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2022年的夏天,堪称21世纪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一年,多地气温早早突破四十摄氏度,就连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都创造了32摄氏度的高温记录,即便是我国素来水电发达的西南地区,也因高温干旱缺水而出现用电荒的景象,纵观整个北半球,更是几乎找不到一处凉快的地方,实在是骇人听闻。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最热夏天",它出现于乾隆八年,那年的中国,究竟热到了什么地步呢?乾隆八年的夏天,热到什么程度?
那一年,身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在给朋友的书信之中叫苦连天:"北京的老人称,从未见过这样的高温...很多人被热死后,其他的人也开始恐惧起来。"除此之外,宋君荣还用当时的"拉谋氏温度表"对北京的气温进行测量。
干旱示意图
后世对宋君荣当时留下的气温数据进行换算,发现这年七月北京的平均气温竟然都有40摄氏度,最高气温更是有44摄氏度,这一气温直接打破了近三百年中国北方气温的最高纪录,所以,乾隆八年的夏天也一直荣居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
干旱示意图
正如史书所记载:"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就连《续东华录》之中也如是记载道:"六月丙辰,京师威暑。"至于乾隆案前堆满的奏折,也充斥着"土石皆焦、人皆热死。""大旱千里,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在石家庄一带,更是"日中铅锡消化",可见这一年的酷暑是热到了什么程度。
那么,乾隆八年的酷暑,又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和灾难呢?
清朝大旱的难民乾隆八年大旱的后果和影响
极端高温天气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干旱。乾隆八年,大旱炎热、长时间没有降水,使得地面水分大量蒸发,就连许多河流和水井都纷纷枯竭,无论是民用水源还是农业灌溉用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被热死的难民
在当时,许多民间老百姓因为没有水源而活生生渴死在路边,走着走着忽然中暑热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以至于"道路行人皆有毙者"路上到处都是尸体,据史料记载,光是一个北京城,就热死了一万多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大概率是因为热射病而死。
至于当年"靠天吃饭"的农业来说,影响更是深远。夏天正是苞谷水稻等基础农作物灌浆的时期,干旱则会导致它们颗粒无收,从而引发新一轮饥荒的来临。
饥荒难民示意图
当然,饥荒和干旱这些天灾,对于君权神授的古代来说,无疑于是对于封建皇权统治的动摇打击,因为古代皇帝个人品行的好坏往往和风调雨顺挂钩,如果风不调雨不顺,百姓大概率就会怪罪于朝廷和皇帝的不作为。
所以,乾隆皇帝在面临这场巨大灾难所带来的漫天谣言之时,也心情相当沉重地向天下发布"罪已诏"反省自己,并如是说道:"想因朕躬之缺失与用人行政之失宜。"而有的大臣也借此装腔作势,利用大旱天灾劝乾隆废除新政,气得乾隆大骂他们是"悖理上道。"
乾隆的画像
不过,只是发布一个"罪已诏"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稳定民心和政权,必须要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对措施
赈灾是需要大量钱财家底来维持的,好在前面雍正与康熙两位勤俭持家的好皇帝,给乾隆留下了不少的家底,国库十分充裕,才让乾隆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于是乾隆大手一挥,拿出了一万两白银用于专项赈灾,并搬出了大量库存的消暑药品和平日里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冰块放在街头分发于难民。
清朝赈灾画像
针对于旱灾所导致的饥荒流民,乾隆帝也迅速调拨四十万石米粮用于救灾。在救灾过程中,乾隆严格要求各地受灾州县进行"勘灾"来对灾情进行分级,由高到低分别为"极贫"和"次贫"。受灾严重的京师等地,更是光设粥厂和饭厂用以救济流民,为防止瘟疫爆发,数月之后各地粥厂饭厂便开始进行疏散隔离。
清朝施粥场景
为防止灾民哄抢和冒领,朝廷还严格颁布相关法令条款,对灾民们进行凭票管理,要求所有灾民按照年龄性别籍贯领取票证来领救济粮,以保证赈灾现场有条不紊。与此同时,为了减轻京城的流民压力,维持社会正常秩序,清王朝也开启了景州土城工程,招募流民做工,以工代赈。
严厉打击贪官污吏
针对于负责执行赈灾条令的官员,清王朝更是严打贪官污吏,以保证朝廷救济粮不受层层官员的盘剥压榨。对于借机哄抬米价大发国难财的奸商,朝廷则大量供应市场米粮,倒逼他们破产,极大程度地保证了赈灾的执行力度。
到了第二年,清王朝也采用了许多有力措施,如借难民种子和路费,帮助难民重返家乡继续进行农业生产,这才顺利扛过了这场中国古代史上空前的极端高温灾害。除此之外,乾隆本人也不忘举行祈福仪式做做表面功夫,想上天祈求风调雨顺。
乾隆的画像
乾隆八年的酷暑虽然是解决了,那么在其它无数个炎热的夏天里,没有空调冰箱的古人是如何消热去暑的呢?古代避暑方式
扇扇子,自然就是古代最常见的避暑方式,正所谓"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扇扇子廉价常见效果好,除了有点废手其它没啥毛病。除此之外,就是玉枕、凉席了,所谓玉枕,就是瓷制枕头,据说躺上去特别凉快,和凉席散热的原理差不多。
古人如何避暑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已经成功掌握了制冰贮冰的方法,趁冬天来临时,人们取冰放于地窖当中,到了来年夏天再取出用。贮藏的冰用完了,就利用神奇的热水制冰法进行制冰,同样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只不过,古代的冰因其成本高昂,通常只在权贵阶层供应,寻常百姓是很难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