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为何能代表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新中国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播放影片,我们的领导人选择了纪录片《红旗渠》。或许这是因为在人民心中,没有什么比红旗渠更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中国,也没有哪一项工程比红旗渠更能刻画当时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1974年,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时隔半个世纪以后,没有亲历过红旗渠建设的人,或许会有一个疑问,明明只是一个县级工程,为什么红旗渠却能激励全中国人,甚至将它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招牌?
为什么要修红旗渠?
红旗渠所在的林州市位于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的交界处,西有太行山脉阻隔,北有浊漳河和清漳河两条大河流经,中间也有安阳河与淇河横穿而过,自身则是一个标准的盆地。然而,林州盆地却并没有像四川盆地那样,形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如果你翻开当时的林州县志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十年九旱",每一页上都充斥着"旱"、"大旱"、"连年干旱"等字样。在一些碑文上还记载着曾经大旱导致饥荒的惨状:"十户人家只能活下来两三户。丈夫被迫卖掉妻子,昨天还是张家人,今天就成了李家的;父亲无奈舍弃儿子,父子各奔东西。有人吃人肉充饥,有人揭树皮果腹,以至于村庄里的树都没有树皮可吃了。"
在林州的老人总提到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说1920年大年三十这天,林州桑耳庄一位叫桑林茂的老汉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了一担水。临到家时,儿媳妇却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而她最后默默地上吊自杀了。"水就是命",这是林州的真实写照,也是林州人的痛。
跋山涉水去挑水
明明有很多河流流经,为什么还是这么缺水?
这是因为林州在太行山下,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河流多为季节河,一到汛期就会形成山洪,房屋很容易被冲毁。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大旱天气,导致地表河水干涸,加上当地石灰岩密布 ,它们像一个大漏斗一样,让河水肆意下渗,连地下水都少得可怜,所以才形成了极端的干旱灾害。
为了解决林州旱灾,人们在1956年以前就陆续修建了许多池塘、深井和水库,然而大旱一来,该干枯的照样干枯,无数人因此背井离乡,逃荒到外地去。林州人迫切需要一条大河,一条永不干涸的大河,去滋润这块布满伤痕的土地,而红旗渠就是这样一条在人们心中永不干涸的河流。红旗渠的设计和难点
现在,如果你驱车沿着红旗渠的总干渠前进就会发现,水渠建设在高处的山腰上,但是作为水源的浊漳河却在山脚下流淌。
这是因为,浊漳河的地势起伏很大 ,它从山西境内一路喷涌而来,中间经过了多处类似"瀑布"一样的悬崖。这样一来,当河水来到林州境内的时候,水位比盆地里的农田地势还要低 ,如何将河水引入盆地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一两户人家缺水,还可以用水泵,但这是一个县,60万人口,37万头牲畜和54万亩耕地 的用水。要解决这么大的水源缺口,就必须规划一个大工程。
既然近处没办法引水,那就沿着浊漳河往上游走,到达山西侯壁的时候,这里比林州境内的最高点高出了14.7米。这个落差相对于红旗渠总干渠超过70公里的渠道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因为要想让河水顺利地流入林州盆地,就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保证水渠是一个缓坡,这样就能让河水自己往下流了;二是水渠到达林州境内时,水位必须略高于地面。也就是说在施工的时候,工人要确保每8公里的路程,落差不得超过一米。
这种精度是很难把握的,况且当时的林州根本没有精密的测量仪器,全县只有两台测量仪和一台水平仪。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被称作"水鸭子"的古老仪器也被带上了工地,这个由三块木板两根线外加一个水盆拼成的土装备,却不可思议地测量出了红旗渠只有1/8000的坡度。
照着这个坡度,在太行山那陡峭的悬崖边上劈山绕谷、凿壁破岩真的可行吗?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心中犹疑不定,这么一个浩大而复杂的工程,不说能不能成功,一旦开挖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况且在悬崖峭壁上动工,稍不留神,就有丧命的危险,工钱肯定是出不起的,最多给工人们管饭,谁愿意无偿来啃这么一块"硬骨头"呢?
然而,人民群众的热枕与渴望超出了他的想象。1957年,当杨贵在林县第二届代表大会上提出修建红旗渠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想到,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时期,在1960年,会有37000多名普通农民在红旗的带领下,扛着锄头和铁锤,从太行山的脊背上坚定地走来,仿佛一支"长征军队"。而在后来的建设中,总共只有60万人的林州县,前后就有30万人参与了红旗渠的修建。
高举红旗赴太行"把水带回来"
"一定要把水带回来!"
这是所有自愿参与红旗渠工程的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然而,在开凿岩石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
首先是物资短缺 。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全中国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州县人民决定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资金不足自己去各地筹集,铁锤和锄头不够砸锅卖铁也要自己造,石灰和水泥自己烧,连炸药都是自己做。
据统计,在修渠过程中,林州人民自己制造了5170吨水泥,1215吨炸药,14.5万吨石灰 。每天喝的是米汤,粮食不够吃了,就用野菜和水草充饥。
住在山崖上的工人
第二大困难是缺乏高效省力的装备和技术。 现在我们挖隧道,修地铁能用到各种地质钻机和盾构机,而且还有先进的测量仪器确保施工的精确性。但是在当时,除了能用炸药在悬崖上炸开一个能够让工人站立的落脚点以外,所有的开凿工具只有铁锤和锄头。
简陋的工具无疑让工程量变得十分浩大,以至于林州县无论60岁的耄耋老人,还是17岁的青葱少年,乃至很多妇女都陆续加入了其中。
红旗渠的铁姑娘
第三大难点是在悬崖上施工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把水渠修成一个坡度为1/8000的缓坡,全长70公里的红旗渠干渠都必须在浊漳河河谷的挂壁上进行,然后修建引水槽,在山体突出的部分沿着悬崖边缘前进。要登上悬崖并没有吊车,只能用一根绳索把人吊在悬崖边上凌空凿险。
到达牛岭山一带时,修建难度进一步增大,成了整个施工过程中最艰险的部分。因为这一段是红旗渠的咽喉部位,必须在近乎垂直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个贯穿山体的600米隧道。同时,由于牛岭山附近的岩石几乎都是坚硬的石英砂岩,想要在这里开凿隧道无异于一场血肉之躯与岩石的碰撞。但是只要把这里疏通,那么把河水引进林州县境内就指日可待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却接到指令,因为经济和自然灾害原因,红旗渠不得不停工。可是负责开凿隧道的青年们却不愿意就此放弃,这三百名青年带着过冬的棉被和干粮,哪怕缺少食物补给也要背水一战,最终在8个月后隧道被开凿成功,而这个隧道也因此得名青年洞。
青年突击队
1965年,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成功时,塌方和落石已经夺走了81位民工的生命。毛主席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的牺牲确实换来了伟大的胜利。
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个渡槽,修建12408座沿渠建筑物,挖砌1515万立方米土石,换来了一条数十年经久不息的"生命长河",也铸就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信念。
红旗渠成功通水庆典
我们没能见识三皇五帝时的大禹治水,也未曾目睹战国时代李冰父子兴修都江堰,但是有一代中国人亲历了这样一个近乎完全用人力建成的水利奇观,才让我们越发觉得愚公移山也不再是神话了。
特斯拉事故不断,为啥还有好多人花钱买?广州潮州特斯拉失控致2死3伤又将特斯拉送上了热搜。车主回应,无醉驾毒驾,长达2。6公里的失控,作为职业司机,确定一直在踩刹车,但车没有减速。而特斯拉中国官方回应,后台数据显示,事故
1344年,元朝发生了什么事?压死了这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1344年,是元朝统治中国的第73年。在这73年的统治中,元朝的统治者们似乎从来没有把打下来的江山当作自己的,而是作为反客为主的客人一般,对汉人和南人实行各种政策上的压榨和掠夺。这
网页数据提取,免费定向采集软件定向采集是我们目标明确,需要对某个网页公开信息进行指定抓取,定向采集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文字图片列表链接等元素进行快速采集。定向采集软件很多,火车头八爪鱼147SEO等都可以对我
泰国今年外国游客有望破1000万人次日本接待游客的机场和酒店的人手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旅报2022年11月14日讯)泰国今年外国游客有望破1000万人次。泰国有望超越今年吸引1000万外国游客的目标。部分外国游客已经重返泰国旅游,其中又以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的游
唤醒齐鲁古道近日,济南文旅部门在长清区开展两河一道规划调研活动,意在利用长清黄河北大沙河九省御道这两河一道资源,采取多点打造片区支撑的方式,整合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等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
河南乡村主题游信阳新县西河湾我是去年3月份去的西河湾,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乡村游。西河湾离新县18公里,从新县驱车20分钟左右就到了,一路全是平坦的柏油马路。西河湾面积27平方公里,全村也就
神农架五日游之第三天(7月14日)大九湖景区神农架五日游之第三天(7月14日)大九湖景区高山湿地大九湖,又名九湖坪高山平原,位于神农架九湖乡与川渝交汇处,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这里是神农架山脉西端的起点,由大巴山东延余脉组成
大名双台村,美丽乡村大名县双台村,是大名旧城所在地,中国目前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就在这里出土。自五礼记碑被移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以后,双台村村民心心念着这块古碑,于是村里在原址上仿制了一个五礼记碑,这是到
云南独龙江景区明日恢复开放每日限流200人图为独龙江妇女编织独龙毯。韩帅南摄中新网昆明11月14日电(记者胡远航)14日,云南省贡山县旅游文化产业扶贫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落实好纾困和恢复旅游业发展若干政
溜溜沭阳长淮第一园沭阳胡家花园江苏沭阳胡家花园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底蕴丰厚。2022年国庆期间,我们来到了江苏沭阳,要去胡家花园看看,入住沭阳荣誉国际酒店。沭阳县是江苏三个省直管试点县之一,闻名全国的花木之
浙江这个古村即将消失,却拥有美丽风景,可近距离欣赏千丈岩瀑布头条创作挑战赛浙江省宁波市雪窦山中有一个古村,居于山岙之中,外界很少注意到它,但却因风光优美,可以前往千丈岩瀑布而被人记住。这个村子叫木家湾村。我利用闲暇的时间特意对这里进行了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