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电视剧版赢麻了!但你真的看懂科幻小说了吗
电视剧版《三体》刚刚首播就赢得了大众好评,1月16日,"三体""三体赢麻了"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作为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获奖作品,《三体》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
提起科幻作品,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飘浮在漆黑天幕中的宇宙飞船,它航向浩瀚星海,身后那颗蓝色行星则是永恒的坐标。在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通识读本:科幻作品》中,英国作家戴维·锡德以这个隽永的意象为起点,勾勒出19世纪以来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的演变历程。通过作者简洁而富于学理性的介绍,读者将对"科幻"这个标签所涵盖的复杂内容形成全新的认识:科幻是多种文类汇集、杂糅、交锋的领域,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身份认同、日益加速的技术变迁和不断革新的时空观念,都为其注入了勃勃生机。
春节来临,电视剧版《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已经足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如果再往前看,在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星云奖提名和雨果奖最佳长篇;2016年,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再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票房46.88亿,位列当年票房第二、中国影史票房第五……这一系列案例,无不昭示着蓬勃发展的中国科幻正迈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也传达出科幻作品的重要地位。
如今,虽然人们对科幻作品趋之若鹜,但对这种作品的独特性仍然缺乏了解。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所有读过或看过科幻作品的人都会给这类作品下一个自己的定义,但对这个定义是否合理恰当却没有多少信心。此外,人们还常常对科幻文艺到底覆盖了多大领地表示怀疑。面对这些现象,市面上急需一本简明扼要,能站在学术高度反映科幻历史和现状的通识性读物。戴维·锡德的这本《科幻作品》恰恰填补了此项空白。
其实,科幻是科学和未来双重入侵现实所产生的叙事性文艺作品。科幻观察和记录科学入侵后现实的改变,这种记录当然不会没有情感参与。在很多情况下,科幻一方面褒扬现实,另一方面也批判现实。很难说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受到过科幻的关注,从电子技术到核能利用,从生物技术到人工智能,从宇宙探索到纳米建构,从催眠冬眠到时间旅行,科幻作品在描述现实中批判现实,更在抚慰焦虑的心灵之后,提出遥远的发展蓝图。
《科幻作品》依据这样一个假设:我们现在所称的科幻始于19世纪晚期,当时乌托邦小说、未来战争叙事以及可以归入科幻这个大类的其他类型的代表作品层出不穷。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太空漫游和其他领域的冒险,这些冒险之旅体现了科幻作家所想象的向外进行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可能会遇到异族,而第二章将以此为主题,异族的总体概念在这章中将得到分析,尤其是在建构或然社会身份的过程中;第三章继续研究科技在科幻中的复杂作用;第四章接着讨论乌托邦和敌托邦——这两个概念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科幻传统;第五章分析科幻与过去、未来的关系;第六章把科幻小说当作作家与批评家的共同体,他们不断争论并定义着科幻领域的实践。
在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科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岩看来,《科幻作品》具有覆盖全面、内容精准、简明扼要三大特点。尤其是内容精准。究其原因,是它非常严肃地反映了过去几十年科幻研究的各种进展。"生态主义者是科幻文学领域中出现较晚,但作用很大、很有未来发展前途的理论家。还有后人类主义者,他们重点考察人类在技术状态下怎样蜕变成新人。我感谢锡德所撰写的这本书把上面诸多研究的结果都纳入其中。通常,一本写给普通人的小册子不太会涉及许多学术研究的成果,而写给学者专家看的著作不太会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创作掌故。但锡德的做法通俗中见学术,学术中套通俗。"
戴维·锡德,英国学者、文学批评家,利物浦大学教授。多年从事科幻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幻作品、冷战文化、间谍小说,以及文学与电影的关系。著有《美国科幻与冷战》《电影小说》《阴影之下:原子弹与冷战叙事》《雷·布拉德伯里》等研究专著,编有《科幻小说指南》等文集。
说起科幻小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意象之一就是太空飞船,我们最先期待的故事情节当中就有太空之旅。无垠的宇宙为小说家展开想象提供了无穷的余地。锡德在《科幻作品》中写道:"纵观历史,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或《格列佛游记》中的航海活动与太空飞行之间有一种明显的承继关系。两者都是漫游,都具有内在的系列性质,因为这样的活动都发生在漫长的时代转折期之间。确实,在早期科幻中,使用反重力装置是快速飞跃遥远距离的不言而喻的法宝。西拉诺·德·贝热拉克的姊妹篇《月亮国度》(1657)和《太阳国度》(未完成的遗作),都以从地球开始的火箭之旅作为叙事的构架,但是他们关心的并非解释火箭技术或谈论旅程本身,而是作为目的地的世界。在这些作品和许多后继作品中,太空漫游起到了让人类对日常世界感到陌生、产生疏离感的作用,让人能够以外部视角(通常带有反讽性质)来看地球。在这两本著作中,贝热拉克的旅行者被迫重新审视他对地球价值观的预设,而在月球居民的眼中,这位旅行者不过比猿猴好那么一点点。后来的一部科幻作品则展示了这两类漫游之间的承继性。约瑟夫·阿特利的《月亮之旅》(1827)描述了一位美国商人的儿子如何踏上前往中国广州的行程,但是又在缅甸的海岸遭遇船难的故事。他和当地的一位婆罗门交好,后者向他透露了太空旅行的秘密和月球上有居民的真相。随后,两人乘坐铜盒状飞行器前往月球,而小说的其余内容就是这位叙事者在婆罗门指点下对月球文化的体验。在故事里,这位婆罗门指出了月球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诸多差别。最后一个著名例子能够澄清此类小说中的换位效果。大卫·林赛的《大角星之旅》(1920)再次草草描述了旅行本身——通过鱼雷状的水晶从苏格兰飞跃到一颗有居民的星星。该旅行包括了一系列事件,旅行者马斯科尔在这颗全新的行星上经历了各种感觉体验,如长出第三只眼带来的知觉。在该书和其他许多著作中,太空之旅提供了一种进入其他世界的方便途径,而这些世界又为形而上学思考和文化反思提供了场所。"
在锡德看来,科幻从其发展历史的早期阶段起就表现出了一种不断翻新的自我戏仿倾向。锡德认为,埃德加·爱伦·坡在科幻原型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的骗局故事《汉斯·普法尔历险记》(1835)借用了传统的神奇地外漫游故事类型来制造喜剧效果。该小说以"采编"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位荷兰科学家借助外覆密封袋的空气冷凝器飞向月球的故事。离奇的叙事内容盛行于19世纪,一直延续到H.G.韦尔斯的作品当中,而这种假借编辑的故事框架则被作家们当作抵消离奇内容的一种策略。爱伦·坡通过这种写法赋予其小说一种荒唐中透着可信的效果,他还机智地模仿科学描述的笔触,描写了太空飞行中地球愈远愈小而月球愈近愈大的景象。
当然,19世纪旅行小说的最高峰还是儒尔·凡尔纳,他和科幻小说之间的关系到现在还有争议。他的"奇异旅行"系列故事并非以未来为背景,小说试图以渐进的方式绘制全球地图,旅行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锡德表示,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及其续集《环游月球》(皆英译于1873年)和科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对美国佬科技创新能力的赞颂。书中的大炮俱乐部成立于美国内战期间,它致力于开发武器,在小说中这种动力又和想象中的登月的吸引力联系在一起。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康先是引用了一批模糊了科幻与非科幻界限的作家,如爱伦·坡、弗拉马里翁的作品,甚至包括赫舍尔在1835年所写的骗局故事,接着宣布了用超级大炮实现登月的计划。这架自动推进武器的名字叫哥伦比亚,与一架已经在美军中服役的大炮重名,但是其历史渊源同乔尔·巴洛写于1807年的纪念美洲发现者哥伦布的同名诗歌是一样的。这是美国的项目,资金却是从欧洲筹集来的。和后来的"阿波罗"登月任务一样,发射在佛罗里达州启动,从这一刻起,小说就开始暗示月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但是小说的叙事优先描写了新视角下两个星球的景观和月亮上的火山。当宇航员成功回到地球之后,人们开始计划成立国家星际通讯公司来为随后的太空之旅定下商业协议。
科幻创作连接着未知、神秘、超越,连接着人类生命意识与生存境遇相关的情感。锡德认为:"科幻小说永远立足于作者的当下。他所见创造的任何历史时刻,都包含了时代自身的期望和该时代的人所感知到的趋势,科幻中表现的未来一定会体现该时代自身的想象维度。如果我们把科幻理解为一种思想实验的具体表达、对惯常现实的变形或悬置,这样可能会有所裨益。" (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抄书打卡7天,大家一起加油赚钱欧,也可以发给我,我慢慢抄下来1。每一个普通的改变,都将改变普通2。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我有自己的海3。慌慌忙忙,马马虎虎,不影响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4。要仅仅满足于自己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东西,踮起脚尖,你
带你看看努尔哈赤的出生地,大金王国在此建成,一口古井不同寻常小琦旅行日记丨辽宁省深度自驾游第2集上期回顾2021年春夏之交,小琦与妻子从沈阳出发,开启了环辽宁省床车自驾游。第一站便来到辽宁抚顺,去探访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大露天矿抚顺西露天矿,
马岱杀掉魏延后,为何彻底消失了?马超临死前,曾对刘备说了啥小说中的马岱,可谓是风光无限,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然而正史上的马岱则没有什么存在感,在马超单干时跟随马超南征北战,来到蜀汉时除了斩杀魏延,以及北伐被牛金
将军白发征夫泪,发生于何时何地?秋天降临北宋庆历初年的边塞,大雁开始回飞南归,且去的那样决绝没有一丝留意黄昏时分长烟升起,风啸马嘶羌笛连同军营号角一同响起,悲悲咽咽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小城赶忙关紧
辛酉政变,慈禧为啥选恭亲王?头条创作挑战赛慈禧太后为啥能上台?当然是辛酉政变。教科书上平淡无奇的一句发动辛酉政变,在现实中却是惊天动地,搞不好要掉脑袋的事情。而发动辛酉政变的关键人物,奕,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角
论瑞典国家的崛起在北欧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当中,瑞典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国家,其曾经是盘踞欧洲北部的霸主。在这个形如法棍面包的国度中,诞生过不少雄才大略和英明的君主领袖,比如古斯塔夫一世和二世,
库尔德人一战后被土耳其分到了4个国家,有3千万人口却无法建国中东主要有4大族群,分别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突厥人)波斯人以及库尔德人。阿拉伯人我们都知道,土豪的代名词。如今富得流油的沙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基本都是由阿拉伯人组成的。土
五胡十六国时期,士人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公元266年晋武帝司马炎窃取魏国的大权,结束了三国乱世建立了西晋王朝,可是晋朝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西晋中后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贾南风祸乱后宫使得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是中
百家姓的始祖上古八大姓,延续了五千多年,你是谁家的后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同姓不同源,异姓会同宗的说法。姓是一个家族重要的符号标志,围绕着姓人们会做出相应的家谱,在里面记载着一个族群的兴衰。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赵钱孙李,是启蒙书籍百家姓的开
1933年中央红军重编,三大军团外还有五个主力师,师长结局差异大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进行改编,取消了军的编制,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军团直接指挥师。其中,红一军团辖第一第二第三师,红三军团辖第四第五第六师,红五军团辖第十三第十四师,三大军
苏联的强大你知道多少?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时间晚上7点,美国人民还沉浸在圣诞节的快乐气氛中。此时此刻,苏联为美国献上了他们最大的节日礼物。戈尔巴乔夫这位苏联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后一位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