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开始之后,国际油价持续高烧不退,印度开始疯狂购买俄罗斯的低价石油,中国为什么无动于衷呢?我们能不能去抄底俄罗斯石油呢?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可不一般,其中美国人叫得最欢,受此影响,国际的石油价格已经涨到了120美金1桶。而俄罗斯能源供应每天减少300万桶,石油开采出来了,卖不出去,放都没地方放。因为卖不出去,俄罗斯的石油价格被"打"了下来,现在只卖70美元一桶。我们趁机去倒腾点过来平衡国内油价不香吗? 尽管俄罗斯的外交部副部长伊万诺夫一再谴责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政策严重缺乏常理性和合法性,但也没办法,只能重新找买家。没有想到的是,印度在这时候突然窜出来了,开始疯狂抢购俄罗斯的低价石油,今年5月份,印度每天进口80万桶俄罗斯石油,俄罗斯已经成为了印度石油的第二大进口国家,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飙升。 趁着俄罗斯这会还在打仗,正是资金吃紧的时候,印度巴不得多找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个时候美国反而不开心了,美国总统拜登之前就有过"抄底"俄罗斯石油的想法,希望俄罗斯能低于市场价出口石油到美国。这一下,美国的"抄底"计划落了空,白宫官员还不断"警告",一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架势。尝到甜头的印度油企哪里会听美国政客的话,买便宜又质量不错的石油,比被捏着鼻子去当120美金一桶的冤种好多了。 国际关系永远都是这样,所谓的盟友不过是利益的天平更加倾向于自己一方,只要利益的筹码不断增加,随时可以"背刺"。印度之前和俄罗斯的进出口关系并不紧密,但只要俄罗斯的油价一下来,印度就框框带着钱来了。那我们呢,眼看着俄罗斯的油价下降却没有一点表示,好兄弟还在前面干仗呢,不管怎么说是不是也该支援一把?更别提石油,可是珍贵的战略资源。根据统计,2020年,石油仍是世界的主导燃料,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31.2%,没有石油,坦克都跑不了。 之前就曾经发生过好几次因为打仗,石油价格一变再变的事情。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其同盟国,实行削减产量、石油禁运等措施,沙特基准原油标价从3.01美元/桶上涨至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1978—1980年间,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的爆发造成全球石油供给严重短缺,原油价格再度攀升,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2011年,"阿拉伯之春"导致叙利亚和利比亚战争。因为长期受到美国的制裁,委内瑞拉经济严重衰退,石油开采技术发展停滞。2018年,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打压伊朗石油出口。 石油危机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市场就是一个圈,石油企业没钱了,市场的失衡就慢慢出现了。不仅如此,石油危机的频繁发生意味着石油供应是否稳定的问题,在一次次的大国交锋当中,全球石油供应本来就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更别说这两年的疫情了,2020年4月,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史无前例的负37美元/桶。美国页岩油公司出现破产潮。这可不止美国一个案例,石油对每个国家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当然,这是题外话。那我国为什么没有传出像印度一样疯狂"抄底"的信号,反而安安静静的,难道我国已经这么不缺石油了吗?首先,进口石油这个事要考虑两个层面,一是运输石油是否方便,第二是运过来的石油是否有地方存储。石油这种资源,运输的时候肯定是会存在消耗的,特别是大量囤积的情况下。中国和俄罗斯的运输主要通过的是管道运输,也就是斯科沃罗季诺到漠河这条管道,那不然就是走海路,或者铁路。 可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谈判可没有那么顺利,一直到2009年才彻底谈清楚石油运输的价格和路线。谁都想多占些便宜,谁都不想吃亏,一直到2009年实在没办法了,两个国家终于敲定好了石油进口协议。包括后来2013年的时候,俄罗斯方面还想重新开一条管道来运输石油,但是要经过蒙古国进行中转,我国一直很不喜欢这种中转运输,所以也一直没能谈拢。也就是最近才新增了一条十年内进口1亿吨石油的协议。 所以说,国际关系永远都是筹码的问题。第二个层面就是,中国现在的石油大多数是从中东,伊拉克,俄罗斯等地进口的,所谓多点开花才不容易被人拿捏。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小便宜,就破环这种平衡。而且中国现在的石油进出口协议都是几年前就已经签订好的,进口多少油,有多少地方可以存储,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好做大调整。 石油可不是一种好存储的资源,出现一点火星都会有特大爆炸。都没地方放,何必一直买,贪多嚼不烂可不是好事,虽然说全球石油供应仍然存在不稳定性,但是乱中求稳才是此时中国最好的做法。总的来说,中俄两国的石油进出口只需要维持现状,稍微扩张点就好了。维持这种状况,保持与其他产油国家的交易,稳步发展,多点开花才是中国的进步之道。 其次,从第二个角度来说,这段时间的俄罗斯其实也没有那么缺买家。供给虽然断了一大半,但是真没那么缺。哪怕欧盟那边每天叫着喊着要制裁俄罗斯,俄罗斯照样有油轮往欧盟开。欧盟掐断了俄罗斯石油进口的路线,但本身依旧对石油有着较大的需求缺口,整天有油企喊着石油紧缺。 2021年,欧盟大约有25%的石油来自俄罗斯,日均进口量约为300万桶,哪怕欧盟每天都在提倡石油多元化,但一年多过去了,也没办法完全弥补这25%的石油供给缺口。这时候的俄罗斯石油反而成为了一些欧盟中小型企业发财的利器。比如派拉蒙能源公司和珊瑚能源公司这种几乎没什么人知道的企业以很大的折扣购买了俄罗斯石油。平均每运送一船俄罗斯石油可获利200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可是一笔暴利,国家不买俄罗斯的石油,那就偷偷开辟灰色产业链,倒买倒卖,一桶70美金的俄罗斯石油,卖给其他国家可是一桶120美金。 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就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俄罗斯被欧盟制裁并不妨碍俄罗斯继续做石油生意。俄罗斯海上原油出口量不降反增。根据统计,俄罗斯现在的石油出口量甚至超过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军事冲突之前,这也给俄罗斯前线的部队吃了一枚定心丸。另外,这种大国之间的博弈一旦陷入太深反而不妙。如果中国对俄罗斯的石油进行大规模"抄底",对俄罗斯也不好。 现在已经有印度这一个国家在不断进口俄罗斯的石油了,算上欧洲那边的倒买倒卖,如果中国突然像印度一样大肆"抄底",俄罗斯就需要有更大的开采力度。那万一哪一天世界局势有所缓和了,外界对俄罗斯的制裁下降了,或者是国际油价下跌了,那俄罗斯该怎么办?患近患,忧远忧,国家领导人的视野肯定比我们普通人要更加长远一些。说来说去,俄罗斯现在不缺买家。不仅仅是因为国际石油供不应求,最重要的是价格足够低,相比较国际油价,简直低得诱人。 万一国际油价下跌,俄罗斯石油反而就没有那么广阔的市场了,开采的规模如果加大了,到时候积压卖不出去,那就闹笑话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本来就不佳,一旦开采的石油过多了,规模太大了,反而会让经济更加动荡。 所以治国,如烹小鲜。总是太想要一个结果,反而会在负载的国际格局中变得被动。一个真正能获利的国家应该独立于国家纷争的漩涡之外。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可以在评论区聊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