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和半天不去厕所的人,哪种人身体更健康呢?
吃喝拉撒是人每天都在进行的事情,人的身体中有很多器官,每一个器官都有它们的工作,帮助我们身体正常的运转,而我们就需要摄入大量的饭菜来供应器官的运转。长时间不吃不喝的话,身体就会吃不消。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保证体内各机能有效运作。需要补充足量的水分,满足人体日常的饮水量需求,对维护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排尿次数多不多呢?有的人喝完水之后就立马去小便,但是有的人甚至喝了一上午的水,没有去一趟厕所。
真让人心里非常纳闷,这两种情况到底哪一种对身体更加健康呢?下面医生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每天喝2000ml水有什么好处:
1.排出身体的代谢废物,身体的多种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通过排尿排出体外。
2.多喝水可促进血液循环,不利于病毒细菌的生长繁殖,会增强抵抗力,不容易感冒。
3.有一定美容养颜作用,多喝水可避免细胞缺水,保持皮肤的湿润,让皮肤更加有弹性,一般每天喝2000ml的水就完全能满足身体需求的。
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和半天不去厕所的人,哪种人身体更为健康呢?
【一直上厕所的人】
1.喝水多
如果你每天小便的次数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喝了太多的水而导致的,或者是吃了含水分很高的食物或者水果,像这样而造成小便次数多是很正常的。
喝的水多,小便次数肯定会多,不过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000毫升,水喝太多也不利于健康。
2.膀胱容量减少
如果病人出现了膀胱占位,或者是孕妇膨大的子宫压迫到膀胱,出现膀胱挛缩、膀胱结石等,导致膀胱容量减少了,尿量虽然不大,但是会对膀胱会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频繁排尿。
3.精神神经性尿频
特别是喝水多以后,就会迅速出现尿频的症状,但这个时候仅仅是尿频,尿量并没有明显增多。
4.炎症刺激
尿路感染或者是结核性膀胱炎的病人也会出现尿频的情况,特别喝水多以后尿频会更加明显。
5.其他因素
糖尿病或者尿崩症的病人,喝水多的时候尿量也会增加比较多,排尿次数也会增加比较多。
【半天不上厕所的人】
1.肾功能不全:喝水以后,肾脏不能及时排出体内的水分,使水分在体内蓄积。
2.体内严重缺水,喝水以后,补充了体内的缺水,所以没有小便排出。
3.出汗过多或体液丧失过多:喝水以后补充了出汗或体液的丧失,所以没有小便形成。
4.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果有心功能不全,喝进去的水不能及时运送给肾脏排出。
5.泌尿道梗阻:肾脏产生小便的功能正常,但泌尿道梗阻,小便排不出来,形成了急性尿潴留。
综上所述:其实人体的排尿频率都有一定的范围标准,如果日常保持正常的饮水量,过少的排尿频率或过多的排尿频率,都表明身体状态不正常。
如果是因为疾病原因引起的排尿次数少,说明身体有一定的损伤,建议及时治疗。如果因为自身的膀胱容量比较大,引起的排尿次数少,这种人的身体还是比较健康的。
正常每天排尿几次
排尿受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排尿受饮水量的影响、外界温度的影响及精神心理性因素等影响。
所以排除上述因素,在正常的成年人1天排尿的频次大约为8次左右,其中包括夜间排尿频次为0-1次左右。临床上认为这样的排尿频次大致属于正常,也就是间隔3小时左右排尿1次为正常的情况。
但是可能会有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比如排尿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刻意的憋尿来减少排尿的频次。同时,如果短时间内饮水过多,或者饮用了一些利尿的水果、食物等,则可以导致小便量增多。
或者外界天气比较炎热、出汗比较多,体内的水蒸发较多,则排尿的频次也可减少。所以大致为8次左右,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波动。只要没有明显的排尿频次增多或者减少的现象,则大致为8次为正常。
经常憋尿有什么危害
1.引发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以大量细菌繁殖,引起尿路炎症,并以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症状等为临床特点。
经常憋尿最容易造成的危害就是引发尿路感染,长期憋尿的话,膀胱黏膜的抵抗力就会降低,使细菌有机可乘,这个时候尿路感染就会找上你了。
2.降低肾脏功能
长期憋尿的情况下,还可能会降低肾脏功能,甚至导致某些肾脏疾病的出现。
因为人在憋尿的过程中,尿液无法及时排出体外,此时人的肾脏对尿液进行重吸收,就可能导致某些垃圾废物或者毒素被人体吸收,从而导致肾脏健康受到损伤。
3.引发黄体破裂
黄体期,指的是女性每月经期的前一周,这个时候是黄体形成的时期,也是黄体最大的时候。如果这个阶段,女性的腹部受到了强大的外力,黄体可能会发生破裂的情况。
而女性在憋尿的时候,会使膀胱增大,到达一定程度会挤压卵巢,而黄体极易受影响破裂,因此憋尿是诱发黄体破裂的原因之一。
阅读延伸:尿液发黄是什么原因
一般来说,正常的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比如吃了某些食物和药物,喝水量的多少、尿量的多少,以及疾病等原因。出现尿液发黄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尿液浓缩:当人体的血容量比较少的时候,肾脏产生的尿液会相应的减少,导致尿液浓缩,从而引起尿发黄,比如喝水过少或者是大量的失水,如出汗过多、腹泻等原因。
2、口服某些药物或者是食物:常见的有胡萝卜、维生素B等,如果停用了这些药物和食物,尿液的颜色会恢复正常。
3、肝胆系统疾病引起的黄疸:也会引起尿液发黄,比如肝细胞性黄疸,或者是胆汁淤积性黄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