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仙逝,旧时代终结,新时代仍在暗夜中孕育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于9月8日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引起了人们久违的全球性影响,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真正地为一个人的去世作出反应,来自不同国家的唁电雪片般地飞到白金汉宫。
人们认为,女王选择在巴尔莫勒尔堡结束自己的一生,寓意深远——号召具分离主义倾向的苏格兰保持国家团结。
女王登基之时,正是二战结束、冷战初启,到她驾鹤仙逝,这个世界已经结束了冷战,迎来了新世纪的第22个年头。
作为一个传奇性的旧时代的代表,伊丽莎白女王在最后时刻仍然不忘演绎其一生的"传奇":坚持在与世长辞前,慈祥而威严地完成对其任内第15任英国首相的任命程序,然后在一天内庄重地离开这个世界。
而这位英国首相正是在年轻时代主张废除君主制的伊丽莎白·特拉斯,我们无法揣度女王最后时刻的心情,特别是当她以国家元首之尊,从程序上完成对一个昔日反君主制的政治家的首相任命之际,心中是否曾有片刻的微澜。
这些都无从知晓,然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仙逝的那一刻开始,特拉斯就表现得与其首相职务相称,公开呼吁国民支持新国王,并在查理三世国王继位后,谦卑地向其行屈膝礼。
特拉斯的转变,与其说是其思想观念上的,倒不如说是其政治现实主义的反映。坐上首相宝座的特拉斯,真正认识到君主制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政体以及昔日的"全球性大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一生是与时代变迁紧密关联的,尤其是与二战后的国际局势、世界秩序演变息息相关的。
英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之一,与超级大国紧密合作开启了冷战"铁幕",并在随后数十年间与美国一起与原苏联进行对抗,共同终结了冷战,促使欧洲及世界秩序发生根本变化。
冷战后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女王治下的英国一方面在重大事态上仍然紧跟超级大国,一方面产生并申张越来越多自身特有的国家利益,从作为欧盟的一员,到脱欧之后,英国都曾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之路。
比如在启动脱欧之后,提出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
脱欧后的英国将更加珍惜历史悠久的"君主制"传统。英王不仅是英国的国家象征,而且是团结英联邦、英语国家的强大纽带,而且由于其被削去了独裁和专制的内核,在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中扮演积极的角色,由于其是"君主立宪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英式民主制度的基石之一,因此在英国人民受到压倒性的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女王逝世后的英国不会那么势利地抛弃君王,而是会继续将绵延数百年的制度继续发扬光大,而这本身也是英国继续保持世界地位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逝世仍然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以她以及稍早前的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离开为标志,二十世纪的历史——从热战到冷战——的正式终结。
从新世纪的元年开始到女王去世之日,事实上是这个世界新旧时代交替的过渡期,是二元对抗的冷战时代从形式上的结束朝着全面地销声匿迹的方向迈进的一段历史时期。伊丽莎白二世和戈尔巴乔夫以其去世提醒人们,一段历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从世界历史的意义上说,它还未到来,仍在茫茫暗夜中孕育。
未来二三十年是新时代诞生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和冲突,甚至激进的对抗、逾界的战争,都会发生,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篇。
终有一天,国际局势和世界秩序的新时代会喷薄而出,而它可能发生在二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