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唱歌成名,整个村的人都来吸血,所有人都骑到他的头上。 甚至是自己的一双儿女,都指望着他。 他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农民而已,只是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想出名走红。 即便是被老乡欺负,他也不会搬走,因为这里是他的根,他不可能到别的地方去。 本来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大衣哥的心酸和无奈。 结果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在大衣哥的身上被传出很多所谓的丑闻。 当然这些事情有可能只是谣言,无风不起浪,到底背后有什么隐情? 尤其是大衣哥重金娶儿媳,又是为哪般? 一个人是有很多面的,到底我们看到的是大衣哥的哪一面? 那就只有从头说起。 1969年,朱之文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家里。 因为穷,朱之文7岁时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然后开始在田里帮忙务农。 虽然长辈们认为他以后也和自己一样,一辈子就在这几亩田里弯腰生活。 但朱之文的命运改变早就已经写好。 他最喜欢唱歌,经常在空旷的地方练习,一唱就是大半天,有时候听着广播里的歌声,他听一听就能够模仿下来。 唱歌成为他年少时光里,最美好的事情。 就这样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家里人都为他着急,适婚年龄了却没有一个女朋友。 于是四处托媒婆介绍,但是根本没人愿意嫁给他。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女人愿意跟着他,朱之文当然也没有嫌弃的资本,就这样两人从互不相识成为了枕边人。 婚后不久,老婆就为朱之文生下一儿一女。 朱之文的一家四口,就此幸福的生活,之后朱之文的二十年时光都无比的平静,平静到根本没有人注意。 而这些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被时间的橡皮擦给擦除了。 在朱之文成名之后,有人说在这二十年里,他身上发生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也有村民说,他根本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这种种说法,没有什么根据,也没有什么让人否认的理由。 当然回到开头所说,任何一个人都是多面的,他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绝对的善和恶。 唯一让我们能够看清楚朱之文的,是在诺大的舞台上。 也就是十年前。 2011年的某一天,朱之文和往常一样在干活,有人告诉他,济宁正在举行歌唱比赛,让朱之文去看看。 朱之文虽然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他想要上舞台唱歌的心,早就按耐不住了。 于是就匆匆回家打扮了一番, 找出了一件平时舍不得穿的大衣披在身上就赶往赛场。 轮到朱之文上台,他内心忐忑、无比紧张,让他自我介绍他也磕磕巴巴。 不过正是因为这个憨厚的劲,让朱之文打动了台下的评委。 让评委们更没想到的是,朱之文一开口就好像是歌唱家附体,从声音到旋律,都很专业。 评委以为他学过系统的歌唱,但他并没有,一切都是自学。 台下惊叹和掌声一片! 从此以后,朱之文火了。 2011年的某一天,朱之文和往常一样在干活,有人告诉他,济宁正在举行歌唱比赛,让朱之文去看看。 朱之文虽然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他想要上舞台唱歌的心,早就按耐不住了。 于是就匆匆回家打扮了一番, 找出了一件平时舍不得穿的大衣披在身上就赶往赛场。 轮到朱之文上台,他内心忐忑、无比紧张,让他自我介绍他也磕磕巴巴。 不过正是因为这个憨厚的劲,让朱之文打动了台下的评委。 让评委们更没想到的是,朱之文一开口就好像是歌唱家附体,从声音到旋律,都很专业。 评委以为他学过系统的歌唱,但他并没有,一切都是自学。 台下惊叹和掌声一片! 从此以后,朱之文火了。 几个月之后,大衣哥接到了央视春晚的邀请。 他并不知道上春晚就是走红的象征。 也就是这个时候,著名歌唱家于文华自费去山东,找到大衣哥然后帮助他、带他学习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进入这个圈子。 有了于文华的帮衬,大衣哥结识了很多"大佬"。 比如 蒋大为 就是其中之一,蒋大为也惜才,他认为这样一个人才被埋没太可惜了,于是就教大衣哥发音和乐理上的基本功。 在蒋大为和于文华的指导下,大衣哥歌唱水平日益精进,上春晚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于文华看着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好苗子,一时之间欣喜万分! 两人登上央视元宵晚会,搭档唱了一首《祁蒙山小调》,在台上给人的感觉是郎情妾意,十分有默契。 也是因为如此,一直有传言朱之文和于文华关系匪浅。 抛开这个传言不说,于文华确实很想捧大衣哥。 而且在捧他的所有人中,于文华对他的帮助是最大的,他也无比的感激。 至于蒋大为,或许是交情不够深, 朱之文很少和他同台,也很少提及这个恩师。 后来蒋大为在一次采访中,竟然拒绝承认自己教过大衣哥专业知识,甚至抨击否认大衣哥,认为他就是一个农民歌手而已。 不过除了蒋大为之外,还有杨洪基、金铁霖等老师,也都为大衣哥传授过专业知识。 紧接着,朱之文被邀请上了更多节目,那些行业里的资深大佬们,都纷纷为他搭建资源。 短短几年时间,大衣哥一跃成了最成功的草根歌手,其他《星光大道》出来的艺人都无法比拟。 他即便此时还是想做一个普通人,但名利让他这个愿望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也就是后来他说的 "但愿朱之文不再火了… 脱掉大衣,朱之文还得回到农村,穿上那些破衣服去下地。 但是这个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他发现自己家门口总是围着一些人。 一天到晚,甚至有的时候还是半夜,朱之文的大门总是被敲响。 有的时候他不得不打开, 来的人里面有比较亲密的朋友,也有多年未走动的亲戚。 这些人提着水果蜂拥而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问大衣哥借钱,一开始是孩子结婚要几千几万,后来是要建房子要十几万,到了后面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朱之文避无可避,能拿得出来那么多,他当然就拿出来了,几千几万都没问题,十几万也咬咬牙,可是几十万和上百万却让他无奈。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些亲戚朋友,村里的村民们又开始登门。 得到满足的也就走了,没有得到满足的则是出门就骂朱之文"没良心、忘本"。 朱之文受不了落人以柄,也积极的做善事,出钱为村里建桥修路,结果村里没有一个人说他好,还说"要我们说他好,就给我们一个人买辆小汽车,再给一万块钱" 想想,这是多么贪得无厌。 其实很正常这就是人性罢了! 村里表面上为了铭记大衣哥,在村口立了一个招牌,叫做"朱之文故乡",然后还在他捐钱修建的那条路命名为"之文路"。 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弘扬朱之文的善举,而是为了给这个小村庄打广告。 因为自从大衣哥出名之后,很多人都远道而来拜访大衣哥。 有些是真的慕名,有些是想要跟大衣哥合作,还有些是直播拍视频。 那些直播拍视频的人包括外乡人,也包括大衣哥的同村乡亲们。 乡亲们开始变得整天不做事,一天二十四小时蹲守在大衣哥家门口,还时不时"砰砰砰"的敲门,不开门就翻墙而入、拿砖头丢进去。 有一次,大衣哥在家里睡到半夜突然一块砖头砸到他家的玻璃,把他从睡梦中惊醒。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发生了无数次。 大衣哥很苦恼,却也没有办法,后来修建的高大铁门,根本没有什么用。 村民们的"吸血"从来没有停止。 反而是越来越猖狂,让大衣哥最难以忍受的是,有一次两个人竟然一脚踹开了自己的家门,而自己出门却只能笑脸相迎,而那两个踹门的人也完全不为所动,嚣张的模样。 那一次,大衣哥报警了,后来却也没有平静。 他说这可能是自己的命,当然他也不会去抵抗,毕竟这里是他的根,别人怎么对他是别人的事,但他自己不会离开的。 这样的想法,让人觉得有点难以理解。 到底他是太固执了,还是坚守原则? 多年后,大衣哥又开始变得有点不一样,他会接一些商业活动,也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直到后来,他的儿媳妇嫁过来。 2020年10月12日,大衣哥儿子结婚,新娘是一个叫做 陈亚男 的白富美。 婚礼办得十分热闹,所有人一睹大衣哥儿媳妇的美丽容颜。 很多人都说陈亚男是冲着大衣哥的钱来的,而陈亚男却解释说,根本不是为了钱。 在大衣哥儿媳嫁过来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儿媳妇,逐渐忽略了大衣哥。 陈亚男不负众望,趁着热度,马上就开了自己的短视频社交账号,短短几天粉丝量就达到一两百万。 陈亚男会拍一些段子,告诉粉丝只是分享一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然而很快,她就开起了直播。 虽然在直播中显得十分生涩,甚至多次卡顿,但依然有成千上万的网友聚集在她直播间。 陈亚男成功的成为了一个网红,而且是一个没什么才艺的纯网红。 紧接着,陈亚男不断露脸刷存在感,还开始带货。 网友们开始感到很诧异,也开始深挖她的身份背景。 其实陈亚男在当地,只是一个小护士,虽然有固定的工作,但太过平淡,而家庭条件也很不错。 在这场名利营销中,大衣哥也开始助阵儿媳妇。 他频繁在视频中出镜,还唱歌为儿媳妇加油、助威,还呼吁网友们过关注陈亚男。 看来,在大衣哥的眼中,儿媳妇直播带货做网红还是十分支持的。 比如带货羽绒服,结果现场却弥漫着"城郊结合"的土味,站在镜头前基本上插不上话,看着十分尴尬。 不过更尬尴的,是大衣哥的儿子朱单伟。 面对镜头显得手足无措,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有人喊话让朱单伟秀一下恩爱,结果他也是不知所措地抱一抱媳妇。 在所有人看来, 朱单伟 更像是一个工具人。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他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也没有被人关注过。 他的父亲成名走红的时候,所有的镜头都是对准他的父亲,现在他却也要承受这些。 这可能就是现实的无奈,也是朱单伟逃脱不了的命运。 还记得曾经在一个记录节目中,朱单伟逃课、不上学,被朱之文逮住了,然后朱之文对着儿子就是一顿严厉的呵斥。 随后,又对妻子表现出鄙夷的神色,他说: "她自己都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怎么可能教育好孩子"。 其实从日常生活中,是感受不到大衣哥对妻子的疼爱和怜惜的。 在这个普通且平凡的家里,大衣哥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了几个人的命运。 但他认为儿子和女儿,还有妻子,都不足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那儿媳妇陈亚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不是朱之文的"继承人"呢? 完全可以这样说。 陈亚男从嫁到朱家,只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而且朱单伟也才19岁,从各种行为举止上,并没有看到朱单伟的成熟。 甚至可以说,这段婚姻都是极其不成熟的。 如果没有什么目的,没有什么"企图",陈亚男又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启商业道路? 做网红、直播带货,表面上她说为了给粉丝福利,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不断捞钱。 即便捞钱的方式很拙劣,但她背后有百万粉丝团,力量却不可小觑。 再者,在朱之文成名的道路上,也不可能完全是靠他自己,背后一定潜伏着一个团队。 只是如今这个团队需要继续为陈亚男"服务"。 不过,走红的越快就意味着,越快跌落谷底。 陈亚男即便可以达到和大衣哥一样的热度,但是和大衣哥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如说大衣哥可以站在台上靠歌声征服大家,他可以靠经营人设走红十年,他可以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名人。 而陈亚男却不行,她唯一可以做到的,是靠着背后的百万粉丝红一段时间。 然后消费自己有限的口碑。 等到哪一天所有的一切都消耗殆尽了,自然也就距离陨落不远了。 这是陈亚男的宿命,同时也是大衣哥的宿命。 时代造就"英雄",但时代也会冲刷任何一个"英雄"。 况且,大衣哥说到底,也只是一个草根艺人而已,并不是"英雄"。 在当初有一个所谓社会公众人物,站出来力锤大衣哥,然后还曝出很多丑闻的时候,就可以预见这一点。 其实他连一点丑闻都经受不住,更不用说经受时代的冲刷。 如果亲眼见证大衣哥走红的这十年,内心一定很感慨、很复杂。 从可怜、惋惜到现在,已经不知道大衣哥到底在想些什么。 用一句话来总结,或许就是: 希望这个人可以改变,又很害怕这个人会改变…… 陈亚男总是会有一些近况出现,更多的是对她负面的评价。 比如河南水灾,朱单伟和陈亚男也亲赴灾区,在现场却丝毫没有救援的样子,反而全程不在状态。 说实话,根本不需要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 而且他们或许也根本就没有想过,去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不足一谈。 倒是大衣哥,在往日的善举中,让人觉得真诚许多。 末尾 大衣哥曾经说过,他只是一个喜欢唱歌的农民,也想上台唱歌给大家听。 多么朴实的一个想法。 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后来,却越来越偏离这条路? 时至今日,对大衣哥的剖析依然是"老实人"。 十年过去,即便有人捧有人踩,他依然是草根群体的焦点,只是没有人会去深入了解这个人。 或者说,也没有人愿意去深入了解他。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 普通人怎么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