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老人说宁在坟头过夜,也不去荒庙留宿,荒庙可怕在哪?
村里一位有30年走夜经验的老人和我说:"如果你在野外赶路,天黑了被迫要找地方歇脚,但面前只有荒坟和破庙可以选择,那么睡在乱坟岗也千万别往荒庙去!"
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定?他闷了口酒摇摇头告诉我说:这是一辈又一辈的先人流传下来的古训,我们后生只需要照做便是了,不用过问太多原因,因为有些地方看似安全,实则危险重重。听完他的讲解我更想弄懂其中的缘由了。01:我的夜路往事
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在10多年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候, 很多人走亲戚都只能靠步行,如果时间稍微拿捏不准就需要半夜赶路,穿过荒山野岭回家。
(一个人夜宿破庙,是否安全?)
8岁时我送一些手打饼去另一个村的姨妈家,但由于我贪玩就拖到傍晚才出发。两村间隔10多公里,中间要穿插过一座小山,还有一片无人管理的荒林,去到亲戚家后被拉着聊天,离开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回来路上下起了雨经过一个废弃的瓦房, 想起一些老人说过的话:宁树荒坟,不住破庙,我就赶紧挪步离开往家赶了。
长大后,我才有意识的去研究"宁住荒坟不住破庙"这句话的含义,答案为何?要从下面这个故事开始说起。02:"宁宿荒坟,不住破庙"的典故
在古书中记录了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叫王五的布商常年外出卖布,有一年走到了青州地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落脚点,正当他愁着晚上去哪里歇脚时,他看到了一座荒庙。 这座庙门口破烂不堪,荒草萋萋,但不妨碍是一个遮风躲雨的好去处。
当他踏进寺庙时却惊奇的发现庙里还有个和尚,王五的心中就十分激动,毕竟有人同伴。只不过没等聊多几句和尚就步入正题了,他:您看我这门前破烂,能不能行行好捐些钱给我修缮?王五刚开始没拒绝,谁知道和尚又说:您看我这寺庙后面还有很多等待修缮的,不如您大发慈悲全部揽下吧!
布商才意识到自己被坑了,于是就拒绝了,说完就想赶紧离开。谁知道和尚从身后掏出一把刀,威胁王五交出身上的钱,王五知道今天没得跑就把钱拿出来了。
万万没想到,和尚不仅没有放过他,反而还说了一句:我看你不情不愿的,肯定是对我怀恨在心,今天要是把你放走那还得了,不如就送你上路下辈子再做个好人吧! 王五到这时才想起老人们说的"宁宿荒坟,不住破庙"的教训,只是一切都晚了......
这就是"宁宿荒坟,不进破庙"的典故。在古人眼里,睡在乱坟岗最多要应付豺狼虎豹,打不过就跑便是了;但是住进破庙里可能会面临诸多危险,以下几点不进破庙的原因。
03:为何老人极力反对夜宿荒庙,荒庙可怕在哪?
1、荒庙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坍塌风险
首先,在破庙里落脚最大的风险就是建筑的坍塌,如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大多数建造寺庙的原材料都是木材,容易被腐蚀和昆虫破坏。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规律:一个地方开始没有人打理后,它破败会大大加速。因为荒草重生会破坏建筑的结构,没有人管的白蚁等昆虫会侵蚀建筑,久而久之这样的破庙就成了危房 ,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让它坍塌,人要是在这里夜宿,运气不好就要被砸伤了。
2、毒虫猛兽,蚊虫叮咬,绝对不是理想的落脚点
想到破庙你第一时间能想到哪些场景?映在我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蜘蛛网,还有隐匿在角落的毒虫猛兽,以及嗡嗡作响的蚊虫。
由于破庙荒废了,而且没有人类活动,像蝎子、毒蛇、蜈蚣这样的动物都会进入落脚,冬天的时候还可以给它们防风避寒。荒废的破庙由于卫生环境一般,附近如果有草木丛生的话,就很容易吸引来蚊虫。
如果在这样的破庙里住上一个晚上,可能半夜醒来的时候会发现有毒虫在你身上肆意攀爬,一不小心还可能会有咬伤的风险,这时在荒郊野外就算去求助也无人应答。再加上烦人的蚊虫可能让你夜不能寐,住进去之后可能会更加烦恼,因而往破庙里钻绝不是过夜的最好选择。
3、破庙容易成为歹人的藏身之地
再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破庙里可能潜藏意想不到的危险。像这样没有人敢靠近的荒庙,在古代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很容易成为一些逃犯、亡命之徒的心仪藏匿点。
而在当代,一些流浪汉或者是犯罪嫌疑人依旧会把破庙作为藏身之处,因为这种地方一般不会有人靠近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经过他们稍微的打理还能防风避雨,不用经受风吹日晒, 比在外面要更安全。
所以普通人住进这样的破庙很大概率上会碰到歹人,遭遇这些来路不明的人就可能让我们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就像古籍里面的王五,最后"人财两空",追悔莫及。04:农村老人这句话背后的哲理
有人会说农村老人的这些话其实带有夸张和谣传的成分,但是仔细的去分析也还是有一定的哲理的,他告诫现在的年轻人出门在外要谨慎行事,无论是在哪里落脚都要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因为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林教头,我们都是平凡人没有"风雪山神庙"的本事,一旦碰到歹人就来不及逃跑了。
05:"宁宿荒坟,不住破庙"在当代的借鉴意义
在没有诸多交通工具出行的古代,人们出行的方式有限。就算是有钱人也只能靠马车,普通人的话更多靠步行,一路颠簸劳碌也走不了多远。而那时候人口稀少,四处荒芜人烟,又不是随处都有旅店和酒店供他们栖身,所以要在外面临时落脚的情况很多。所以"宁睡荒坟"对付一下野生动物,也不去破庙冒遇到坏人的险。
在当代破庙几乎绝迹了,人们的"车马"也可日行千里,四处可见酒店宾馆,让露宿野外成了小概率事件。但老人们依旧会把这些道理告诉年轻人,就是想警示他们:无论出远门还是流浪异乡,也要多加谨慎,不要到有可能潜伏危险的地方多逗留,一定要时刻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啊! 写在最后
"宁宿荒坟,不住破庙"是古人传递下来的智慧,虽然时过境迁,在当代不大可能有露宿野外、找到破庙的机会了,但依旧警示着"人们小心驶得万年船",同时这也侧面反映出老一辈人对后生满满的关爱,你认为呢?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有一年徐霞客孤身一人去齐云山时,有一天乌云密布,天空漆黑一片,突然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他正愁无处落脚的时候,正好看见了一处荒庙,于是便向寺庙赶去,推门走了进去。本以为在这荒芜的寺庙内只有他一人,没想到还有五个和尚。我们都知道徐霞客是一位旅行家,途中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他感觉这五个和尚面向不善,可能会在夜里对他不善。于是他故意装睡,果然,在深夜时候,徐霞客突然被这五个和尚给团团围住,很明显是想杀他劫财。但徐霞客常年旅游在外,怎会没有一点防身的能走南闯北的哪个没点本事?没本事可能早就被害死了。于是轻轻松松,把这五个恶僧打趴下。第二天,将他们押赴衙门,为百姓除一害。试想,如果徐霞客就是一个普通人,这次事件大概率地在这个荒庙内被这五个恶僧杀害。之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徐霞客依旧不敢随意睡在荒庙。 回到这句俗语,意思就是说:在漆黑的夜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的时候,宁愿在荒无人烟的坟头墓地凑合着过一夜,也不要在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没有人居住的荒庙住宿。老祖宗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是有很深的道理的。
1. 迷信之道
老百姓迷信的神鬼之道,字面意思是到晚上,舟车劳顿无处可宿的人宁愿选择睡在荒坟旁边,也不愿进到荒野庙宇留宿。一是认为冤魂要去庙里伸冤,二是认为厉鬼要去庙里捣乱。老辈人认为,破庙荒废已久,没了香火供奉里面的神仙早就走了,反而会成为不干净东西聚集的地方,所以才会有这种说法。
2.敬畏之心
古人都十分敬畏神明,平时大家也都会去庙里祭拜。寺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每逢佳节都会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幸福和平安。庙里住的是高高在上的神,老百姓都会对神明恭恭敬敬,每当去寺庙都会带有一种敬畏之心。而老百姓又怎么能衣不遮体地睡在这里呢,这是对神明的大不敬。
3. 寺庙的环境
寺庙房屋都是有使用寿命的,正如汽车、家电一样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正常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不使用时也同样离不开维护。而寺庙大多建在山上,空气潮湿,蚊虫众多,长时间不住,在不进行维修保养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坍塌。在深夜人们熟睡时,并不能时刻观察到荒庙的结构变化。如果在遇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恶劣天气,极易倒塌。在坍塌的时候,即使别惊醒了,那时候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机,大概率会埋葬其中,断送性命。
4.人身安全
这个是宁在坟头过夜,不在荒庙留宿最主要的一点。荒庙本身并无可怕之处,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出没在荒庙里的歹人。水浒传大家都看过吧,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关于荒庙发生的事。比如武松在破庙里,杀了几个恶人。林冲在风雪山神庙杀死陆谦;武松在一个古庙里差点被孙二娘给杀了。荒庙也最容易成为亡命之徒的最佳落脚点。所以老祖宗无时无刻地在以一定的文学方式表现出露宿荒庙的可怕之处。
写到最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城市不断地重建和扩建,许多久失修的老宅和荒废的古庙了基本上都见不到了。即使有,也可能被当做文物保护起来了。很明显这些俗语在当代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字面上的意思不适用,不代表想表达的深意不适用。这句俗语也是告诫我们: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太多,各种诈骗手段,防不胜防。遇到身边有不安全的因素及时逃离,必要时候及时寻求他人帮助或者报警,千万不能让坏人得逞。其实,各种俗语看起来很荒谬,但其中的深意无一不是对后世警示的作用,老祖宗也真是为后世操碎了心。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人说"宁睡坟头、不入荒庙",是因为荒庙有四大可怕之处,每一种都可能要人命!
在古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靠徒步行走的,尤其是一些进京赶考的书生,因为路途遥远,不得不风餐露宿,但是古人却告诫"宁可睡在坟堆里,也不能投宿于荒庙之中"这究竟为何?难道荒废的庙宇,比坟场还可怕吗?如果真是如此,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
我们很早就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人不住庙,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梁"或者说"宁在坟头过夜,也不到荒庙留宿"那么荒庙,到底有什么可怕之处呢?为何古人要说,宁愿去坟头过夜,也不能到荒庙之中呢?这似乎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坟头都是让人无比恐惧的,怎么还敢去那里睡觉呢?虽然荒废的庙宇也有点阴森的感觉,但总比坟头要好吧!还能够遮风避雨,其实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荒庙的可怕之处,所以才发出这样的告诫!
1、有"孤魂野鬼"出没
在很多影视剧中,孤魂野鬼都居住在荒废的破庙之中,上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此地的话,夜间就会遭到侵扰
在古人看来,荒郊野岭的破庙,的确会有很多不干净的东西出没,《聊斋志异》的许多惊悚桥段,都是发生在这样的场景中,所以说古人常常幻想,荒庙是很恐怖的地方,这些孤魂野鬼潜伏在破庙中,如果有人进去投宿的话,就成为了他的替死鬼,运气不好,就会让你丧命
在古时候有很多忌讳,一传十十传百,就把破庙形容的很可怕,谁都不想让自己遭遇横霉,而且在心理作用下,整晚夜不能寐、寝食难安,搞得自己思绪无比的紧张焦虑,稍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以为"不干净"的东西来了,你要知道,荒废的庙宇是有很多老鼠或者蛇类的,它们会在夜里出来活动,特别是老鼠会发出很大的动静,在这种幽暗的环境下,会让你无比的恐惧
那么有人要问了,坟地里面的鬼魂不是更多吗?但是在古人看来,那些都是有人祭拜的,生前也都是普通和善之人,不会有什么害人之心,但是潜伏在寺庙里的往往都是"厉鬼",二选一的话,还是坟地比较安全
但鬼魂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都是古人迷信的说法,但是荒庙的可怕之处不局限于此 2、潜伏者逃犯,给人带来了的威胁
在古时候,很多人犯下了重罪,为了避免被杀头,于是会选择逃亡,到了晚上有可能潜伏在荒庙之中,如果你前去留宿的话,遇上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那就危险了
因为这些犯人是不敢到客栈住宿的,所以会潜伏在荒郊野外,他们饥寒交迫,很可能会拦路劫财,然后杀人灭口,特别是女性就更危险了,毕竟他们已经犯下了死罪,被抓到也是死路一条,也就没有了更多的顾忌
3、土匪埋伏在荒庙里打劫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古代因为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也不能像如今这样到处都有宾馆酒店,所以赶路的人会到寺庙中住宿,土匪看中了这一点,提前埋伏好,有人来了就跑出来打劫,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土匪很是猖獗,这些人谋财害命,如果不幸遇上的话,轻则被劫财,重则可能还会被害命
但是土匪并不会潜伏到坟地里,所以赶路人去坟地睡觉的话,就能躲避土匪的抢劫,哪怕在坟堆里睡觉,让人极度的恐惧,但是你只要硬着头皮睡一晚,第二天起来也会相安无事,相比庙里面的土匪,还是坟场要安全一些4、荒庙已经破败,不利于居住
还有一点荒废的庙宇年久失修,很多梁柱都已经被虫子吃空变得腐朽不堪了,如果你躺在里面睡觉的话,一阵大风刮来,就倒塌了,如果木材腐朽严重的,根本不需要大风吹,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也会自己塌陷。这样你很可能被砸成重伤或致死,也可能被活埋,所以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写在最后
寺庙本是祭拜的地方,在古人看来,荒废之后,又是"鬼魂"聚集之地,夜间的话,让人不寒而栗,而且破庙还可能潜伏着很多打家劫舍的歹人,与其在荒庙被害,还不如到坟地安安全全的过一夜呢?虽然有"鬼魂"出没是迷信之说,但是后面这几种还是挺有道理的,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以告诫后人,总之坟地是阴寒之地,没人敢去,土匪也不会在这样的地方打劫,所以庙里出现那些谋财害命的土匪,远比坟地的环境还可怕!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一人独自外出,一定要以安全为主。在如今,农村很难再见到荒庙了,即使有也成为了文物被保护,夜宿荒庙已经不可能了。这句俗语也就没有了实际的可能性,但是俗语中隐藏的外出之时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还是要铭记的。
不许在荒庙留宿,换一种说法就是现代人晚上尽量不要睡在天桥底下是一样的意思,天桥底下乱,罪犯,流浪汉什么人都有,指不定半夜就对你做出人身伤害的事情。
而对于"宁在坟头过夜,不去荒庙留宿。"这句话其实还有很多讲究。
我爸跟我说过,94年的时候,他准备下广东打工,临出门前,太奶奶跟他说,遇到困难了,晚上没地方去,就算在坟头过夜也不准随便去荒废了的庙留宿啊。
她的理由是,到了坟头,给去世的人磕个头,表明自己没地方去,所以想在此借宿一晚上,人一般都不会计较,之后你便可以躺在那,一觉睡到大天亮。
可到了荒庙就不一样了,荒庙长期没人供奉,即使有神明也早走了,神灵一不在,就容易引的孤魂野鬼进入,得罪了他们可没什么好处,会走很多年的霉运。
即使没有这些东西,荒庙也算是房子,能遮风挡雨的,赶路人都喜欢待在里面,如果半夜遇到了歹人,容易有生命危险。
那时候的太奶奶一辈子没出过小镇,也没读过书,平常也不看电视,所以觉得整个世界都还是兵荒马乱的,并不知道社会都已经现代化了。
后来,我出门了,我奶奶也对我说,出门在外,没地方去,宁睡坟头,也不要睡荒庙哦,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你也要注意点,太乱的地方不要随便走。
我跟奶奶说,现在没地方去,我可以睡公园,睡24小时ATM,睡麦当劳,都是人多的地方,怎么可能还有人跑到坟头去呢?
奶奶听我说完以后也就放心了。
后来的我,对于"宁在坟头过夜,不去荒庙留宿。"这句话一直记在心上,于是在日常观影中,包括阅读历史书籍时都会刻意去留意有关这方面的解释和典故。
于是,我从《史记》《唐文拾遗》《聊斋志异》等一些书籍中,总结出了古人对"宁在坟头过夜,不去荒庙留宿"的一些解释。
在古代,不去荒庙过夜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01.强盗,歹人出没。
古时候科技,交通都不发达,路上的城镇也没有现代多,出门在外,都必须要赶在天亮以前进城,才能找到歇脚的地。
可古代的人出门大都是步行,一路上走的慢,又没有地图导航,于是便常常在天黑前找不到住宿的地方。
这时候,最理想的地方便是路途中的一些古庙,荒庙了,如果是常年受人供奉的庙还好,这说明庙的附近肯定有较多的居民,相对安全一点。
但荒庙就不同了,因为常年没人看管,什么人都可以进去,因此汇集了江湖中各种人,如果都是过夜的人,睡一晚上便走的那还好说。
就怕在庙里遇上了强盗,歹人之类的,半夜趁你熟睡,抢走你的钱财,还给人身遭成了伤害。02.荒庙坍塌
古代的建筑不像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只要做的好,经历百年风吹雨打都不成问题。
一座荒庙,有可能在荒废前便已经建立了多年,荒废以后,长期处在无人维修的情况下数十年,几十年都有可能。
因此,这些荒庙都是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的,保不齐在某个风雨交加,狂风呼啸的晚上,整个古庙就彻底坍塌了。
这时候,要是不幸被砸伤或者被建筑物压在底下,那是真的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03.古人迷信,等级观念较重。
前面关于强盗出没,荒庙坍塌,更多都是从现实角度来考虑的,但除此之外,在古人的心中,不允许在荒庙留宿,也还有许多心理因素。
故有文人曰:宁睡坟为,人鬼之道,人死为鬼,鬼投人生,不宿庙是,人神有别,神高人一界,人勿冒犯神。
在古人的心中,人鬼有别,人神也有别,人死后会变成鬼,鬼再次投胎变成人,一直这样循环,但神是一直存在的。
因此,人和神灵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神灵是高于人存在的。
所以,人不得进入神灵居住的地方睡觉,哪怕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不成,要是人夜宿古庙,就是对神灵的亵渎,是会受到惩罚的。
最后总结
其实农村老人还有很多这种劝诫的俗语,例如"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或者"举头三尺有神明"之类的。
这些能够流传下来的俗语,都是前人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总结下来的经验智慧,能够流传至今是有一定道理的。
像"宁在坟头过夜,不去荒庙留宿"这句话,抛开封建迷信的心理因素,光从现实意义来说,也是比较有指导性的,毕竟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还是少去为妙。
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村说的老俗语,在现实意义中有时候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要想富,先修路"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古代生活智慧的总结和传承,确实很有它的道理。我爸就曾经跟我说过类似的事情,害他差点连命都没了。他现在还经常拿这个事告诫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爸年轻的时候,真的是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那种人。他是65年出生的人,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就回家干农活挣钱了。
因为那时候恰巧是改革开放初期,我爸从收音机里面就听到了很多改革开放的故事,所以他觉得男儿志在四方,不应该一辈子困在大山里面,应该要要到深圳,最起码也是广东那边去看看,去闯一闯,要翻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就因为当年有我爸自己走出大山来到广州这座南方大城市,所以才有了我现在在广州出生、上学、上班这个事。
不过,我爸却跟我说,他当年自己一个人走出大山,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还差点丢了他的命,差点就没有现在的我了。
改革开放初期,人员流动还是比较少的,那时候我爸想走出大山时,本来想找几个跟他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行动的,但却没有人呼应,他们觉得在自家种地生活,这样挺好的,干嘛要到外面去吃苦啊。
而且大山外面是什么样,他们根本不知道,最远的也就是到四十多公里的县城去而已,那里已经是他们到过最远的地方了。
但我爸就不是这样想了,如果不趁着年轻力壮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难道等年老力衰的时候才后悔吗?于是,他就决定一个人出发了。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舒服快捷的高铁,甚至连像样的大巴车都没有。就算是有大巴车,也是要先去到大城市那边才行,向我们老家那种大山,那时候根本没路给车开进去。
所以,我爸就得先翻山越岭,走到大城市去,才能到长途汽车站买前往广州的长途汽车票。
因为他也是没有出过远门,最远也就是去县城,那里也就几个小时路程,当天就可以来回的。
没想到那时候去省城,却是那么遥远,虽然他带了足够的干粮傍身,不愁吃的,但却没想到要露宿在山里头。
特别是路过一些陌生坟头的时候,四周围静悄悄的,只听到小虫鸣叫,让他感觉还真的心里面有点发毛。
如果再遭遇到下雨什么的,着凉感冒,那就更麻烦了,所以他希望在天黑之前能够找到一个"有瓦遮头"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心人,他在一个半山腰上,看到 一做破旧的小庙。虽然庙不大,只有一个正房两个偏房,但对他一个人来说,这样的空间足够"奢侈"了。
他打算在左偏房简单收拾一下,住一个晚上再走,好歹这里不用被露水湿身,也不怕半夜下雨。
为什么选择左偏房,因为那里相对干净,没那么多杂物,而且还有个高出地面的小平台,用衣服垫着就可以当做床了。
我爸很庆幸,那天晚上第一次出远门,所以晚上怎么都睡不进去,否则可能他就是长睡不起了。
因为等他躺下去之后,竟然听到有东西在地板上爬行的声音。他马上打开电筒去照射,看看究竟是什么一个情况。
毕竟荒山野岭的,说心里不害怕,估计都是假的。他这一照射,还真把他吓了一跳,原来是一条三角头的眼镜蛇,身子已经离开地面竖立起来了,好像要发起攻击的态势,估计它是因为被光线刺激到了吧,以为是遭遇到危险了。
我爸也怕,万一被毒蛇咬伤了,绝对就是凉凉了,哪里能找到救助啊?所以他随手拿起了之前准备了的那条木棍,防身备用的,如果毒蛇跑过来,他就跟蛇拼了。
不过,我爸是幸运的,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毒蛇看我爸不动作,它就放下竖起的身段,一溜烟爬走了。
那天晚上,我爸啥睡意都没有了,眼光光撑着到了天亮,等到白天在补一会觉。
后来,我爸就不敢再赶夜路了,哪怕是厚着脸皮,提前找个有人家的地方借宿,都比住破庙要安全得多!
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为什么我爸说的跟古人一样的话"宁住坟头,莫入破庙",就是因为 破庙存在很多危险因素 。 第一个,破庙之所以破,就是因为年久失修了,墙体、房梁、砖瓦等等都会被腐蚀损坏,如果人住在里面,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坍塌,那就会存在人身伤害了。第二个,破庙之所以破,就是因为长期没有人去了,那可能会杂草丛生,藏有很多蛇虫鼠蚁等有毒动物,而且很有可能会在破庙里面定居。陌生人贸然闯进去,可能会让这些有毒的小动物感觉到危险降临,于是出于保护本能,就会对进入破庙的人进行攻击。第三个,既然破庙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正常人都不回去,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做坏事的人选择作为落脚点了。他们可能是犯事之后逃避藏匿在那里,也有可能是藏在那里做坏事。一旦我们贸然闯入,可能就像遇到毒物一样,被他们害了。动物还不一定主动攻击人,但坏人就会了。
当然,坟头也是会有动物寄居,但与危险程度与破庙相比较,坟头就显得会比破庙安全很多了。因为动物不一定会主动攻击人,但破庙就随时可能坍塌,里面如果有坏人也会去害人的。写在最后
虽然现在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了,因为有飞机、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国道省道等交通网,而且到处都有星级的旅馆旅店,风餐露宿的情况更不会出现了。但这句话还是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参考价值的。
那就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应对陌生环境时,应该提前做好风险预想,进行风险评估,提早做好应急避险方案。
最优的处置方式,当然就是学习扁鹊治病的理念: 做好事前预防,那就可以让自己避免损失,避免把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危险中去。
有些人太想当然了,没有汽车的时代,坟地集中地都在城镇,乡村附近,离村口百十步,甚至就在城市里。
哪里有深山老林里面的大片坟地??出个殡抬着棺材翻山越岭几十里?
并且,坟头这玩意,就是个土堆,如果不是每年有人修葺,3-5年就会消失,你能看到一片坟地,说明附近的至少有一个人数还不少的村镇。哪里有啥毒蛇猛兽,也就几只黄鼠狼野猫野狗啥的。
废弃的野庙就不好说了,也许附近的村镇都因战乱消失十几年了,并且很多修行的人故意在荒山野岭,这个明显风险更大的。
何况庙宇是出家人的场所, 是凡尘之外的清净之地, 既是修炼来世的地方, 也是一些对现世绝望的看破红尘之人的最后托身的地方, 自然不便被打扰。
所以但凡有良心有同情心的,在夜间僧人们早早入睡以后,宁愿自己多担一些不便,也不去打扰佛门的清净, 这不仅是对人的尊重, 更是一种对佛对来生转世的敬畏, 是善良的人应该想到和做到的。
以上当然说的都是指山区,而我家在海岛上,虽然也有成片的山区,但没什么野兽,主要的野生动物无非是麋鹿、野猪、黄鼠狼、松鼠、眼镜蛇之类的,这些我都见过。听说过去还有穿山甲,但我没见过。黄鼠狼偷鸡,家里刚买的小鸡仔被偷过几次,现场比较惨。
眼镜蛇见过一次,大冬天的不睡觉非得窜到路上吓人,被我一根棍子架到河边丢掉了…最恨野猪,白天躲在山里,到了晚上就下山拱番薯,老爸在后山上种的番薯被拱了好几年了,麋鹿是保护动物。
以前经常有司机走山路的时候碰到,然后用大灯一照,这玩意儿就呆住了,然后车子直接往它身上撞。这些年没人敢这么干了,因为畏惧法度。
记得当年在外地上高中,翘课去外面玩,迟了回不去宿舍了,高中生嘛,身上也不剩多少钱了,那时已近夏天,就想着在外面找个地方随便躺一晚。
找了个24小时自助取款的小厅,放了两台ATM机那种。打算在那里凑合一宿。结果,没想到初夏的夜晚能他妈那么冷!感觉直接深入你的灵魂!根本睡不着。
起来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慢跑,热热身子。那算是郊区了已经,因为学校就在城市最边上。期间经过一家办丧事的,里头人影绰绰,架着火盆,现在想想真该厚着脸皮进去凑合一宿。
后来眼睛根本睁不开了,又折返回那个取款厅,也不管地上墙上脏不脏的,直接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打算睡了。
但,真睡不着啊,冻得我鼻涕横流,擦都擦不完,我尽量将身体抱成球,但依旧是打盹半分钟被冻醒,感觉灵魂已经不在了。
当时我才理解了以前的乞丐为何要抢地盘的时候找那种底下铺设了暖气输送管的下水井盖了。
有那么暖的地方我当时铁定就去了,可惜那是夏天,没有暖气。
期间我瞅见外面来了辆车,下来个挺漂亮的年轻女人,她大步朝取款的这里走来,走到门外忽然停住了,因为看到里面有个男的,而且此人像是个醉汉,没错就是我。
然后她犹豫了半晌,折返回去开着车走了……
我笑得不行。
最后是真的睡不了,那感觉跟受刑一样,就叫它"冻刑"吧。
无奈,我硬着头皮去翻校门了 ,那里到处是摄像头,但当时觉得哪怕是被抓被通报被叫家长我都认了,比冻死街头好。
校门是很传统的那种大铁栅门,两层楼那么高吧,最上面还铸着一排半米的倒刺,间隔间连腿都塞不进去,我只能站在最上面高抬腿先跨一只过去,抓牢倒刺,艰难而战战兢兢地调整位置,再跨另一条。
好死不死的,期间那大门一直在哐哐当当地晃动,越往高处晃得越厉害,最后我他妈心惊肉跳地落了地,正在暗喜没被发现。
结果,一转身,门卫那张脸浮现在旁边的阴影里,淡定地立在那里注视着我……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听我狡辩,哦不是,听我解释,我、我、我……
我连慌带吓,已经不知道说啥了。
看来我扒上校门最高处时动静太大,他还是惊醒了,估计是怕喊出声的话我分心从上面掉下来,或者蛋蛋插倒刺上,所以全程目睹但没有说一句话。
其实门卫认识我,只是跟他关系并不好,毕竟被他抓过好几次。
我暗叫:这回凉了。
然而门卫居然没问任何事,只是挥挥手说:"走吧。"
我一愣,赶紧哦哦哦地应着,灰溜溜地朝宿舍楼跑去,宿管被半夜吵醒,也没为难我,让我进去了。
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有一张床来睡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太舒服了啊,不被冻也不被围观。
那是在初夏,可以想象冬天露宿街头会是什么后果,冻死和睡厕所,极端环境下人总会知道该选哪个。
所以徒步从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意思,生活总是远处的好,因为我们看不见,而到了远处,才发现彼处也不过就是另一个此处。
还有07年时,曾帮忙看守了一个多月的家乡小学。小学是由原先的寺院改建来的。校内留有古亭,还有亭两边的耳间(曾经的藏经室和厨房)。晚上就一个人睡在亭边的藏经室里。那感觉,真的是胆小之人不可接受的。
夜静人深,月光阴凉,窗风肃响,鼠虫呜鸣,夜鹰尖啼。有一晚上迷糊中竟见一大鼠爬上床直接串到我耳边呼呼吹气,吹得我竟丝毫动弹不得,也喊叫不出声音……
嗨,恐怖耶,不堪回首。
坟头和荒庙我都住过,现在还能在这里打字,瞧,啥也没少。
现在打死我也不去住了,因为老了,不像年轻时,什么都不怕,为什么什么都不怕呢,因为那会儿,心里什么都没有。
我们所在的技工学校,建在郊外的荒凉所在,围墙里是热闹的青春飞扬的校园,围墙外,是田野和坟地。
年轻就是这样,学校越不让出门,越翻墙出去,出去有什么好呢,几片坟地难道是"纽约",出去了,玩一会儿,又想回来。
一日是周末,学校里的学生大都回家了,住校的我感到,独自喝酒到无法无天,跳过护校河,翻越围墙去野外撒欢。坟地里脑袋眩晕,天不是天,地不是地的,踩住一个圆咕隆咚的东西,快吓尿了,以为是人头,借着月光一看,是圆的酒瓶子。拿着瓶子打了套醉拳,倒头便睡在了坟地里,朦胧中仿佛看到了两个人,月光下手挽手走路,女子白衣长发,男子黑衣光头。很多年之后,我想起那个夜晚,心里确定是看到了,但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醒了感觉寒冷,头晕脑胀,潜意识里,想回去,可走啊走啊,却离校园的灯光越来越远,直到看不到。
也不知道怎么,摸到一个破房子里,应该是一个庙,好歹可以避风。巨大的塑像张牙舞爪,虚张声势,烦了我砸了你,我心里无畏的想。
庙的顶棚露个洞,有月光照进来,地板上有豆杆乱七八糟的铺着,还有砖头搭成的临时锅灶,有几个快餐面袋子,一派祥和的生活气息;蜘蛛网随处可见,都是创业者的家当,天冷了,没有蚊子和苍蝇了,蜘蛛们不是失业了吗?庙里也是小社会,老鼠吱吱的叫,好像彼此提醒注意防范,夜里成群结队,互相追逐,像舞场的男男女女。
很快我就睡着了。
凌晨时,酒醒了,摸索着回学校。
翻过围墙,回到了人间,接着睡。
周一保卫科的人把我叫过去问话,那里还有好几个警察,问什么答什么呗,我又没犯法。问了几遍我什么时候出去的,去了哪儿,干什么了,我一一回答,按了手印,他们放我回去,接着睡觉。
周六,我们当地的电视台放出了一则新闻——警方破获了一起女生遇害案。我看到了抓捕镜头,那个罪犯,高高的个子,黑衣光头。
他们是恋人,因为口角,男方掐死了女孩儿,抛尸破庙的井里。
我因此又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怕死人,需要防范的是活人,有时候,人和魔之间,就差一次冲动,甚至,就差一句过头的话。
因为,杀人犯,强盗等,若果选择留宿地方肯定是选择荒庙这样的条件较好地方,你也去的话很容易被谋财害命,坟头虽然听着不吉利,但是安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