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啤酒,竟是伪国产?昔日民族品牌,为何沦为外资囊中物
夏日撸串,哪款啤酒是你的"心头爱"?
随着炎热夏日的到来,在傍晚找个路边小店,吃烧烤喝啤酒是很多人最喜欢的夏日消遣方式,而国内啤酒品牌繁多,味道各不相同,每种品牌都有自身独特的受众。
但不为人知的是,虽然很多品牌起的是国产名字,但实际上却是外资控股,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国产"。 而外资更是占据了中国超过半数的啤酒市场,无数昔日品牌被外资掌控,中国啤酒业正在逐渐走向没落, 曾经辉煌的国产啤酒品牌,为何被外资掌握?哪些国产品牌是披着中国名字的"伪国产"?
一、中国啤酒辉煌历史
啤酒是一种舶来品,由埃及人发明,德国人发扬光大,并在十九世纪末才传入中国,起初多为外资控股建厂。
啤酒一经推出,便凭借奇特的口感与舶来品的身份,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亲民的价格令其受众广泛。但随着战争的爆发, 德国啤酒运不到国内,国产厂商看中了啤酒的商机,这才创建了国产啤酒品牌。
而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啤酒也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高峰。当时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多家啤酒厂商,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啤酒品牌,全国啤酒厂商达到了813家,可谓是"一城一啤,百家争鸣"。
而在一众国产品牌中, 青岛啤酒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第一个上市的啤酒品牌, 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名号,并引得其他行业的巨头开始注意到啤酒市场的丰厚利润。随着诸多企业的入局, 中国啤酒市场形成了多家名牌啤酒厂领跑,无数中小型啤酒厂竞争的良性发展局面。
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因为外资觊觎中国广阔的啤酒市场已久。随着中国允许外资在华贸易,无数外国啤酒迅速涌入中国市场,却因口味不合中国人偏好而反响平平 ,外资大张旗鼓的进军中国啤酒市场计划无疾而终。
但中国仍旧是一块香饽饽,这让吃不到的外资企业十分眼馋,于是它们开始采用资本主义最常用的举措, 那就是通过恶性竞争使得企业难以为继,然后适时出现收购,从而掌控国产啤酒品牌。
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哪些啤酒厂被外资拿下,成为披着国产皮的伪国货了呢?
二、披着国产皮的伪国货
在中国市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 如果一个品牌名字非常本土化,那么极有可能是洋货,如果名字很时髦洋气,那么它可能是国产。
而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洋货为了收割国人钱包,起个本地化的名字令消费者亲切;而本土厂商深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之道,起个洋气的名字更容易引得国人关注与购买。
而在啤酒市场中,以地域命名的啤酒品牌有很多,比如哈尔滨啤酒、重庆啤酒、网红啤酒新疆大乌苏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啤酒品牌皆以地域命名, 这样做的优势能够获得当地人的亲切感与青睐,从而更好地进入市场。
但上文提到的这些啤酒, 无一不是披着国产皮的洋货,它们背后真正的老板是嘉士伯和英国百威英博 。那么这些品牌都是曾经国产啤酒中的老牌啤酒厂, 何以落到被收购的局面,成为外企的囊中物呢? 三、国产啤酒厂为何被收购?
国产啤酒厂之所以被外企收购, 与我国21世纪初的啤酒市场格局有着明显的关系, 彼时中国啤酒业欣欣向荣,全国林立的中小型啤酒厂更是多如牛毛,这也使得啤酒行业竞争激烈。
但大多数啤酒厂背后并没有大产业站台, 没有充裕的资金与明确的发展规划,导致越来越多的啤酒厂商在激烈竞争中破产倒闭, 从而使得外资渔翁得利,低价收购。
而外资在我国扎根之后,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啤酒业的竞争情况。而外资控股的"国产品牌"更是拥有了打价格战的雄厚资金作为底气,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啤酒厂商在永无停息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最终尽数被外资掌握。
数据显示,中国超过半数的啤酒厂商已经沦为外资控股,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再难喝到中国人自己品牌的啤酒了。
结语
中国啤酒业的繁荣既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令无数品牌崛起,却也引得外资入驻使得国产啤酒市场被外资掌控, 如果这一现象仍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想要喝到国产啤酒将成为奢望。
对于国产啤酒多为假货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