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年判得过轻了,应该判10年以上甚至是死刑。 " 网友一边倒地替孩子感到惋惜! 7月3日,新疆30岁的张某,因掌掴自己4个月大的儿子致其 死亡 被判刑6年上了热搜。 相比美国父母给幼子吃蔬果致其饿死将面临终身监禁 的判罚 ,这6年真的太轻了。 樊登老师曾说,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修行! 父母陪着孩子二次成长,才能追上孩子的脚步。 正如樊登老师所说的:你必须成长,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不能陪着孩子成长的男人,根本就不配做父亲! 不会控制情绪的男人 "120吗?快救救我4个月大的儿子!他身体开始僵硬了。" 挂掉120电话,张某又打通了110:"我杀死了我的小儿子……" 5分钟后,张某的妈妈拎着一袋菜赶回家。进屋后她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双腿发软,儿子呆滞地瘫坐在地板上,小孙子直挺挺地躺在婴儿床上一脸乌青。 "儿子,发生什么啦?"她摇着儿子的肩膀焦急地问。 "他一直哭闹,我把他举过头顶扇了两巴掌,还是不停地哭,我用手捂住了他的嘴……松开后又大哭,我再次用手捂住了他的嘴,直到他不再哭了。"张某悻悻地道。 "天啦,我就出去买菜这一会工夫,造了什么孽呀!"张某妈妈扑过去抱起小孙子。 悲恸的哭声中110警察和120医护人员及时赶到。 张某妈妈扑通一声跪在医护人员面前:"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孙子!" 张某被警察带走调查,张某妈妈抱着孙子跟随救护车去医院抢救。 令人遗憾的是,孩子太幼小,窒息时间过长未能抢救过来,当天殒命。 在这种"巨婴父亲"眼里,孩子的哭声是可以用巴掌来解决的,而不是去感知孩子的需求并满足他。 这种"巨婴父亲"完全依赖自己的妈妈和老婆,根本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更不懂如何照顾孩子。 一旦单独面对孩子,就凶相毕露。刷手机的时候孩子不能打扰他,打游戏的时候孩子更不能哭,不然就会大打出手,几个月的婴儿也不放过。 孩子之所以哭,可能是因为尿了饿了,或是因为在父亲那里找不到安全感,所以才产生了不安情绪。 曾奇峰 在《幻想即现实》时写道: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意。 这种巨婴父亲因不会控制情绪,所以只能靠暴打孩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而被父亲毒打,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失控! 易怒的父亲,是孩子一生的噩梦!以暴制暴只会衍生惨剧。 有句话说得好:不懂得情绪管理的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最终害人害己!为所有坏情绪买单的只有你自己! 不会控制情绪的男人,就不配做父亲! 没耐心自私的男人 有些父亲不仅情商低,对孩子还特别没耐心。 "我问你,死不死?不死起来回家!" 众人拦在怒骂女儿的爸爸面前,避免他上去抽女儿耳光。 爸爸试图从拦着他的人群里冲出来未果,于是,怒不可遏地对着蹲坐在江边的女儿再次吼道:"死不死?" 最终,这位爸爸还是挣脱了众人,一脚把女儿踢倒在河边,女孩倒在沙滩上无声啜泣着。 这是10天前,发生在吉林松原的18岁女高中生跳江轻生事件。当她被众人救起后,得到通知赶来的爸爸没有安慰半句,却对着她火上浇油地一通打骂。 据说,女孩因学习成绩下滑,家长给的压力过大,才想到轻生。 也许是父亲爱女心切,情急之下口不择言。 然而,语言是窗,否则就是墙。 但凡耐心地与孩子沟通,都不至于把孩子逼到轻生的地步。 网友们纷纷为轻生女孩感到意难平。 "窒息的家庭氛围" "难怪压力大" "压力很大一部分都是父母的态度造成的" 让自私的父亲产生愤怒失去理智的,是女儿的轻生让他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 王树在 《透析童年》中有这样一句话:渴望孩子的快速成长,背后是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期待,而不是关怀这个生命本身。 这种自私的父亲,他们爱面子多于爱女儿。他们在意自己是否被人笑话,多于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关怀孩子的生命。 《非暴力沟通》一书说:皮肤上的伤口愈合最多不过21天,但是语言暴力导致的心灵上的伤口的恢复,或许需要一辈子。 来自家人的恶言恶行,对孩子来说就是暗无天日的噩梦,一辈子也走不出来。 弗洛姆在 《爱的艺术》这样写道: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父爱不是拿自己的面子和自私来捆绑孩子,而是要给孩子最温暖最包容的怀抱和港湾,陪孩子健康成长。 心智成熟的父亲,会为孩子营造快乐幸福的氛围,给孩子满满的爱,而不是压力和焦虑! 没有耐心自私的男人,就不配做父亲。 只会体罚暴力的男人 有些父亲除了暴力,什么都不会! "小王爸爸,小王在学校拿了同学的东西,回家你好好跟他隐隐吧。"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小王的爸爸周某。 9岁的小王背着书包,放学后一路跑跑跳跳往家走,他并未意识到家里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小王推开家门,刚放下书包,爸爸就手拿木棍冲了过来:"兔崽子,你为啥拿别人的东西?" 小王"我没有"还没说完,就被爸爸脸朝下推倒在沙发扶手上,木棍在爸爸的手中翻飞,朝小王的背部、臀部、和下肢狠狠地抽打下去:"叫你偷人家东西,还偷不偷?啊?" 倔强的小王硬是不肯求饶,直到打得浑身血肉模糊,快要窒息前才有气无力地说:"下次不敢了,爸爸!" 可惜的是,小王经抢救无效,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 天真烂漫的9岁孩子就这样殁了。几小时前还背着书包活蹦乱跳的小王,就这样死于生父的棍棒之下。 今年6月1日,因暴力打骂亲生儿子致死的周某,被判处了13年有期徒刑。 也许,小王仅仅是跟同学开个玩笑,却被老师和家长贴上了"偷东西"的标签。也许,小王只是想拥有与同学一样的东西,却不敢跟一点就爆的父亲说。 作为父亲,并没有为自己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而感到内疚,而是理所当然地施暴于孩子。 只有不良的家庭,没有不良的孩子。 孩子呱呱坠地时都是一张白纸,他的行为和性格成因与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台湾作家黄淑文曾说:"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 人。" 如果父亲不能成为孩子的典范,又怎能要求孩子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呢? 作为父亲,职责不是改变孩子逼他循规蹈矩。而是用父爱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越来越有信心,最后促使孩子早日脱离父亲的权威,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 孩子需要在父亲权威的指引下,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而不是让孩子屈服于父亲的棍棒。 只会体罚暴力的男人,就不配做父亲! 写在最后 如果,作为父亲都不能尊重善待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要求别人平等对待他/她呢? 心理学家说,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才完整。可是,如果父亲的行为让孩子失去自由,甚至是给孩子带来伤害的话,还不如不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每个孩子都是落入凡间帮助父母成长的小天使,我们不希望孩子在成长中折断翅膀…… 孩子成长的起跑线是父亲,是母亲,是家庭。 养育孩子,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正是这场人生的修行,让父亲与孩子彼此成就,也跟最好的自己狭路相逢。 作者: 糖豆儿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 The End ·//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