩子就是我们的老师,从怀孕的那一刻起,最基本的做的是,远离不健康的零食和碳酸饮料等,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更能让我们去体会生活中更多的道理,去做个更好的自己。 说陪孩子长大,难道不是我们重新成长?不也是我们修行历练,脱胎换骨一场旅程吗? 以上也是陪孩子这一年多来的练琴心得,有点啰嗦,与君共勉,望对家有琴童的家长有所帮助。有更好的心得,更科学的方法,欢迎评论留言,一起学习。 我的孩子有长达十年的学琴经历,作为一个琴童家长,真是感慨万千呢! 1.家长要坚持跟课,并做笔记。 在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并不跟课,只是负责接送而已。结果孩子的进步微弱。 有教琴的老师跟我透漏,孩子在学琴的时候,家长最好旁听。 既可以监督孩子是否认真学了,还可以督促老师认真教,不糊弄。边听边做笔记,回家后可根据老师的要求督促练琴。 跟课一段时间后,觉得孩子的进步是飞跃的。 跟课虽然辛苦,但却很值得。竟然还培养了自己的爱好。现在说起练琴的事儿来,也是头头是道,显的很专业呢。 2.学琴,一定要给孩子选一个特别优秀的老师。 我家孩子换过两次老师。 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不必要请名师,因为名师的学费太贵了。于是随便找了一个启蒙老师。后来一位资深的音乐人给我提建议,建议我换老师,因为她发现孩子的弹琴姿势都不标准,更何况水平。所以不要小瞧刚入门,刚入门时要选一位特别优秀的老师。否则刚开始就是错的,以后改起来也很麻烦。 第二次换老师,是发现这个老师虽然教学水平也很高,自己弹琴的水平也很高,但脾气太暴躁了。动不动就发火,歇斯底里的,把孩子吓得够呛。估计跟这样的老师学习,把孩子的对艺术的追求全都摧残了,还谈什么享受艺术。于是果断换老师。 后来换的这位老师循循善诱,性格温和,教学水平也很高,在圈内是知名教师,孩子就一直跟他学着,感觉非常受益。 3.其实孩子学琴,最受考验的是家长。 在孩子学琴的路上,家长所经受的考验很大。如果家长能坚持下来,孩子才能坚持下来,跟很多学琴的孩子交流,发现晚上孩子没有坚持下来的,都是家长先退缩了。 不管是精力还是财力,孩子学琴,对家长都是个考验。 我是禾页老师,欢迎您的关注! 感谢提问: 孩子学钢琴的收获远在音乐之上。因为,几乎所有人类社会文明的专业领域都是非专家开创的,练习钢琴极少能成为钢琴演奏家、练习绘画极少能成为画家、练习跳舞极少能成为舞蹈家,其实人类学习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做人。 《陋室铭》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屋主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同样,学习成长亦不是为了识文断句本身,学习成长的根本目标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也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体育强身健体、美术增强现实审美、音乐陶冶社会生活情操……同样,孩子练习钢琴的收获也远在音乐之上,比如练习: 一、快速阅读 五线谱(Musical Notation),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属于运用最广泛的乐谱之一。钢琴谱则通常采用高低双五线谱表示完整的音乐曲目,也即是说正常钢琴谱的同一时刻出现的音符至少有20种以上的可能,钢琴演奏的基础是识谱、识谱的基础便是要在同一时间"眼观六路"。因此,孩子练习钢琴的基本收获就是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掌握、增强生活的节奏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钢琴拥有多种音乐节奏,并且同一首乐曲时常会交替出现多种不同节奏的音符,准确掌握各种音符的演奏时值便是流畅演奏钢琴曲的基本功。因此,练习钢琴的第二基本收获就是掌握、增强生活的节奏感。 三、增强基本反映协调能力 眼到、头脑反映到、手指快速演奏到......钢琴演奏最少需要做到三个同时。因此,练习钢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孩子的个人基本反映协调能力。 总之,人类社会文明从无到有、从初级到现代、从现实到抽象......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许多成果汇集都源于"意外",比如熟食源于火烧食物引发的意外、豆腐源于炼丹的意外、万有引力源于苹果砸中牛顿引发的意外思考等等。所以,现代人类学习一定要跳出学习本身抗问题,孩子学钢琴的收获就远在音乐之上。因为,几乎所有人类社会文明的专业领域都是非专家开创的,练习钢琴极少能成为钢琴演奏家、练习绘画极少能成为画家、练习跳舞极少能成为舞蹈家,其实人类学习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做人。 感谢头条给我这个机会回答问题。 自从我家孩子开始学琴,作为妈妈的我作息时间就发生了改变。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感慨万千。我女儿已经是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要毕业了,每次聊起来当年练琴的事情,孩子就会感谢我们当年对她的鼓励,才能坚持练下去,才有今天的成绩。 对于我来说让孩子练琴的心得体会有三点: 一、学琴的选择做的非常对。 当时我让孩子学习小提琴的原因有两方面:1、学习方面,我们家的遗传基因学习没有特别优秀的,记得当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我让她数100数字,就会开头20多,后面就不会了,我当时就想着这孩子以后学习成绩不能太好,还是趁早再学个特长吧!以后报考志愿多一条选择的途径。 2、有成功的实例,我们同志的孩子就是学习小提琴,后来通过考试方式出国留学到新加坡,后来毕业留校工作当老师。这让我觉得以后学习不行的话还可以考音乐学院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啊! 二、专业老师的选择非常重要。 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找的小提琴老师专业一般,就导致孩子在练琴的路上夺走了许多弯路。我女儿很幸运,由我们同志给联系的当初教她女儿的教授,我们和这位教授一直学习了大约12年时间,为今后学习小提琴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但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是在专业技术方面教的好,在思想教育方面也要很好的口才表达能力,这样两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是支撑孩子练琴的精神动力。 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上课,才能保证高效率。 有很多人家长就是把孩子送到楼下,孩子自己背着琴来上课,结果就是辅导上一节的内容就占去了30分钟,新内容就学的少,而且孩子自己年纪小记不住老师所说的话,这让孩子回去后练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是浪费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