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三个大学生?
首先,需要更正你的"劳改犯"这一用语。因为,这个词基本上是个过时的词语了。通常在40岁以上人的口语中还会使用一下。现在对"劳改犯"规范的称呼是:罪犯或者服刑人员。
其次,罪犯在监狱服刑与大学生在校学习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家庭提供经济上的资助,用于缴纳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社交等开支。具体标准因学校类别不同、所处城市地域不同以及学生家庭条件不同而各异。而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其生活(吃每周都列有食谱、穿统一发放四季服装、鞋子)、学习、劳动、娱乐、疾病治疗(包括吃药打针和住院治疗)等所有费用统统由国家承担。罪犯家庭无需承担或者缴纳其他费用。而且,每月还向罪犯发放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但是,条件好的家庭在接见时可以通过狱警向服刑的亲属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供其在狱内购买一些个人需要的生活、学习等物品。提供的现金一律由当班狱警登记上账后入到服刑人员的狱内现金卡里。罪犯可以在购物日到狱内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综上所述,不知道提问者所说的"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3个大学生"一说是哪个国家发生的事情?更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到的信息?
谢谢邀请!
这话应该这样说"一个劳改犯可以供三个大学生"
虽然法定,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改造是没有工资的,只是按照相关规定给与适当的劳动报酬,而这个劳动报酬是很低的。
但是监狱的工厂接的业务是正儿八经按照市场价来的。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监狱通过少量甚至极其微小的报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对服刑人员的生活支出确是国家给的。
而服刑人员为了减刑或者获得监狱相关政策的福利机会,大多都会猛干活,其劳动积极性可以说是秒杀现实中电子厂流水线的绝大部分工人的。
如果以那些想减刑的服刑人员的干活积极性,以现实中产线工人的薪资标准来算的话,一个月6000块钱是没问题的。
而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生活投入,如果以现实中的情况来进行量化的话,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以一个服刑人员6000块钱的薪资标准,一年也就是72000元左右,用72000去抚养3个大学生,完全没问题。
即便3个大学生一年学费要3万,剩下4.2万也够这3个人吃的很爽了。
当然,这是以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的服刑人员来说的,这也是为什么监狱方面在某些事后,总喜欢抢着要年轻的服刑人员。
但对于老弱病残的服刑人员开销,确实是一笔很大的数字,接收老弱病残的服刑人员确实是一笔亏本的买卖,但强制规定,也没办法。
而且对于那种身患重病,半瘫甚至全瘫的服刑人员,还需要专门派健全的服刑人员来进行照顾,这就变相的浪费了一个72000的劳动力。
如果以这种方式算的话,说"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3个大学生",说的也没错。
明白一点,监狱是惩戒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场所,是强制性,你的明白没有?
监狱劳改犯的生活怎么说呢?苦逼是肯定的,自由是没有的,一个月下来,你的狱号银行卡上监狱里会给打上每月800分钱的,没错,是800分而不是800元。这点儿钱您可得省点儿花,〈如果服刑人员家里不给往里给寄点儿钱,),上厕所能少用卫生纸就少用,能不用就坚决不用,甚至于干脆像印度人一样,用手解决再用水冲洗干净。顺便说一句,上卫生间可是有人看管你的,一天只有三次,一次只有三分钟。这在女子监狱里听闻经常有拉在裤裆里的也不是稀奇事,有的女犯甚至于把尿憋回去而滿脸通红。
早晨起来洗口刷牙这挤牙膏可得少挤点儿,您平常儿是挤的牙刷上是滿排的,在监狱里您就得只挤一丁点儿,意思意思得了,这不是讲排场的地方。
有烟瘾的当然会自然而然的戒掉,一是沒地儿抽,二是搞不到,得费劲,三是老贵老贵的。您想想,这个地儿只有出去的钱,赚得到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只能忍痛爱了。
吃嘛倒还不错!都是些时令蔬菜瓜果之类,例如东瓜片儿,南瓜汤什么的,肉,什么,肉,肉这么贵,您想多了。干活儿沒劲想改善一下,自个儿掏钱也有买,一份三十元,就两小块,二两重的份量。什么,您想吃吃方便面的味道,有,外面零售4元,里面是10元,什么都有,就是奇贵,和外面在旅游区、火车站、飞机场的超市一个样,甚至更超点。
说供一个犯人相当于供了三个大学生,这是沒道理的。原则上,一个犯人既是家里有钱寄给犯人去花去改善生活,但监狱里也是有底线规定的:犯人每月最多只允许消费600元,特殊情况例外。什么是特殊?就是犯人生病需要调养,但这得监狱监督执行。
需要提醒的是,您如果是要买什么的,得向管教干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买买买,超过600元就不成了,有钱也不行!不然,有些家境好的服刑人员就不是劳动改造了,而变成是享福了。这真的剧里说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这么一讲,大家应该就明白了:监狱的生活设置始终是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差距肯定有,但不大。飞也让你飞不起来(有钱人),跌也让你跌不下去(无人寄生活费的犯人)。通俗地说就是饿也饿不死,撑也撑不饱,想在里面逍遥快活那里无门的!
弱弱地说一句:服刑人员干活的劲头很大,效益很高,如果和外面干同样事的打工者相比较,那服刑人员一般可以达到每月六七千元的工资,不然,那完不成任务的可是要扣分的。扣一分就是加一天刑。死刑犯是不干活的。他都快要到头了,就让他在恐惧中慢慢享受,等待死神的慢慢到来。
无论怎么说,都别违法,更别犯罪!否则,怨谁呢?
这个说法是道听途说。没有什么根据。
第一,服刑人员在监狱内,基本生活费用,包括服装、吃饭,住宿,学习,就医,水电暖等等,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这个法律有明确规定。
监狱
第二,服刑人员每月有零花钱和劳动奖金,这两项相加,平均在每月百元左右,高手两三百元没问题。笔者亲眼见过有服刑人员,释放的时候,劳动奖金和零花钱积攒了几千元,这笔款项是要发给本人的。
第三,为了体现刑罚的惩罚作用,服刑人员在狱内消费是受限制的,就是说有钱也不能随意花。一般服刑人员消费限额在三百元左右,包括洗漱用品,学习用品,零食水果,电话卡等。表现好的适当放宽,表现差的适当压缩。另外亲属会见,会见室有醒目的提示,不允许超过限额给服刑人员打款。
综合以上三点,服刑人员花费是有限度的,每月也就两三百元,多的三四百元,而现在一个大学生每月花费在一千五百元左右。一个劳改犯顶三个大学生,是不了解情况的人在以讹传讹。
监狱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少数服刑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的不法目的,要求亲属到处拉关系走后门。例如去年披露的某黑社会头目,其保护伞就有十几个,其实这些人大多不是监狱警察。
我妻子今年八月份才刑满释放,我给她讲了你这条提问,她让我转告你:"你电视剧看多了。"
监狱的生活不是你从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样子,也不像你想象中的场景,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纠正一下你提问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一、劳改犯的称呼
"劳改犯"是劳动改造的犯人的简称,这种叫法早就被取消了,替代的是"服刑人员",也可以称之为"罪犯",因为在以前,对犯了罪的人的惩罚方式是单一的劳动改造。而现在,监狱"是工厂、农场,也是学校",意思就是说,劳动和思想相结合的改造方式。
二、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三个大学生
"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三个大学生"这种问法站不住脚。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开支至少一万吧?三个大学生就是三万,如果一个犯人在监狱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监狱恐怕早就人满为患了,别说在监狱,就是在社会上,一个普通百姓的日均消费恐怕也达不到一百块钱。
所以说,你这问题应该倒过来问:一个大学生的开支能不能供三个犯人?
我的妻子曾因单位的一些事被牵扯进去,判刑三年,今年八月初刑满释放,在这三年中每月一次的探视和刑满释放后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很多关于"里面"的事情,结合题主的提问,斗胆实事求是地作以叙述,希望能满足题主的好奇心。
第一、关于劳动改造
监狱是惩罚和改造犯罪者的地方,是具有强制性的,不是你不想学习就不学习,不想劳动就不劳动的地方,从生活方式到作息规律,从学习内容到劳动态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果不服从管理,轻则"被谈话",重则关禁闭,当然还有其它严厉的惩罚方式,不宜叙述只可脑补。
监狱除了政治、文化、技术"三项教育"外,还有劳动改造,既然是改造,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的。普通的头痛脑热不允许请假,除非病重。
她给我讲了一个女犯拒绝劳动的结果。说有个女犯人,说不上具体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拒绝参加劳动,哪怕是关禁闭也不愿意劳动。管教干部派了两个膀大腰圆的女犯,每天大家出工时把这个女犯用一根铁管抬到车间去,不是用箩筐之类的抬着,是用以前农村抬猪那样抬着。到了现场,大家劳动时她得纹丝不动地"站军姿",动一下就有警械伺候。晚上收工,再抬回去扔到禁闭室。没几天,那女的主动要求复工,可是干部们却不答应了。
劳动强度大还是不大,我妻子进去时体重98斤,出来时89斤。
第二、关于劳动报酬
在关于罪犯改造的各种宣传手段中,有一句必不可少的话,那就是……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至于报酬究竟是多少,你是想不到的,现在你可以知道了,每个月,记住,是每个月,劳动报酬能买一支牙膏,而且是最普通的牙膏!这就是每个月的劳动报酬。
至于伙食,要是吃的好,那就不能叫监狱了。
服装,冬夏各一套。
三个大学生的开支供一个犯人,那不叫改造,应该叫休养。
第三、关于消费
监狱里确实有不少有钱人,但绝大多数犯人很少有经济来源,钱多钱少都是靠家里人接济。
我每个月去探视妻子的时候,会在她的卡里存上一些钱,供她买一些必需品,一般都是几百块,偶尔有亲朋好友想去探视而又无法探视的,会送一些钱,让我代为转交,于是这个月她的卡里会比平时多一些钱。
监狱的消费是有限制的,不是说你家里有钱就可以"开大账"的时候疯狂购物,内部小卖店有什么,有专人会每月一次为你代购什么,没有的,别指望,而且价格不是一般的贵。
有钱的犯人可以吃一些罐头奶粉之类的营养品,家里贫穷或者无人过问的,利用工闲时间帮别人洗洗衣服或者做一些事情,以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尤其女犯人,必需品要比男犯人用的多。以上,只是我根据妻子的述说和探视期间在跟管教干部交谈时的所见所闻,也许跟实际情况有出入,但是可以保证不会太偏离事实,要说偏离,是题主的问法太偏离,提问的方式恰恰相反。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要去触犯法律,犯法总归是没有好结果的,对于人来说,自由是最可贵的,监狱里很多犯人表示,宁可做个自由自在、风餐露宿的流浪汉,也不愿意做监狱里最牛的"大哥"。
犯人不需要供养,他们给国家也创造效益呢。警察负责破案,抓获罪犯。检察院负责起诉。法院负责审理定刑。监狱负责改造。一环扣一环。罪犯的刑期决定着罪犯的身价 ,一年的刑期要给法院交相应的费用。刑期越长交的费用越高。要不然公检法哪来的钱保持正常运转。罪犯到监狱是要干活的,属于廉价劳动力,当然,贪污犯,高官除外。监狱都有自己的产业,要么是农场,要么是工厂。每天的工作量都有定额,完不成要受处罚的。还有监狱和地方上联和办的企业,地方上出资金,设备,监狱出劳力,监狱只数人头,一个人多少钱,你赔赚他不管,月底只管收钱。监狱的伙食标准又不高,也没有啥福利,三金五金更别说了。监狱给犯人身上花钱的就是如果犯人病了,得掏腰包买单。所以,你着个说法就不成立,犯人自己养活自己,还在创造着剩余价值。
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进出监狱,算得上是专业人士,我不认同这句话。
监狱的犯人是都要进行劳动改造,会创造一定经济价值。
以我所处的西北一个地级市,监狱里的犯人家人来探监,除了往犯人帐上钱是不准一针一线包括任何食物送进来的。也就是说正常吃、穿、住,犯人自已是不会花一分钱的。犯人从里到外的穿的都是监狱发的,他们必须穿囚服,春秋发两套囚服,夏季发两套夏装,冬天棉衣棉裤棉鞋,包括裤头袜子监狱都会免费发放。住的号舍是上下铺,水电正常供应。吃是一天三顿,米、面、馍换着吃,而且还有鸡蛋,每周都会有两顿肉菜,吃饱是绝对没有一点问题的。日用品如卫生纸、牙膏、肥皂等也会定期发放。有病也有免费药吃,当然好的药是要自已花钱的。
家人给帐上钱,主要还是用于买些营养品和零食的,一般是花不了多少钱的。我所知道在2019年的时候,正常情况每月家人上三百元已经相当不错。当然也有个别家里有钱的犯人人一月花费在上千元的,这属于凤毛麟角,一个分监区一二百人顶多二三人而已。
监狱里的生产任务是和减刑挂勾的,干的多,减刑就多。自然会创造不少经济价值。监狱里现在大都干流水线手工活,尽管接的都是一些工钱比较低的活,可架不住犯人干的快、干的多啊,而且每天劳动时间基本十小时。有的犯人为了多干活,不说话、不喝水,争分夺秒,就是想多出任务多减刑。每个月分监区都会出共示,标出犯人创造的经济价值,以2019年为准,我们市的地方监狱平均每个犯人能创造近三千元的价值,这仅仅是西北地区一个市级的小监狱。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监狱据说很轻松达到五六千元。
可是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可不少,我家小孩现在正在上大学,学费及其它杂费七八千,吃饭穿衣以及其它消费一年花两万多,一年随随便便最少花三四万花,平均下来每月三千元左右,而且在大学生中是非常普通现象的。对于我一个工薪收入的家庭可是一项不少的开支。
通过对比,一个犯人家里挺多每月花个三五百元顶天了。而一个大学生每月的支出最少三千元还紧巴巴的。之间的相差将近十倍。供哪个容易?不言而喻!!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请联系删除)
完全反对"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三个大学生"的说法,请问劳改犯的费用是家属供还是国家供?如果是家属供的应该承认这笔费用,但国家提供的可以全权否认,因为劳改犯在监狱里要劳动,劳动的所得报酬归谁呢?只是用强制劳动的果实争取政治分数来衡量获奖减刑的条件,而劳改犯产生的经济收益部分用于自给开支。而大学生是社会重妥资源消费开支性质,要培养三位名校大学生出来相信这份开销远远超于一个劳改犯的十多倍开销。说出"供一个劳改犯的比供三个大学生还多"的人肯定戴着偏见蔑视性质心态的人所说的。
算上解释的内容,总共有四个问题。我们一个个解答。
第一个问题。犯人在监狱里改造真的要花许多钱么?
答:监狱包括看守所,基本的吃饱饭,洗漱用品是共产党财政拨付。不需要钱。监狱里劳动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生活用品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的。想要好的生活用品,如名牌洗发水,牙膏等,就需要自己单独额外购买。需要家里送钱应该是购买食品。吃够了免费的饭菜,有钱肯定愿意购买食品,改善伙食,比如购买辣椒酱下饭,购买方便面等调剂伙食。所以会让家人送钱。家里没人管没人问的罪犯,只能是省吃俭用,努力的帮别人忙,赚点吃的用的。
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不需要那么多钱。但是如果想改善生活,那就得多花钱。否则一分钱都可以不用送。
第二个问题,监狱里管吃管住,外面外套,裤子也管。但是内衣内裤,袜子等是需要家人送去。或者送钱购买。
所以第二个问题答案是,除了外衣,内衣内裤还是需要自己家人送去或者送钱购买。
第三个问题,送的钱花哪了?如以上所说,改善伙食,购买品牌日用品,购买内衣内裤等。都是需要花钱。最主要的是食品购买。因为监狱的饭菜都是最便宜的饭跟菜。基本上没啥油水。久而久之,都难以下咽。只能购买辣椒酱,方便面,饼干等视频调剂饮食。这部分是最大的开支。日用品以及内衣内裤都不需要太多钱。
汇总的问题。为什么说供一个"劳改犯等于供三个大学生"?
这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具体原因如下,
1,劳改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劳动报酬。可有可无。其余的全部是开支。购买日用品,视频,衣物等。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话,一个月也要不了多少钱。我读书的时候(06年前后)一个月生活费四百块。足够了。
2,大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做点作业辅导或者兼职工作。一个月几乎能自给自足。甚至于能有节余。劳改犯就不行了,只有支出,几乎无进账。
3,部分劳改犯素质偏低。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只顾着自己的意愿满足。不为家庭条件较差的家庭着想。不停的打电话要钱。大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能够体谅家中经济能力。注意勤俭节约。
综上所述,题主问题有一定的根据,也符合一定的社会现状。所以要从小做好孩子的教育。避免孩子长大走上弯路。失去自由还连累家庭。
您认为呢?如有不同意见,请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被自己家的傻儿子坑惨了,典型的坑爹犯人。以前在监狱坐牢叫劳改犯,现在在监狱坐牢叫服刑人员,有的也叫服刑学员。
在监狱服刑,可以不花一分钱,监狱每个月还会发劳动报酬,劳动任务完成得好的一月能发几百块,有的犯人还通过民警将劳动报酬寄回家,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监狱吃的,穿的,盖的都是国家发的。监狱一日三餐都是免费的,虽然不能做到每天餐餐都有肉,让你吃得肥头大耳的,但吃饱是一定的,因为吃饱穿暖是服刑人员的权利。穿的,盖的也是监狱发的,包括内衣,袜子,T恤,衬衣,单衣,棉袄和全部床上用品都是统一发放的。现在许多新建的监狱都有中央空调,监舍和劳动车间都有。
监狱每月有一到两次购物,有金额限制的,具体按入监时间和表现情况分类,刚进监狱是严格管理级的,获得一个表扬奖励后会变为从严管理,获得一次减刑后升级为普通管理级,获得二次以上减刑且余刑不足总刑期三分之一的,可升级为从宽管理。一般严格管理每次购物100元,从严200元,普通300元,从宽400元。一月两次,最高也才800元,一年不到一万元,何来一个劳改犯花费一年顶三个大学生的一说呢?
但也有坑爹劳改犯。比如在监狱里有过度消费的,自己按分级处遇用完购物金额,还让一些其他服刑人员代买,一次购物就一千多,一年下来几万块,购买的烟呀,茶呀,好吃的呀都用来支付违纪的花费,如衣物自己不洗,请别人洗,一月一百元烟一条,碗不洗,请别人洗,一月老干妈辣椒4瓶,劳动任务完不成,请别人帮忙,一次多少包烟等等,还有过年过节在打点斗地主,一输输个坑,得用一年时间来填。所以,如果谁家有亲人在里面服刑,三天两头要家人汇钱的,家人别理他,一月给300元至500元足够了,不要再惯着他了,不然刑满释放后还会重新进去。
大连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就是民众要正视差距奋起直追,不再沉浸于从前的辉煌,更不要为自身的落后找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在80年代初期,大连还是五大计划单列市之首,GDP高居全国第八,位列杭州南京青岛深圳武汉
重庆未来的发展是渝西地区吗?我个人认为要长久看,还是永川,璧山,江津未来是渝西明星。特别是永川,交通,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又是重庆制定的区域中心城市。工业,教育区县中领先,职教名城,能给各公司提供优质
不要羡慕别人,因为你所看到的,都是表象你怎么看?我表姐经常炫富,秀恩爱。我非常羡慕,甚至是嫉妒。直到有一次我去她家玩,才发现了她见不得人的秘密。我表姐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她就比我大一个小时。但我们的命运差距却挺大的,我从小到大都
把一个差班的优等生放到尖子班结果会怎样?我是高中教师,三年前带的一个实验班,也就是学校的尖子生班里,高二的时候就有两个从重点班升上来的学生,其中有个学生还是从更下面的普通班先跳到重点班,然后又跳到实验班的。这种从普通班和
什么样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绩好?论地位,中考因为录取率只有一半,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能去高中,因而中考的地位早已经超过高考!好多学生和家长都很关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绩好。本文,根据自己将近二
江苏海洋大学会升为一本院校吗?什么东西都是在一直变化的,很多人又是扯前身,又是扯其之前作为工学院在江苏垫底,淮工前身还是淮海大学呢,因为学生瞎闹事被政府降了级,那些都是过去的事,但你要知道学校的每一批学生质量都
为什么说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哪怕她是一个捡破烂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必须给你们讲两个关于捡破烂的真事,一件比一件令人震惊。第一件真事因为陪读,我租住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学区房内,这天早上,我拿着一个大纸壳箱子从楼上下来。当时,这个大纸
服刑人员家里有白事,可以回家奔丧吗,需要什么手续?这个肯定可以啊,监狱是自己家,想怎么样就都可以,你可以随时回去,当然这些你可以在梦中拥有,因为梦中啥都有,现实中有能力疏通流程的普通罪犯也可以,不要说回家了,就算传宗接代都是可以的
你见过多少因喝酒而失去生命的?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日,我们在某省会城市开会,第二天正式开会,我们领队请我们喝酒,因为是订货会,开会期间不能喝酒。领队说,今晚可以多喝,开会期间不能喝酒。喝了一会,我的好友,也是酒友
济源和洛阳,二选一,你会选择哪个城市定居生活?作为济源人,我选择洛阳。理由有以下几点1,济源物价高,仅次于郑州。2,环境差,有人会问,济源环境多好啊,哪哪都很干净。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济源是铅都,你看到的和你和你后代所承受的可能并
享受低保的家庭,不可以买摩托车,电动车。真的吗?没有的事,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是以全家年收入水平来衡量的,低保户也可以是贫困户,首先银行里不能有大额存款,其次,县城里不能有商品房,店铺,及个体企业,农村里没有小车,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