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冲刺报名人数或再创新高天价培训班性价比争议
9月1日开学典礼这天,杨萌(化名)把室友送进学校,转身回到只剩她一个人的出租屋,心里默念了一句:"加油,明年再见。"
杨萌今年从北京一所211高校本科毕业了,她和室友是本科时的同班同学,两人一起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但结果迥异,室友成功考取,自己却比分数线少了12分。
考研失利后,杨萌在一家游戏公司实习了几个月,最终没有拿到offer的她,决定再次考研。送走室友的当天,杨萌就回到房间开始背单词。
2023年考研的号角已经正式吹响。教育部9月6日发布通知称,2023年考研的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报名人数和报录比屡创新高,2022年报名人数达457万人。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考研将迎来更多考生。新东方近日预测称,2023年考研人数将达到520万人,而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考研竞争为何越来越激烈,到底是哪些人在报考研究生?
竞争日趋激烈
杨萌对2022年考研仍记忆犹新。"分数线太高了,我的分数在往年录取是完全没问题的。"
"2022年考研确实与众不同,因为往年,考研初试的国家线一般有升有降,但是去年初试没有任何专业的国家线下降。"新东方考研英语教师王江涛说。
2022年考研学硕国家线最高的5个学科门类分别是文学(367分)、艺术学(361分)、经济学(360分)、管理学(353分)、教育学(351分)。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公认的冷门专业哲学和历史学,国家线分别暴涨15分,理学和工学分别上涨10分。王江涛判断,"以后可能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冷门专业,无论报考什么专业,只有全力以赴才有胜算。"
与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招生人数更多,更强调应用性,但2022年考研国家线同样没有一个专业同比下降。
其中,只有相对冷门的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军事,以及应届生不能报考的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少数专业国家线与前一年持平,没有上涨。
"我已经本科毕业了,现在继续找工作很多校招都参加不了,所以还是想读完研再找工作。"杨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数据显示,从2017年考研开始,全国报名人数连续7年上涨,从201万人增至457万人,增幅127.4%。
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11年开始连续11年上涨,当年全国招生总人数仅56万人,2022年预计将达到120万人左右。
扩招的速度还是比不过报名的增速,据新东方测算,2021年考研的报录比为3.37:1,2022年考研则扩大至3.8:1。
新东方大学事业部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近日介绍,预计2023年考研全国报名人数将超过520万人,录取人数将超过130万人,报录比将扩大至4:1。
近日,一些大学公布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已经显示了考研竞争之激烈。上海大学的平均报录比为5.06:1,其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报录比达到7.35:1。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录取硕士研究生2015人,其中推免生649人,占全日制硕士生录取总人数的35.93%,创历史新高。推免生创新高,留给考研学生的机会相应减少,竞争自然更加激烈。
湖北大学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21年,报考人数首次破万,2022年,报考人数15084人,增幅近五成。
杨萌对今年考研的竞争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她觉得一定会更激烈,"因为就业形势不好,所以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只能以最好的状态面对"。
离开职场进入校园
刘臻(化名)刚刚开学,她从黑龙江一所"双非"高校考入北京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
研一入学以后,刘臻发现自己的13名同班同学里,有4人是往届考生,即第二次考研才成功的学生,其中一人还是边工作边备考。
"大家都知道考研难度高,但是找工作也很难,很多人的想法是不如先花两年时间读研,再去找工作,竞争力会更强。"刘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往届考生占比越来越大,是近年来考研的趋势。相较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对于职场人来说,在职称评级、高学历人才扶持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甚至是一些岗位的必要条件。
在考研培训班里,刘臻见到了很多往届考生,他们或在职或脱产,考研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笃定"名校梦",本科毕业后就没打算就业而是专心备考;有的职场疲惫,希望从"996"的工作节奏中解脱出来;还有的小城青年已经工作多年,但婚姻失败,希望通过考研来到大城市换一种人生境遇。
相比之下,刘臻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一名专升本考生,也就是说,她高考之后,完成了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两连跳"。
"大专生的文化基础差,有的大专院校的学习氛围也差,所以专升本学生考研天生不占优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刘臻说。
随着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毕业后继续读本科也成为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的选择。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届高职毕业生升本比例仅为3.3%,而十年后2021届达到19.3%,增长超过4.8倍。
对高职生读本科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想去更好的大学"成高职生升本第一动力,2021届(33%)比2012届(25%)增长了8个百分点;"就业前景好"为次要原因(2021届:28%,2012届:27%);而因"职业发展需要"读本科的比例,下降8个百分点,2021届为19%。
可以发现,升学已经成为专升本的主要动力,而这种动力又推动升本的学生继续考研。
但刘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专升本的部分课程设置对考研学生并不友好。"我在读专科时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升本后在一年内要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门课程,而本科生是在两年内学完。对于专升本学生来说,准备考研的时间更紧迫,难度更大。"
天价培训班屡见不鲜
备考研究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本科生四年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议题。
北京一所"双非"高校的2023届应届本科生夏子琪(化名)打算报考一所985高校,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了解考研的情况,然后选择考研的学校和专业。
新东方大学事业部考研项目总监李琳介绍,根据对新东方学员的统计分析,2023年考研学生的备考时间已经从2022年考研学生的12个月拉长到22个月。
准备从应用统计专业跨考金融学专业的柳乘风(化名)则"下了大本钱",他花8.2万元报了一门考研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复习资料,政治、英语、经济类联考、金融学综合四门全程班课,还有四十多个小时的一对一课,以及复试课。
"因为自己本科的学校和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再加上金融学是考研热门专业,竞争很激烈,所以横下心决定拼一下。"柳乘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整个7月和8月,柳乘风都在培训机构里参加封闭集训,就像寄宿制学校一样,学员们住在宿舍里,每天组成固定班级一起上课,晚上也安排了自习。
但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反而让柳乘风感觉有点吃力,他时不时想调低考研的目标。"但培训机构的老师经常给我们‘打鸡血’,劝我们一定要冲名校,我自己有点信心不足,对这个班体验也没有想象中好。"
考研竞争如此激烈,天价培训班已屡见不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从公考领域催生的协议班已经蔓延到考研培训,这类培训班收费高昂,但如果考生没有通过初试则会退回部分甚至全额学费。
据报道,甚至有教培机构开设了所谓"复试保过班",宣称有"内部资源",可以保证通过复试,价格普遍在上万元左右,最贵的甚至要花上近10万元。但所谓"独家资源"不过是宣传噱头,很多教培机构只是在博概率。
柳乘风报的班也约定了如果初试不过,可以退回部分学费。他从去年10月就开始上直播大班课,暑假集训结束后,将开始一对一课程,每门课程都会有专门的辅导老师。
"学生可以和老师商量上课的时间和内容,这几十小时的课程消耗完后,估计还得再买课。"柳乘风说。
杨萌去年考研时,也花费近万元报了一门专业课培训班。"现在有些机构业务特别细分,专门针对某个专业,或者某个学校开展培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如果声称有‘内部关系’肯定是虚假宣传,考研成功还是要靠自己。"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潜航深海,战舰世界0。11。10版本全新起航想必这几天大家都在关注第14届中国航展,各类新型的航天航空科技各种精彩纷呈的飞行表演,让很多朋友都直呼过瘾,战舰世界带来的航展直播报道更是让我们零距离感受到了航展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2023年房价会看涨吗2021的上海楼市新房号都摇不到了,二手房一天一个价,学区房猛涨,中环内老小区无房可买了。很多网友都在感叹,感觉全中国的富人都冲进上海买房了,2020是深圳和杭州领涨,21年初是上
3位中将1位上将1位少将的合影,上将邓华不在c位,在c位的是谁?3位中将1位上将1位少将的合影,上将邓华不在c位,在c位的是谁?王宗槐中将(左一)站在最左边,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王宗槐的手搂着易耀彩,一看就是好兄弟好战友。不知
丝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杨小军非洲拉美数字化发展加速,数字经济产业潜力巨大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一带一路互联网国际合作论坛在乌镇召开。丝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杨小军在本次论坛中以视频形式发言。杨小军表示,非洲和拉美地区数字化进程蕴藏
寄快递最划算的方法经常寄快递的小伙伴是不是还在为如何选择快递发愁呢!怎么寄快递才是最划算的呢?下单的时候,先记住个口诀轻的选快递,重的选物流普通大件选顺丰,越远越便宜,还能上门取件超大件选京东或德邦
Windows11Moment1正式版已开始推送微软Windows11Moment1正式版已经开始推送了,微软并没有Moment1的正式更新名称。本次更新主要有三个功能文件资源管理器标签页智能操作建议任务栏优化。文件资源管理器允
AI大神李沐开源新手剪辑神器!只看字幕就能剪视频,一键删除卡顿羿阁发自凹非寺量子位公众号QbitAI自称业余up主的AI大神李沐,刚刚搞了个造福剪辑圈的神器。如果你还在犯愁每次剪视频都要反复听才能下手,不妨试试它连pr都不用打开,只需对照字幕
科技巨头的裁员潮多家科技巨头掀起裁员潮国外的高科技公司,赚钱的时候疯狂招人,经济效益不好了,就掀起裁员潮。对于这一切,有准备的人已经知道怎么应对了。没有准备好的人,多交朋友,共渡难关吧。高科技公司
进博会上外资中国芯不变,专注长期不惧寒冬今年,集成电路的发明者德州仪器(TI),继续在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出中国芯。和去年相比,德州仪器今年的展位主题丝毫未变芯向中国,科创世界。这说明我们专注于长期的中国投资
为什么你学不会递归?谈谈我的经验本文已收录到GitHubAndroidFamily,有Android进阶知识体系,欢迎Star。技术和职场问题,请关注公众号彭旭锐进Android面试交流群。前言大家好,我是小彭。
棱角分明的线条,合创全新纯电MPV手绘图曝光日前,合创汽车全新纯电动MPV车型手绘图曝光。新车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MPV。它基于纯电动平台,是一款结合CONCEPTM概念车设计元素打造的量产车型,基本延续了CONCEPTM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