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曲奖颁奖礼这样严肃的场合,小S用吃新姐夫具俊晔"豆腐"的操作,换来了一场看似声势浩大的热搜。 但对此,大家的反应却出奇一致,纷纷在线吐槽她:"都2022年了,小S怎么还在玩老梗。" 不变的套路,不变的老梗,不变的风格,以及不变的小S。 从凭借《康熙来了》稳坐"台湾综艺一姐",到转战内娱综艺铩羽而归,把平台当本事的小S,终将要付出代价。 1、被推上"风口"上的小S 大家常常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如今回头看看小S的成名路,大概就是一段被人推上风口的历程。 1994年,徐家姐妹以"ASOS"的组合名,带着新歌《十分钟的恋爱》横空出世。 可惜在那个以娇滴滴美女为主流审美的年代,姐妹俩并未激起多大的水花。 幸运的是,她们遇到了"台湾娱乐教父"王伟忠。 签约之后开始主持《娱乐百分百》节目,对于小S来说,这也意味着她从歌手到主持人的转型。 相比于大S能放得开,小S则是从出生到出道,都习惯于躲在姐姐背后。 她的主持既不出彩,也没法单独挑起大梁,很多时候,她扮演的只是大S的"配合者"。 再加上彼时小S与黄子佼的恋情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她在节目中一次次地痛哭、诉苦,成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在她的哭声中,大家开始慢慢忘掉她身为主持人,专业能力上的短板和不合格,转而情绪化为了同情和可怜。 但也正因为这段失败的恋情,小S成功哭出了知名度,也把自己哭进了后来全面开花的综艺中。 有了人气和热度,加上在《娱乐百分百》的主持经验,小S一路被推到了《康熙来了》的主咖位置上。 2、平台的重要性 在《康熙来了》的那些年,小S从当年只会躲在大S后面怯懦的小女生,变成了节目中麻辣大胆的"一姐"。 在这个平台上,小S能无所顾忌地在节目中讲荤段子,却让人厌恶不起来。 她肆无忌惮地吃各种男明星的"豆腐",大家只会觉得她做了大家臆想却不敢做的大胆事。 《康熙来了》时期的小S荤素不忌,她常以八卦之名,行"冒犯"之事。 在一向严肃认真的主持界,小S的"疯"就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注入了一股麻辣鲜活的血液,放开自己,娱乐大众。 小S的出格与辛辣无以复制,让观众欲罢不能。 《康熙来了》是名副其实的造星节目,不仅捧红了沈玉琳、小甜甜等众多艺人,而且让不少素人也通过这个平台发光发热。 但要说这个平台的最大受益者,莫过于小S与蔡康永,尤其是小S。 靠着无厘头的风格,小S在"康熙"的时薪从一小时6万新台币,直接翻倍涨到后来的12万,凌驾众多一线女艺人之上。 不仅超越了主持《大学生了没》的陶晶莹,一小时8万新台币的价码,而且涨薪后的小S几乎比肩"综艺教母"张小燕。 细数小S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几乎都集中在《康熙来了》这个平台。 从2005年到2008年,小S凭借《康熙来了》四次提名金钟奖。 彼时的小S在台湾综艺节目中,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名利双收,"综艺一姐"的名号实至名归。 3、小S背后的高人 或许在外人看来,小S在"康熙"风生水起,得益于她独一无二的主持风格,实际上她的成功,离不开背后有一个稳妥的蔡康永。 蔡康永的存在为小S扫清了在节目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将小S的偶尔"失控"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该补刀补刀,该圆场圆场,不抢小S的风头,却能以一句话将小S的搞笑升级。 一个犀利,一个沉稳,小S与蔡康永的合作仿佛双剑合璧,天下无敌。 然而,小S的性格中也有着一个致命弱点——强烈的"依附性"。 幼时因原生家庭原因,徐家姐妹依赖于徐妈妈。 进入娱乐圈后,有大S在前方冲锋陷阵,将小S好好地保护在身后。 到了《康熙来了》,有蔡康永帮她控制整个节目的主key,帮她托底、找补、圆场。 彼时的小S与其将她形容为是《康熙来了》的主持人,倒不如把她定义为蔡康永的捧哏来得更贴切。 看似生于舞台,享受舞台的小S似乎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般独立与强势。 这也是为何在《康熙来了》结束后,闯荡内地演艺圈时尝试独挑大梁的小S,表现屡屡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 4、离开平台屡屡受挫的小S 《康熙来了》时期的小S,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怎么荒诞怎么来。 可到了内娱的一亩三分地,给不了她发挥疯癫和无厘头的空间。 于是,进军内地的《姐姐好饿》《花花万物》等综艺,均以失败告终。 有人说,环境导致小S无法发挥自己麻辣毒舌的主持风格,诚然这是一定的因素。 可后来回到台湾,回到她所熟悉的环境后,小S的表现依旧难以令人满意。 无论是《姐姐好饿》还是《熙娣想聊》,大家逐渐意识到,小S的失望不单单是客观环境所致。 最根本的还是因为长久处于舒适圈的小S,早已失去或者说从一开始她就欠缺的,作为一个主持人最重要的控场能力。 换言之,没有蔡康永帮扶的小S,她的缺点和问题被成倍放大,以至于大家看到了她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有限的能力和才华,不足以支持她独自撑起一档节目。 《康熙来了》的制作人曾说过:"每次小S都会嚷嚷着录影时间太长,她一进来就会说想回家,如果哪天没有听到她碎碎念,那就不正常了。" 而且在最初ASOS开始涉足主持时,是大S和王伟忠劝了好久,小S才肯去尝试一下。 就连要加盟《康熙来了》时,依旧是经过老板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小S才鼓起勇气加入了这个节目。 从这两点不难看出,小S并非如她在节目中的形象那般勇敢无畏,相反,现实生活中的她充满了自卑情绪。 就像她在《康熙来了》"下车"后,她每次登上热搜的话题一定是和"哭"有关,她总是说自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或许就像她的老板王伟忠曾说的:"小S是不能独立主持节目的,她就好像跳钢管舞,跳得再好,也要始终有一根钢管立在那里,让她绕。" 徐妈妈、大S、蔡康永于她而言就像是那根"钢管"。 对于小S来说,他们不仅仅是自己可以依附的人,很大程度上来讲,这些人更像是小S的精神支柱。 说到此,回想起小S在节目中常常夸其他女星,或许是一种节目效果,但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暗示呢? 在小S的心里,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主角",加上些许自卑因子作祟,习惯于依附别人的她,在面对独自撑场的情况,自然会力不从心。 在《康熙来了》存在的12年间,小S和蔡康永以各种千奇百怪,不按常理出牌的方法,将这档综艺做成了红透半边天的节目。 台湾综艺节目很多,但《康熙来了》真正能引起热潮。所以当节目完结时,有网友说道:"没有了康熙的我,就是一条和综艺没有关系的咸鱼。" 5、依靠平台却毫无长进的小S 而小S的成功也得益于她遇上了谈话节目风口,加上《康熙来了》的综艺地位,顺势而为的她,几乎没有付出那种别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便登上了大家梦寐以求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大家明显可以感觉到小S的疲倦,这种疲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在一个圈子中呆得太久了,久到她以为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继续安坐在"综艺一姐"的宝座上。 从《康熙来了》到转战内地,对于小S的节目扑街,观众普遍的一个共同认知就是她"新瓶装旧酒",说的还是那些梗,对男嘉宾做的依然是袭胸、搂抱、坐大腿的老一套。 在前面12年的"康熙"阶段,小S无论如何重复相同的言语或是行为,因为有着"康熙"这个招牌的存在,所以大家乐见其成。 可12年后的小S到了新的节目中,依旧在重复着从前的自己,没了情怀加持的她,大家自然也就乏味了。 业务上没有任何精进,主持水平成了大问题,"吃老本"的系列操作,小S被认为"江郎才尽"也是情理之中。 歌手信曾在节目中对小S说:"你只是玩票,根本没用心在这件事情上去钻研",小S听罢,竟然失声痛哭起来。 她的哭声里大抵是包含着对信这番话的些许"不认同",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困惑。 从曾经的综艺女王,到动不动就哭红鼻子的中年妇女,小S成了"不进则退"典型。 尽管离开《康熙来了》的她依旧稳居台湾娱乐圈收入最高的艺人之一,也有开新的综艺,甚至此前还有媒体报道说,进军内地后的小S身价翻了40倍。 可从节目表现,个人口碑各个方面来看,小S早已不复从前辉煌。 她曾在节目中与宋佳聊天时,提到姐姐大S把网上批评自己的文章转给她,说那些评论她根本不在意。 但另一方面她又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有我对自己严格"。 自我严苛与残酷现实背道而驰的真相,让小S重复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境地,或者说,她太渴望赢得别人的认同。 作为主持人,主持水平频频被诟病,节目收视口碑双扑街。 作为歌手,似乎只有一张EP《Elephant Dee》拥有姓名,但其中歌曲无论从传唱度还是歌曲质量来看,好像都只存在于局部自嗨。 作为艺人,此前小S在举行线上直播时,惨遇粉丝"放鸽子",原本有80万的预约人数,可直播当天在线人数却只有8000人,形同被79.2万人放了鸽子,人气也不复从前。 6、时势造英雄,也毁英雄 随着年龄增长,小S的"失"要远超于她的"得"。 年过40的她,事业、家庭似乎都在面临着一道坎,如何迈过去成为当务之急,可小S的解决方法似乎并不明确。 说到此,小S和好友阿雅就像两种人生轨迹的真实见证者。 前者历经辉煌,却遭遇中年危机,困惑于如何自救,也无从下手。 而后者从"壁花小姐"到成熟稳重的制作人,让小S直言"羡慕"。 小S大概就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赶上了综艺节目风口,遇上了好平台,还有那个除了妈妈之外,肯为她穿高跟鞋的"队友"蔡康永。 可是当这种时势没有了,离开了平台,她的辉煌也就没有了。 成也时势,败也时势,错把平台当本事。 于是,现在的观众们看到的是小S时常用哭来表达情绪,看到她在金曲奖上,依旧用袭胸这样的俗辣方式,来博取版面。 困于原地的小S真的没有觉醒吗?大抵不是!但如何破局,也成了她所苦恼也必须面对的事情。 #明星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