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天做47次手术,他自诩为肉轱辘,人民楷模朱彦夫的铁血丹心
他在93天里做了47次手术,在自传里自诩为"肉轱辘"。
他是一位失去手脚的军人,也是一位感动中国的英雄。他有一个大写的名字——朱彦夫。
朱彦夫的事迹,已经在头条讲述过两遍,每一次的叙述都有万字。再讲,是想让更多读者了解这个伟大的战士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如果你在困境中,他或许真的能给你带来重整旗鼓的动力;如果你在迷途中,他或许真的能给你带来披荆斩棘的力量。
苦孩子离开寡母……
1933年7月6日,朱彦夫出生在沂源县金星乡一个叫张家泉的山村。
朱家有三亩山岭薄地,一家五口人。朱彦夫8岁那年,家里接二连三地遭殃。
先是朱彦夫的父亲朱青祥得了急病,在花光了家里的最后一分钱后,撒手归西了;而后寡母撑不起这个家,把大女儿朱艳花卖做童养媳。
有一天傍晚,朱家的小儿子朱彦坤不见了。山沟里到处喊,满处找也找不出来。
直到十几年后,小儿子找回家来,家人才得知真相。那时他被本家一个大伯架在驴背上,连夜翻山越岭,卖到蒙阴县去了。
家里只剩下朱彦夫跟着寡母过活,那些年,也是中国老百姓艰难为生的岁月。经历了抗日战争,紧接着开始了解放战争。
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选择——参军。
这天,他向母亲跪别:"娘,不孝子今天就要走了,等我回来,伺候娘一辈子,什么活也不让你干,还带你去逛沂源县城。"
第一次打仗,朱彦夫紧跟着冲在前面的战友,也学着战友的样子高喊:"共产党员,跟我上!"
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朱彦夫两次负伤,三次立功,火线入党。
1950年10月,朱彦夫又随部队出发,奔赴了抗美援朝前线。
这年冬天,在一场空前残酷的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生与死的锤炼。
长津湖战役的"冷"对于战士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高地上的雪被炸弹炸开,化成了水,水又结成了冰,人都成了冰人。
两天两夜,朱彦夫所在的步兵连战士们滴米未进。最后阵地上的活人,就剩下遍体鳞伤的朱彦夫。
他没有眼泪,他知道,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将"光荣"于这座山头。他要守好最后的阵地。
朱彦夫打红了眼,交替使用着武器,对付冲上来的敌人。
三颗手榴弹在他身后落下,他抓起一颗扔给敌人,再抓起一颗……。突然,手榴弹在他身后炸响,弹片从他的脸颊穿过了左眼,他摇晃了几下,一头栽倒了……。
这个17岁的男孩,因为战争,他的左眼球被崩出眼眶,身上、头部多处受伤,躺在异国他乡冰冷的阵地上。
18岁时,他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在长春军医大学医院的抢救室里,躺着一个没有生命的蜡像。难以想象,他已经昏迷了93天,经历了取弹、植皮、剖腹排异、截取四肢等47次手术。
期间,他多次生命濒危,多次被送进太平室。医生和护士没有放弃他 ,因为他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中的一员。
但还没有人知道他具体是谁,他身上只有一件脓血斑斑的大衣、一条半截血裤,什么线索也没有。
他那不足1米长,不足60斤的躯体,无可奈何地摆放在床上。
皮肉看上去像已经干枯,两个眼窝深深陷进去,两腮也扁得似乎没有肉,微弱的呼吸极力证明这是活着的生命。
第94天,他竟奇迹般地醒过来了!
身边的护士对他说:"这是在祖国医院的病床上,你太劳累了,你这一觉整整睡了93天!"
他用那仅有的视力0.3的右眼,打量着自己的身体:他失去了左眼、双手、双腿截到膝下7厘米处,腹部有两道疤痕。
朱彦夫本能地狂喊:"还我的手!还我的脚啊!"他的怒吼声传遍了病房,纵然他有钢铁的意志也挡不住眼里的热泪滚滚。这一年,他刚迎来18岁!
等他醒来之后,大家知道了他的名字——朱彦夫,知道了他是"活着的烈士。"
他是朱彦夫,他又不是。他所在的连队已全部阵亡在250高地上了,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已经送到了远在沂蒙山深处的母亲手中。
他想回家,可他又不忍心让娘看到自己现在的模样。他,已经不是娘原来的那个五官端正,肢体健全的儿子了。
受伤的孩子,想回家
坐落在大山怀抱里的山东省鲁中荣军疗养院,对外人来说是神秘而庄严的。
或失明,或缺肢,或行动不便的为国致残的最可爱的军人,将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下半生。
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惨烈的战斗故事,每个人都是从血与火、生与死中走出来的。
在这里,朱彦夫的伤残是最重的,按评残标准,失去三肢以上者为特等残疾。
朱彦夫生性好强,死,没有怕过;难,没有怕过;可最怕别人对他护理、照顾。
他想回家,他还有健全的头脑、跳动的心脏,不想做全残全废的寄生人。
1954年春节后,朱彦夫第八次请求回乡,终于被批准。
疗养院派了3名医护工,护送朱彦夫回家沂源县张家泉村。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独轮车"嘎吱嘎吱"地响着。
他蜷缩在颠簸的独轮车里,心思早已飞回了山村。飞到那间残破的老屋里,飞回了娘面前。
可是,娘有胆量接受这个残缺不全的儿子吗?
娘!您的儿子回来了
200里的山路,走了一天一夜。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们走进村头,七拐八拐,才找到朱彦夫的家门。
屋门挂着一块木牌子,黄底黑字,赫然写着:革命烈属光荣
为了不惊扰到娘,朱彦夫坚持自己下来走进家门。
"谁啊?"屋里传来娘的问话声。朱彦夫已经七八年没有听到娘的声音了……他多想扑进娘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啊!
他激动地连忙答道:"娘,是我,是彦夫回来了……您的儿子回来了!"
郑学英磕磕绊绊地走出屋门,望着院子里这个按着两条假腿,还瞎了一只眼的年轻人,又问了一遍:"你是谁?"
"我是彦夫,我是您的儿子……我还活着,娘!"朱彦夫眼里又流出不知是辛酸还是喜悦的眼泪。
郑学英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儿子,一个踉跄,差点昏过去。
朱彦夫想拉娘一把,却没有手 ,只能扑在娘的怀里呜咽呜咽地哭……。
娘颤栗的手将儿子从头摸到脚,哭一阵数落一阵:"儿啊,娘早就在你爹的坟旁为你修了坟,早就为你哭干了眼泪……。"
"这是我的儿吗?我的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啊!你没胳膊没腿的,回来可咋办啊!"
听着娘的话,朱彦夫既内疚又伤心。他多想为娘擦去眼泪啊!可是他做不到。
他憋着一股劲在心里说:娘,儿子虽然残废了,但还有一身血气。我只要能喘气,就还要孝顺娘。
为了在娘目前证明自己能行,刚回来那段时间,他天天爬着去给娘送饭,娘终于被感动了,原谅了儿子,也接受了他。
"从头再来",是勇士的格言,再来一遍的人生却没有容易二字。
对一个无手无脚的"肉轱辘"似的人,要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等于是一次次穿越极限的考验。
朱彦夫回家近八个月了,他记录下了自理训练的情形:砸碎饭碗141个,菜盘23个,茶碗7个;
摔碎茶壶、暖壶各5把;
泼掉饭菜上百次;
摔伤、冻伤用药治疗90余次;
动用劳工(日)3个;
拖累娘近200天……
终于有一天,娘狠狠心下了"驱逐令"。
娘泣声相劝:"儿啊,你爹死得早,娘又浑身是病,顾不了你几天了。你还是回疗养院,让公家照顾你吧!"
拖累娘是朱彦夫最不愿意做的事 ,望着娘瘦弱的身躯,他深知她的苦衷。
他的体重只剩下25公斤
一天夜里,朱彦夫在娘的窗户下说:"娘,疗养院里来车接我了,我走了,你把我屋门锁上吧!"
"彦夫,彦夫,儿啊,等娘和你说句话再走。"
郑学英慌忙摸黑穿起了衣服,蹒跚地走进东屋,划着火柴点上豆油灯,床上、桌下都照照,没人。
她倚在门扇上,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泪水"刷"地流了下来。
她喃喃自语:"老天爷保佑俺儿活得好好的……。"然后拉过房门上锁,踉跄着回到自己的屋里。
躲在一个破筐里的朱彦夫,听到娘回房的声音,才艰难地爬回床上。
朱彦夫把自己关在屋里,他要重新夺回生存的本领。
维持生命的,是不足10公斤的地瓜干、一瓦罐凉水。
朱彦夫心想,每天喝两口水,吃三块地瓜干,坚持个把月没问题。
朱彦失这位不屈的战士,要攻占的高地就是生活自理。
生命的极限一次次逼近朱彦夫,或者说朱彦夫一次次逼近生命的极限。
地瓜干发霉了,水也变质了,屋里苍蝇乱飞,耗子横行。
死亡的魔手不是立即厄住他的喉咙,而是在他身后攥着熊熊的火把,慢慢地灼烧他的生命……。
朱彦夫雕像
这天,荣军疗养院派了两位同志来张家泉村了解朱彦夫的生活情况。
朱大娘诧异地问道:"彦夫不是接回疗养院了吗?"
来人的惊讶程度不亚于朱大娘:
"什么时候接回去的?"
"已经回去有两个月了!"
"接他的人和车子你看见了吗?"
"那是半夜,俺啥也没看着。"
"他压根就没回疗养院 ,这里头一定有问题,赶快打开朱彦夫的屋门!"
朱彦夫的屋门被打开,眼前一幕,让人们一下子怔住了。
满屋子碟碗碎渣,那是朱彦夫对着空碗练习吃饭而打碎的;一地的衬布绑,那是朱彦夫自己练习穿假肢换下来的。
潮湿阴暗的地面上,朱彦夫倚墙端坐,昂首挺胸,两支残臂似举非举,似抱非抱,像一尊刚毅的雕像。
一位同志把他抱到床上,叹口气说:"朱彦夫的体重还不足50斤了!"。朱大娘端来一碗茶, 顺着他的牙缝给他喂进去。朱彦夫紧锁的牙关打开了,胸脯明显起伏起来。
他苏醒过来,望着大家关切的目光,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了,这下我可长本事了。"
突然降临的爱情,为牺牲者付出爱
朱彦夫目前的身体状况,需要马上去医院,乡亲们把他放到太师椅上,几个人轮换着一路抬到沂河北岸的东里医院。
"这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个最吓人的人!"病号、医生、护士们纷纷议论开了。
朱彦夫的病床前,分派了一位年轻的护士。她高挑个儿,细眉细眼,有模有样,焕发出青春的美丽气息。
这位名叫陈希永的姑娘,老家在日照 。她八岁没了母亲,后来跟着姑姑一家生活,现年二十岁。
陈希永看到朱彦夫的模样,充满同情:"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太不幸了,未来还有那么长的路,他该怎么过啊?"
陈希永加倍细心地照料他,以表达一份对"最可爱的人"的崇敬。
细心的姑娘发现,朱彦夫虽然躯体残缺残,却性格乐观,同时也一种难掩的自卑感。
一天,陈希永红着脸大胆地问:"朱彦夫,难道你不想找个人照顾你一辈子吗?"
朱彦夫笑了笑:"我这残躯,不想拖累别人,我是打定一个人过一辈子。"
"朱彦夫,你是伟大的战士,是人民的功臣,俺愿意照顾你一辈子!"陈希永终于壮着胆子道出心声。
"你别犯傻了,俺没手没脚左眼又瞎了,你跟了俺,今后可咋办啊?"
"俺的脚就是你的脚,俺的眼就是你的眼……。"
朱彦夫忙说:"我是重残人,有你还没有察觉到的缺陷和不足……。"
陈希永似乎铁了心,说:"我不在乎这些,我会慢慢地认识你,适应你……。"
朱彦夫又怎么不渴望一位姑娘纯真的爱呢!这位铁一般的硬汉被姑娘灼热的真情融化了。
1955年农历八月十四,21岁的陈希永与22岁的朱彦夫组成了一个和美完的家。
老天有眼,村里出了个朱彦夫
陈希永的到来,给朱家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婆婆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百里挑一的好媳妇上了门,儿子的终身有了依靠,自己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朱彦夫的脸上也整天挂着笑容。每天清晨,他自己装上假肢,穿好衣服。 妻子给他扣上衣扣,把热乎乎的毛巾搭在他的残臂上,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就端到了跟前。
朱彦夫的小家安稳了,他开始琢磨张家泉村这个"大家"。"要扶贫先扶智",第一步先从认字开始。
在朱彦夫的张罗下,村里腾出一间仓库,村民们从自家搬来桌子凳子,再弄个木板,张家泉村的夜校筹备好了。
看到朱彦夫劲头十足,陈希永打心眼里替丈夫高兴。她说:"彦夫、想干什么你就大胆干吧!做什么俺都支持你。"朱彦夫感到,身边有贤妻,心实胆子壮。
朱彦夫边凭着在部队学的文化,像模像样地当起了老师。
上课时,翻书页两只残臂不听使唤,他就用舌头舔、嘴唇蹭、牙齿咬。
两支残臂抱着粉笔,开始写出的字,横不是横,竖不是竖。他不灰心,认认真真地教,乡亲们看到这样的老师,更加认真地学。
1957年,24岁的朱彦夫经村里8位党员和乡亲们的一致举荐,当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
张家泉村,108户人家,一个劳力一天的工分值6分钱,乡亲们被贫困压得抬不起头。
解决温饱问题,要先有土地。说干就干,在朱彦夫的假肢下,就没有被挡住的难关。
朱彦夫动员大伙,用石头把村里的三条大沟棚起来,上面填土,让农田连片成方。下边流水,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
大伙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说:"咱村不过百多号整劳力,这么大的工程,干得了吗?"
朱彦夫语重心地说:"不干,还会一年年荒下去;整好了,就是咱村的富园子。"
这一番话,一下子把大伙的心气鼓了起来。
一个冬春下来,百多号劳动力搬动两万多土石方,把荒废了不知几辈子的"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变成40多亩平坦的良田,当年产粮2.5万公斤。
乡亲们都说:"要不是有朱彦夫这头犟牛,这里不知还要荒几辈子呢!"
这一年春节,在遍地吃糠咽菜的饥荒年,张家泉村却幸运地家家户户吃上了黄澄澄的煎饼,那日子过得让邻村人看着眼馋。
张家泉村,听上去山泉长流,实际上,连喝口水都要到邻村去挑。
山梁上水源难找,一年多的时间里,朱彦夫不知流了多少血和汗。
陈希永怀着身孕,搀扶着丈夫找水源。朱彦夫心疼:"你怀着身子,太累了 今后就别去了,啊?"
"不,俺是你的老婆,你干的只要是为民造福的事,再苦再累俺都跟你干……。"
1964年,张家泉村有了历史上第一眼大口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望着地下水咕嘟咕嘟往上冒,乡亲们奔走相告:"咱张家泉村有水了……。"
乡亲们都说:"老天有眼啊!让咱村里出了个朱彦夫。"
有了地有了水,朱彦夫并不满足,因为村里还未通上电。
有人说:"费那个劲干啥,上头啥时给咱架咱就啥时用。"
朱彦夫火了;光等怎么行?有脚的不愿跑,我这个无脚的跑!
为了给村里采购安装电力用的物料。朱彦夫拖着17斤的假肢,一次次外出,上下车、步行、爬楼梯。伤口痛起来的滋味,像火烧、像水烫。
一年夏天,朱彦夫到博山采购。为了省几个钱,晚上就在马路边卸下假肢枕着睡下了。
路人见了,不时扔下一句:"唉,真是个可怜人哪!"
村里有人对他不理解:"身子残成那样,还去受那个罪干啥!"
对于朱彦夫来说,血里火里泡过一次,枪林弹雨走过一遭,这点苦累算什么?
为了给村里通电,他用了7年时间,79次外出。跨越山东、河北、南京、上海、西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备齐了架设10公里高压线路所需的物料。
1978年底,张家泉村和沿线十几个村子用上了电,山里人提前见到了"光明"。
几位老人拉着朱彦夫的残臂,哽咽着说:"彦夫啊!你把命一半留在了战场,一半献给了村上,咱们还有啥话说呢!"。
朱彦夫一家子
朱彦夫和妻子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
八口人的家庭,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一群孩子,家里的活横竖都是陈希永在做。
生孩子的时候,她落下了不少病根。肚子疼,她就用煎饼炉子热上一块砖头在怀里烙。腰疼,她一仰脖喝上一口酒,趁着麻劲,继续干活。
有人同情她说:"你可真难啊!一个女人当男人使,你不觉得苦吗?"
陈希永说:"俺再苦也不如彦夫苦。咱正常人,掐掐手指都觉得疼,可他四肢都没了,为他受点累,俺心里愿意。"
从50年代到80年代,朱彦夫每月的残疾补助金由36元涨到42元。
朱彦夫坚持不拿两份钱,当支书一分钱工资不拿,全贡献给村里。遇到困难户,自己的残废金也要补贴进去。
村民张太元说:"那些年,张家泉村的家家户户几乎都受过老支书的救济。"
陈希永理解丈夫那颗共产党人的心,总是说:"东西让别人用了比用在自己身上更好。"
儿女们曾经问过母亲,"您选择了父亲,是出于那个时代年轻女孩对英雄的崇拜呢?还是出于对残疾军人的同情呢?"
陈希永回答:"都不是,俺看了第一眼,就放不下了。俺没掉泪,但心里很难受。如果俺不跟着他,他就掉地上了。"
朱彦夫对妻子说:"希永,没有你,就没有俺朱彦夫的今天,只是拖累了你,俺心里不安……。"
陈希永羞涩地一笑,说:"你看你,说这些也不嫌生分,谁让俺是两口子呢!"
2010年初,陈希永查出肺癌,睡觉气闷,常常掀了被子。朱彦夫半夜起来,想给老伴盖上被子。残臂不好使,一不小心翻倒了,反倒把老伴砸醒了。
一对苦命人,一个不眠夜,泪水里全是不舍,全是爱……。
2010年2月,操劳一生的陈希永先离丈夫而去……。
朱彦夫就像第二次失去了胳膊腿,这个硬汉,禁不住放声大哭,不吃不喝……。
在葬礼上,他为妻子披麻戴孝,这在沂蒙山都是史无前例的。
妻子走后的每一个深夜,朱彦夫习惯性地用残臂朝床旁边一摸,空空荡荡……。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
晚年的朱彦夫,用他的残肢写出了摇魂荡魄的33万字自传体作品《血蚁》。
2022年3月3日晚20点,电视机荧屏上"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正在直播。
镜头之外,一位耄耋老人端坐于电视机前,静静地注视着,聆听着。
这位老人正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时代楷模"、"人民楷模""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
"热血少年骋疆场, 百战成钢写传奇。残障英雄归桑梓 ,勇挑重担换新天。"
战争年代,他是驰骋沙场的军人,为了民族尊严而战斗。和平年代,他用断臂举起岁月的冲锋号,用生命礼赞共产党人的担当。
朱彦夫,一个喝沂河水长大的硬汉,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他的钢铁人生,就是答案!!!
感谢您看完文章。
文本由作者主观思想+历史客观事实梳理撰写。
更多文章请关注@文乎主页查看
上海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之困小区居民在给新能源车充电张践摄中新网上海3月7日电(张践林鹍鹏)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绿色消费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购入新能源车辆,
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13岁宝贝托育上哪儿?宝宝屋2。0版来了!3月8日一早,家住静安河滨花园的陈建生阿姨,带着19个月大的外孙女来到位于昌化路上的吴江路幼儿园,祖孙俩的目的地是当天新启用的江宁004号宝宝屋。同一天亮相的还有位于蒋家巷社区的江
扎卡阿尔特塔对我们要求很高,甚至改变饮食降低我们体脂扎卡在接受天空体育采访时表示,阿尔特塔非常注重细节,甚至改变了他们的饮食,现在球员们的体脂大幅下降。扎卡说我的意思是,仅凭天赋是不够的。只凭借天赋,你无法取得重大成就。看看我们在训
浙江宁波启动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门红系列活动戎耀甬城创未来,军创园区谱新章。连日来,浙江省宁波市戎耀甬城就创未来助力开门红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军创园专属金融政策服务发布仪式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峰会活动在奉化举行。助力开门红,保障退
铭记革命历史,走进云南红色文化名村大理州祥云县王家庄村一村落概况走进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入眼可见白墙青瓦,有的墙面上绘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等墙绘和标语行至村中,古朴的百岁坊矗立在王氏宗祠前,见证着王家庄
iPhone14系列发布黄色新配色,售价5999起界面新闻记者王公逸3月7日晚间,苹果以官网更新的方式发布了iPhone14的新颜色黄色。新颜色的iPhone14系列将于3月10日开启预定。加上此次新增的颜色,iPhone14以及
穿搭系列魔鬼身材头条创作挑战赛主角Lavinia举世无双的面容完美无瑕,就像是一尊珍贵的瓷娃娃。然而,她身体的苗条和优美却更是人们的焦点。她的腿上穿着一双丝袜,优美地延伸出细长而健美的曲线,让人目
险!东营五岁男童高空失足坠落,成功救治重获新生患儿小硕(化名),是一个年仅5岁的男孩,2023年1月3日中午2点左右,在玩耍时不慎自四楼窗户坠落,家长焦急万分,因患儿病情危重,急诊转入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
厨余垃圾如何就地处理?济南试点5G机器人养虫解围五克黑水虻卵,在幼虫生长周期每天可以吃掉710公斤厨余垃圾一只只小虫子竟然能解决厨余垃圾处置难题?没错!在济南,这样的小虫子正夜以继日地消灭厨余垃圾。历下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天穹gateway网关系列3用户自定义动态filter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XiaoMimone一为什么需要用户自定义动态filter在系列文章如何设计filter链里我们介绍了filter的设计思路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加
不懈怠于过程,不执着于结果作文导写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对2022卡塔尔世界杯决赛的最后一场球进行解说时,央视解说员贺炜引用了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经典名言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那天,而是
陈乔恩太会穿了吧,毛绒长裙搭泰迪熊大衣,温暖又显气质!头条创作挑战赛陈乔恩能够在娱乐圈中火这么久真不是没有道理的,看了夫妻档真人秀节目妻子的浪漫第六季,肯定又有不少观众会被她圈粉。陈乔恩无论是演技还是为人处世的性格都特别招人喜欢,另外
冯连伟母亲的冬天母亲的冬天冯连伟冬天是寒冷的,正如柳宗元诗曰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冬天是孩子的幻想和母亲的圣爱,母亲的冬天有许多温馨的故事。母亲的冬天是从为儿女做过冬的棉衣开始的,母亲冬天里的每
别不信,男女入情劫,是凤凰涅槃的开始深夜两点,困意全无。出差在外,这一刻,满脑子龌龊的想法,涌上心头。真的是太想她了!太想她了!这个时候,该清茶入喉,是拥她入怀的最佳时刻。她在我怀里,满脸娇羞。如一朵不胜风吹的水莲,
格外的压力活得通透的人是愉悦云衡微语压力走到最后是通透只是别人不装怪,自己的走路堂堂正正,何来格外的压力之说?诚然,大众理解的压力很多,比生活所迫,事业(赚钱)不容易,家庭以及纠纷,都会或多或少有不如意,由此
收藏啦!学会这5道家常菜,跨年夜餐桌上忍不住大口炫饭马上就要元旦啦你准备在跨年夜上吃点啥?小编今天教大家5道好吃又新颖的家常菜做法和家人好友一起团聚过节吧流心小糖饼食材准备面粉水白糖芝麻具体做法250克面粉加入180克开水,搅拌成面
春节必吃的6道团圆饭,荤素搭配,好吃下饭快,学会给家人露一手大家好,这里是小慧今天说美食,距离新年的脚步又近了一天,2022年马上就要结尾了,要迎来2023年了,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我们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持
海上仙山之祖,为什么是昆嵛华夏从不缺锦绣河山,也不缺壮丽山河。在胶东半岛东部有一座逶迤百里的高山,主峰海拔923米,为胶东第一高峰,它就是被称之为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大自然在这里留下了诗的韵脚,那峭立的山
福州这里又新增6家抗阳酒店!共1133间!随约入住早餐上门午餐与晚餐可自主选择也可以叫外卖有的还是由机器人送到房间门口客人退房后酒店会对房间进行全面消杀继12月25日上午台江区公布首批4家抗阳酒店后26日辖区范围新增6家酒
福州丨呕心沥血整理的咖啡地图合集,看这一篇就够了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在福州的上千家咖啡馆中,作为福州本地土著的和颜施筛选出了自己常去的31家咖啡馆。以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与仓山区为主,规划出一份出行必备咖啡地图。待疫情过后,记
文化河南看不尽山水茶都的美景体验豫风楚韵之信阳信阳名胜古迹游河南山水因文化而神奇,文化因山水而精彩,共享人文与山水的和谐。信阳位于我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所以这里不仅有南方的秀美也有北方的豪迈,这样一座在地理上十分特殊的城市,究竟有
婺源篁岭的雾雨如梦如幻(江西篁岭村)自从十几年前第一次造访婺源后,就心心念念着再来一次,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徽州风情,朴素雅致,温婉清幽,一直影影绰绰地拉扯着我的心肝肺。篁岭,似乎是近些年才雀起的旅游热点,十几年前来到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