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再次升级?普京前脚走,叙利亚后脚遭炮轰,芬兰也来给俄添堵
普京的这次出访,收获颇丰,俄土伊三国领导人的会见,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同时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特别是普京说服了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联合伊朗谴责美国在叙利亚多次偷取石油,反对其非法掠夺叙利亚的石油收入。当然以三国联合声明这种方式谴责美国,是比较罕见的。而向伊朗石油业投资400亿美元,这笔伊朗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国投资,无疑将加深两国的合作,并提高俄方对石油的定价权。
可是当普京前脚刚离开伊朗,以色列后脚便空袭了叙利亚。在这次导弹袭击中,造成了叙方军人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虽然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对周边国家包括叙利亚发动袭击,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以色列这样做,明显是有着某种意图的。不说是要替美国"强出头",至少是要在叙利亚问题上,见招拆招,"极富时效"地拆俄罗斯和伊朗的台。
目前,在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提前卸任后,候任总理、外长拉皮德于本月1号开始,接任以色列看守总理。当然他与自己的前任们一样,认为以中双方的关系,是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的,并视中国为朋友。不过,由于以色列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加之与伊斯兰世界的恩怨,以色列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只怕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也不为过。拉皮德不但在担任外长期间,多次谴责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认为这是对乌克兰的"侵略";而且他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明确表示,面对伊朗的挑战,将绝不会对其忍气吞声。
在埃尔多安松口后,芬兰加入北约的道路暂时扫除了障碍。不过在这次与普京会见之前,埃尔多安还不忘敲打芬兰要遵守承诺,否则就不好办了。这不仅是在向普京"卖个好",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警告。然而,芬兰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对俄罗斯的800多个车厢采取了扣押。这边刚刚立陶宛要对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封路"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没几天,最后还是靠欧盟出面,才解决这事,不然俄罗斯要削立陶宛,那还不跟拍只苍蝇似的?
可是立陶宛才消停,芬兰怎么又来了?如果是要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邀功的话,那也有点太不明智了。这样的小动作难有什么效果,恐怕只会给自己招惹麻烦。对于俄罗斯来说,芬兰还没加入北约就这样搞,加入了以后还不要飞上天?因此,对于这件事,俄罗斯必须认真应对,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也许日后会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