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能否给我祖父陈独秀重新修缮一下墓穴?"这是陈独秀的孙女陈长璞在陈独秀逝世几十年后写信向邓小平提出的请求。邓小平在看到这封信后,立马作出批示,保护陈独秀墓 。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这样一个有着丰功伟业的人为何在晚年如此凄凉?墓碑无人修葺管理。下文中我们将共同回顾这位革命家跌宕起伏的一生。 陈独秀书香门第的"叛逆者" 陈独秀曾在《实庵自传》中写道:"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我记得家中有一个严厉的祖父,一个能干而慈爱的母亲,一个阿弥陀佛的大哥。" 陈独秀曾说:"我从小便有些小聪明,正是因为这些小聪明,让祖父把目光转向了我。"陈独秀幼时便跟随祖父学习中国传统诗文,其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稍长则学《四书》、《五经》。 情景模拟 但是陈独秀也是一个倔强的孩子,从小最不喜背文章,尤其是八股文。这在当时来看是是非常离经叛道的。 而令人意外的是,陈独秀于1896年参加院试时,碰到了一道截答题"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他将文选上关于草木鸟兽的内容拼凑在一起,乱写一通,获得了院试第一名。次年,在乡试中落第。 陈独秀说:"他们真想不到我后来接二连三地做了让他们吓破胆的康党、乱党、共产党,而不是他们一心期待的举人、进士、状元郎"。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的第一人 1897年,陈独秀未考中举人后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并在1897年在母亲的逼迫下与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高晓岚成婚。于1899年,在维新派思想的熏陶下,陈独秀发布反清言论,被学校开除。 1901年,陈独秀因大肆宣传新思想,被清政府通缉,为躲避远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陈独秀创办安徽爱国会,同年7月在与章士钊共同主编《国民日报》,遭到上海政府停刊之后回到安庆。次年初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运用安徽家乡白话来普及改革、军事、哲学思想,后被迫停刊。 情景模拟 1907年,陈独秀在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之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后回国在浙江陆军小学教习。陈独秀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带曾举办三次爱国演说会,并且带领中国留学生参与成立了东京青年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于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陈独秀应邀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且妄图复辟帝制,1913年陈独秀因参加"二次革命",想要夺回辛亥革命的成果。但在芜湖被抓,后被保释。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再次赴日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其发表的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呜呼!国人其已陷此境界否耶?"试图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心与自觉心。 对于陈独秀的观点,李大钊发表《厌世心与自觉心》对其回应,呼吁人们不能有厌世心,应当继续保持自己对国家的热爱,"要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月刊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与民主,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主张文言文,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人中影响很大。 新青年 1917年,蔡元培聘请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教授文学。此时的北京大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教授既有清朝时期遗留的大文豪辜鸿铭、严复等人提倡八股文、尊崇孔家思想,也有新思想的陈独秀、胡适及李大钊等教授新思想、采用文言文。 后将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大学,《新青年》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倡导社会改革,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总司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在此期间,日军加大对中国的侵略。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引发了五四运动。陈独秀相继发表了《关门会议》《南北代表有什么用处》等文章,称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江庸是"亲日派四大金刚"。 五四运动当天,陈独秀又发表了《两个和会都无用》一文,号召人民应当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侵略者。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3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游行抗议,"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外争主权,内初国贼",并且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汝霖住宅等。 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纷纷上街游行。陈独秀则发文为其摇旗呐喊。毛泽东称陈独秀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旧照 5月11日,他发表了《对日外交的根本罪恶》,文章中指出:"现在可怜只有一部分的学生团体,稍微发出一点人心还未死尽的一线生机。仅此一线生机,政府还要将它斩尽杀绝……" 5月18日,陈独秀又发表了《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的文章,文中指出:"现在日本侵害了我们的东三省不算事,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 从5月4日到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7篇文章和33篇《随感录》,为学生运动尽心竭力,摇旗呐喊。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亲自到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不料被便衣警察逮捕。 1919年9月,在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大学教授联名几安徽同乡会等各方的压力下,被关押三个多月的陈独秀被释放,但命令地巡管随时视察陈独秀的动态,按月向京师警察厅汇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年初,陈独秀发表社会主义革命的演讲,再次被湖南军阀驱赶。在陈独秀回到北京后,李大钊提前获知京师警察局要再次逮捕陈独秀,决定自己秘密护送陈独秀逃跑。 李大钊 为了掩护好陈独秀的身份,他们两个伪装成收账先生,坐在农民拉的骡车里,从北京逃至天津。 也就是在这量逃亡的骡车上,两人谈天说地,共商社会改革的方向,谈到了《劳动团体与政党》中提出的"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并且考虑建设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陈独秀,安徽安庆人;李大钊,河北乐亭人,这就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典故。 1920年5月在陈独秀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在同年6月于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党的纲领。于8月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主张定名早期党组织为"共产党",并征得陈独秀同意。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旧照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共产党在上海早期组织,是各地共产党小组的联络与发起中心。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便担负起了中共中央局书记领导全国党的工作的重任,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实现了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高潮。 中共一大上海旧址"独秀于林",凄凉谢幕 1923年陈独秀发表了 《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及《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他提出中国革命胜利的前途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否认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以及忽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因此,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认为农民运动过火而采取压制政策;不主张共产党人掌握政权,建立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这导致了国民大革命惨遭失败,大量共产党人惨遭迫害,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 1929年春,陈独秀做出了错误悲观的预计,认为革命已处于低潮,他对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土地改革等策略表示不赞成。 陈独秀不认为到了无产阶级额夺取政权的时候,反对八七武装起义等方针。并违反党的纪律,在共产党内部组织"左派反对派"。最终"左派反对派"并不符合当下实际情况,很快陷入瘫痪并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 虽已离开共产党,但是陈独秀仍在国家线于危难之时,发文斥责国民党,1931年他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中,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在和平谈判的掩盖之下,实行其对帝国主义投降。 1932年,陈独秀再次被捕入狱,但他坚决不向国民党屈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且在1937年蒋介石请其出任劳动部部长,他言辞拒绝,也不愿再次另立党派。 1938年8月。陈独秀回到江津居住。晚年的陈独秀穷困潦倒,也再无从前的政治地位。最终于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长逝于江津石墙院中。致信邓小平,重修其墓穴 陈独秀离开人世后,家中已是穷困潦倒,没有积蓄用来给陈独秀做棺木,最终在陈独秀江津老友的资助下,为其置办了香楠木棺材。 陈独秀的儿子陈松年先将其葬在了康庄,1947年多番周折才将其运至安庆。 1978年开始,陈松年每年都会带孩子去给陈独秀扫墓。安庆市委给陈家拨款200元,另其重新修缮了陈独秀墓穴。 若干年后,陈独秀的孙女陈长璞写给邓小平一封信,希望能够重新修缮祖父陈独秀的墓穴。 陈独秀孙女照片 邓小平立即批示:"对陈独秀墓可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重修,并望报中央。" 安徽省省委在得到批示之后,立即与安庆市委联系尽快对陈独秀墓进行修葺扩建。1998年将其设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之后的时间不断扩建,于2009年陈独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陈独秀墓园 陈独秀的爱国情怀、清正廉洁与威武不屈的精神令我们敬佩。毛泽东曾说:"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邓小平后来也说过,陈独秀"不是搞阴谋诡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