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末伏(秋老虎)来了,你知道这些注意事项吗?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全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中的"伏",有两层含义。第一,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第二,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入伏时间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三伏天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2022年三伏从7月16日(农历壬寅虎年六月十八)星期六开始,8月24日(农历壬寅虎年七月二十七日)星期三结束,历时40天。
初伏和中伏
末伏
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三伏天中的"伏",可称长夏。按阳历计算,三伏天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即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伏",乃藏阴气于炽热,其本身隐含对人们的提醒和警示。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故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之农谚。数伏天气,人们既要防暑,又要防汛。
2022年8月15日,就进入末伏了。虽然已经"立秋",但"立秋"之后凉爽的天气还没那么快到来。末伏具有炎夏湿热的特点,又带有秋天的温燥,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俗称"秋老虎" 。由于之前的三伏天对身体消耗很大,所以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和恢复身体。
2022年末伏:8月15日-24日
第一,进入末伏后,切莫贪凉损阳气
末伏时天气的一大特点是,白天高温闷热,但早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大。所以末伏时节,取凉须有节制,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不宜直吹空调,也不要频繁地进出空调房。特别是早晚气温下降时,避免着凉感冒。
第二,进入末伏后,要补水养肺防干燥
立秋至末伏这段时间,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这热跟夏天微微有些不同。比如除了热之外,还有些干燥的感觉,这个夏天的湿热不同。由于夏季酷热出汗多,常损耗过多,使人体水分不足。加上秋季气候偏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常见有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烦躁不安等症状。相较于夏天,此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除了喝水补充水分外,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对身体极好。
第三,进入末伏后,要养好脾胃贴秋膘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处于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甚至发生秋季腹泻。末伏天健好脾胃,可以改善胃口不佳情况,而且有利于"贴秋膘"。
当然,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末伏烙饼摊鸡蛋"。"秋老虎"发威,末伏天燥邪当令,身体易被秋燥所伤,引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所以饮食上要滋阴养润、健脾养胃,可以多吃一些粥汤,助你健康美味度过末伏天。
最后,祝大家欢欢乐乐、健健康康度过2022年"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