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部中国导演的处女作,拿下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说来有趣,其实剧本在2000年就已完成,但每到准备拍摄,就因各种原因夭折。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它偏要等到"有缘人"。 后来,有一个人偶然看到这个剧本,被故事深深打动,当即决定投资,开拍! 这个人,就是电影《霸王别姬》、《红高粱》的摄影师,顾长卫。 彼此,他正计划转型做导演。 没成想,他的导演处女作,就在国际影坛上留下浓墨一笔,夺得大奖。 这部电影,就是《孔雀》。 《孔雀》的故事简单,讲述了一家五口中,三个兄弟姐妹的生活。 《孔雀》的故事又不简单,它里面有时代,有社会,有个人,有我们… 《孔雀》 壹|姐姐 老高家有三个孩子,卫红是唯一的女孩,排老二。 前两天,卫红把抱着的孩子给摔了,丢掉了在托儿所的工作。 工作黄了,反而顺了卫红的意。 她是个心气高的姑娘,才不愿意天天照顾小孩吃喝拉撒。 卫红喜欢体面、神气的职业。 比如成为伞兵。 她喜欢看他们从一望无际的天空中,随着降落伞缓缓落下。 那么自由、神圣、让人憧憬… 卫红一见钟情了一位英俊的伞兵小伙,她一看见他,就羞得低下了头。 她去征兵点报名时,正巧,伞兵小伙也在场。 他不仅认出了卫红,还亲自介绍报名流程。 这种"特殊待遇"引起小小骚动,屋里人窃窃私语。 一对陌生的姐妹特意去巴结卫红,希望她"照顾照顾"。 卫红心里美滋滋的。 可惜,现实没有给卫红做白日梦的空间。 征兵结果出来了。 卫红没被选上。 她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茶饭不思,滴水不进。 木怔怔地坐在窗台上,望着远方… 卫红用旧布给自己做了一个降落伞,绑在自行车座上。 大街上,卫红飞快地骑着车,淡蓝色的降落伞,在她的身后缓缓绽放,升起… 她伸开双手,大声欢呼,浑身洋溢着痛快和自在。 她用这种破格、大胆的方式,执拗地去实现早已破碎的梦想。 后来,卫红偷偷找前文工团的老师傅,跟他学手风琴。 老师傅待她如自家孩子,悉心教导。 偏偏这一幕被两个多事的女人撞见。 此处的镜头语言很有意思,两个女人拿着多个人偶头道具,暗示着这两个女人会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 果然,自那天后,风言风语一下传开。 说卫红勾引老男人,说老师傅一把年纪不要脸… 人言可畏。 老师傅不堪受辱,自杀了。 家属气冲冲找到卫红,狠狠抽了她几巴掌,骂她骚货、狐狸精… 之后,卫红不再折腾了。 她老老实实在药厂里洗瓶子。 想当初,自己看不上托儿所的工作,妈妈还劝她"这不比洗瓶子强?" 结果,绕了一大圈,现在不还是在洗瓶子。 羽翼渐丰的鸟儿,总想飞往更高、更远的山。 可是有股无形的力量拉着、拽着,鸟儿飞不到远方,甚至飞不出家里的院。 卫红嫁人了。 新郎比她年纪大,比她相貌差,但心高气傲的卫红,这次愿意嫁。 她平静地说:我就一个条件。帮我找个新工作吧,我再也不想洗瓶子了。 出嫁那天,少女剪去长辫,换成了已婚妇女的短发。 随着辫子一起被剪掉的,还有卫红对生活的的闯劲儿、对未来的热切期待、对人生的美好想象… 她的青春,结束了。 贰|哥哥 卫红有个哥哥,叫卫国。 他幼时生病留下后遗症,脑子不灵光,身材肥胖。 生理上的缺陷,让卫国难逃他人的奚落和欺负。 厂里有个混子叫张喜子,他欺负卫国欺负得最狠。 他把卫国当下人使唤,让他干所有的活,自己悠哉打牌。 卫国乖乖听话,张喜子就赏他包烟; 卫国不愿意干,张喜子狠狠揍他一顿。 儿子从小到大受了太多委屈,老两口心疼坏了。 "好好的孩子,要是没生那场病…" 妈妈经常半夜抹眼泪,苦从心中来。 所以,家里有个规矩,什么好东西都要优先给老大。 逢年过节买了奶糖,哥哥分到一大堆,卫红和弟弟只有不几块。 他俩眼巴巴地盯着哥哥的糖,羡慕得口水往肚里咽。 卫国脑子不灵光,但该懂的也懂。 那天,他给他妈指了指喜欢的姑娘,想让他妈说媒。 人家厂花那条件,怎么会看上自己的胖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妈妈偷偷给厂花塞钱,求她赏脸见个面,再找理由拒绝儿子… 结果,人还是没来,到是托人把钱退回来了。 后来,卫国还是结婚了。 和一个农村的跛脚姑娘结了婚。 两口子合伙开了个小砂锅摊,日子还算有滋有味。 卫国媳妇跟他说:胖子,你记着,啥人都靠不住。只有俺看得起你,你看得起俺。 卫国冲着媳妇憨憨一笑。 多年之后,混混张喜子来找卫国借钱。 这时候的张喜子,早就没有当年飞扬跋扈的劲儿,脸上尽是讨好和谄媚的笑。 卫国想了想,回家拿来一个箱子。 他说:箱子里都是你以前给我的烟,现在还给你。你把它们买了吧,钱也不用还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初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如今落魄不堪的状况,我们通常评价这种人: "活该" 叁| 弟弟 卫红的弟弟,叫卫强。 他是三个孩子里最不用爸妈操心的那个。 从小到大,他跟在姐姐后面当跟屁虫,唯命是从。 帮家里人照顾哥哥,尽心尽力。 虽然偶有调皮惹事,但大体上,也称得上是好孩子。 但谁知,他的命运,是高家三个孩子里最让人唏嘘的。 那天,他在家复习功课。 爹语重心长说:这个社会没知识不行,你哥你姐没出息,你要好好学习。 话音刚落,就从卫强作业本里翻出一张裸女的画像… 那个年代,风气保守。 今天敢偷画女人裸体,明天就敢耍流氓!后天就能蹲监狱! 父亲气急败坏,怒不可遏,拽着卫强让他立刻滚出这个家… 后来,卫强离了家。 爸妈不知道他去哪了,也没有打听过。 以前热热闹闹的饭桌,现在就剩爸妈两个人了。 一年,三年,五年… 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 久到卫红离了婚,带着陪嫁的棉花被,重新回了家。 久到哥哥嫂子的小砂锅摊越来越大,生意蒸蒸日上。 久到爸妈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背越来越驼… 卫强回来了。 他少了一根手指,带了一个女人和小孩,回家了。 电影《孔雀》公映版本长136分钟。 全片有300多个镜头,其中长镜头数量颇多,这样的拍摄方式淡化了导演的个人视角,让整部影片保持冷静客观的质感。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片段与片段的衔接,其中的因果关联,则被当做电影的留白,去供观众想象。 比如弟弟为何断掉的一根手指、卫红没被选上伞兵的理由等… 《孔雀》在河南安阳取景,演员们在电影里的对话,都用着亲切的乡音。 高家三个孩子的饰演者,分别是张静初(卫红) 、冯瓅(哥哥) 、吕聿来(弟弟) 。 故事背景设定在70年代,电影细节真实:白灰蓝的服装、朴素的溜冰场、做煤饼、腌鸡蛋… 还有主角们带有时代色彩的名字"卫国、卫红、卫强"。 三个人,三种命运。 卫红的故事,是带有热烈梦想的年轻人,是现实面前屡屡碰壁、备受挫败的过程。 我们能看见她不甘平庸、追逐理想的热情和决心。也佩服其决绝、倔强的处事风格。 然而,浪漫的幻想,经常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一鼻子灰。而她,也的确没逃过平凡的命运,选择了平凡庸常的老路。 我们忍不住同情,却又无可奈何——谁年轻的时候,没当过几次"卫红"呢? 多年后卫红重新遇见了伞兵小伙,他胡子拉碴,市井气十足,泯然众人矣。 看到卫红跟他说话,他咽下菜包子,呆呆问了句: 您贵姓? 在她的青春里,伞兵的存在,代表着幻想中的另一种人生可能性,在那个可能性里,她自信、骄傲、闪闪发光。 可现在伞兵的模样,让她心底最后的幻光消失——无论走了哪条路,殊途同归,她终将是平凡人。 卫红身上,淋漓尽致展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哀和困境。 哥哥卫国,他抓的牌最不利,但他打的却最好。 在他的故事里,身体的旧疾永远是最重要的元素。 他因为旧疾被看轻,被欺辱;但也因此被疼爱,被照顾。 卫国看似愚钝,却毫不迷糊。 他早就看透了人世间"等价交换"的游戏规则。 虽然也 曾有过卫红那样"高攀的欲望",但从小到大的身体缺陷,早早令他认清自我,更注重满足切实的需求。 他用最简单,最朴实的处世之道,寻得了自己的小圆满。难称富贵,但起码安稳。 不过,人生若是能达到"安稳"二字,便是最大的福气了。 弟弟卫强,他从小在生理缺陷的大哥,性格刚烈的姐姐的身边长大,内心敏感细腻,这原本是优点。 但是在"裸女画"风波之后,他漂泊在外,无依无靠。 敏感的内在,反而造成了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 他的断指,足以证明他在社会碰了钉子,选择回老家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回家后,他却老婆摊牌:我以后不工作了吧,专心伺候你们娘俩。 之后就彻底躺平,每天抱抱孩子,和老大爷下下棋。 卫强是一个逃避者。 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入世方式,在处处都不得意后,索性站在原地,随风飘荡,任风吹雨打。 影片中父母,戏份不多,但形象扎实。 他们一生操劳,为了儿女四处奔波。托人找工作、找人说媒、出本钱做生意… 但他们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母亲担心流言蜚语,拦下卫红带降落伞的车,父亲因卫强画了裸女,就让他辍学… 他们不是完美的父母,但他们是在那个沉重压抑的年代下,最典型的父母。 每个时代,都是"最好又最坏"的时代。 个体在时代中的挣扎,是艺术创作者们永远孜孜不倦探讨着的话题。 本片导演顾长卫说:我原本讲的,恰恰是理想的重生,但是重生就意味着一定要先幻灭,然后才能重生。 高家三个人都经过自己的成长、幻灭、重生。诞生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正如《电影文学》对本片的概括:卫红代表浪漫理想主义,哥哥则代表着世俗实用主义,而弟弟则是悲观虚无主义的代表。 这三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映射着一代人的众生相。 全片点睛之笔,莫过于本片结尾。 高家三个兄弟姐妹,去动物园看孔雀。 他们等了又等,还逗了逗孔雀,奈何孔雀偏偏不开屏… 这处的情节,意味深长。 等待孔雀开屏的过程,多么像他们每个人追求渴望的事物的过程。 是的,他们这一路上,都期待看到属于自己的"孔雀开屏"。 可惜,无一如愿而归。 即便,孔雀明明再过那么几分钟就会舒展羽毛。 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岁月荏苒,一代又一代,轮回再轮回。 时代永远不缺重复的人和事。 他们错过了孔雀开屏,那属于我们的孔雀,会在什么时候开屏呢… 「腾讯视频」搜索 孔雀 即可观看 长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