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近日谈及俄罗斯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时说,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将不再局限于乌克兰东部地区,还将涉及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区。 他说,"特别作战行动的目标并非是保持不变的",俄罗斯的目的,是为了达成乌克兰"去纳粹化"和"非军事化"这两个目标,现在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是因为西方不断地在给乌克兰提供武器。 拉夫罗夫的言外之意就是,由于西方给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武器,导致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目标没有达成,因此俄罗斯不得不扩大攻击的范围。 那么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其实并不见得,首先,俄罗斯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最开始设下的范围是比较大的。从普京派空降兵部队突袭基辅来看,如果那次突袭成功,乌克兰核心被控制了,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无所谓战争规模或者不规模的问题了。 现在大家之所以觉得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会集中于顿巴斯地区,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此前公布了特别军事行动"第二阶段的目标"。 当时俄罗斯军方的说法是,俄罗斯军事行动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共和国",把乌克兰军队和纳粹武装赶出去。 此后俄乌冲突也一直发生于这两个"共和国"境内,因此很多人觉得,这其实才是俄罗斯真实的战略目的,只要乌克兰军队被赶出顿巴斯地区了,战争差不多也就该停止了。 现在俄罗斯外长突然说除了这两个"共和国"之外,俄罗斯还准备将攻击范围,扩大到赫尔松及扎波罗热地区,自然有人会感到意外。 但实际上,这个想法其实是不准确的,所谓"第二阶段军事目标",是俄罗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一种被迫选择。 做出这个选择,一方面是因为战局不利,俄罗斯军队士气低落,高层不得不降低目标,以给军队能打赢的勇气。攻打全乌克兰拿不下来,打一个民众都支持俄军的顿巴斯地区,还拿不下来吗?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有效的,军事目标缩小范围之后,俄罗斯军队士气迅速地提升了,仗也越打越顺。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麻痹欧美,避免欧美觉得俄罗斯要攻占乌克兰全境,做出过激的举措。 当时俄罗斯在公布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是要克服巴斯地区全境,实际上一方面是为了给国际社会一个预期,避免欧美在舆论高地上占据优势。 现在俄罗斯在军事上是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没有此前那种战局不利的灰心丧气感了,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只攻克顿巴斯地区,就结束战争的说法了。 至于拉夫罗夫说,俄罗斯之所以把战争扩大到赫尔松等其他地区,是因为西方给乌克兰持续不断地运输军事武器,以及俄罗斯之前目标里面,乌克兰"去军事化"的目标还没能达成,这只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理由而已。 三月份俄乌谈判的时候,俄罗斯其实并未强烈地要求乌克兰一定要"去军事化",从当时俄罗斯谈判开出的条件来看,俄罗斯也并不是一定要乌克兰解除全部武装。 现在之所以继续对乌克兰其他地区发起攻击,跟西方对乌克兰提供武器有关。但这个有关不是说西方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导致乌克兰没有"去军事化",而是因为西方不断地给乌克兰援助武器,使乌克兰到现在为止不肯"有诚意"地坐在谈判桌前。 当然,这个"有诚意"是俄罗斯认定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现在俄罗斯觉得,如果不继续扩大战争范围,仅在顿巴斯地区跟乌克兰作战的话,乌克兰又不愿意停战,一直这么打下去,俄罗斯也耗不住。 因此俄罗斯的想法是,既然自己只打顿巴斯地区乌克兰不停战,那就只能向其他地方去发起进攻了,直到乌克兰答应谈判为止。 归根结底,这场战争中,俄罗斯的主要军事目的,还是为了控制乌东地区,打通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半岛之间的陆上走廊,一方面增强俄罗斯的实力,另一方面,也的确是为了在北约东扩的背景下,为俄罗斯核心地带争取一点战略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的战略目地随着顿巴斯地区被控制,已经完成了,现在俄罗斯还在坚持推进,不管说什么,最终目的都是以打促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