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是如何诞生的? 我们将历数这些年一些有趣的里程碑,看看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是如何创造和唤醒了人工智能?用数字思考(1763) 人工智能需要学习和决策的能力,通常基于不完全的信息。1763 年,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提出了一个事件概率框架,用数学来计算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贝叶斯定理将成为人工智能中重要方法,贝叶斯公式也往往是AI基础算法入门的第一课,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伊始。 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 从数字到理想科学(1842) 1842 年,英国数学家艾达·洛夫莱斯 (Ada Lovelace) 帮助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 发布了第一个分析引擎执行的算法,这是第一台通用机械计算机。然而,洛夫莱斯看到了数学以外的机会。她设想了一台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数字,还可以解决任何复杂问题。在当时,机器具有超越纯粹计算机的应用是革命性的。她把它称为理想科学(Poetical Science)。 艾达·洛夫莱斯 (Ada Lovelace) "机器人"进入白话(1921) 捷克作家 Karel Čapek 在他的戏剧RUR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引入了"机器人"这个词 。"机器人"一词来自"robota"(工作或奴隶)一词。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新思考(1942) 第二次世界大战把许多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汇集在了一起,包括新兴的神经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在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和神经学家格雷·沃尔特(Gray Walter)是两个聪明学者。他们常在一起交流。 这一年,沃尔特制造了他的第一批机器人。而图灵提出了所谓的图灵测试,它为智能机器设定了标准:可以欺骗某人以为他们正在与另一个人类交谈。 Gray Walter 的自然灵感"乌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的自主机器人 神经元变成人工的(1943 年) Warren S.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 在数学生物物理学公报上发表了"神经活动中 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 这篇论文讨论了理想化和简化的人工"神经元"网络以及它们如何执行简单的逻辑功能,这为"神经网络"理论打下了基础(以及后来的"深度学习")——就像模仿大脑。 这标志着人工智能进程的一个关键节点,尽管深度学习仍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主流和普及认知。 Warren S.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 机器会思考吗?(1949) 埃德蒙·伯克利 (Edmund Berkeley ) 出版了《 巨型大脑:或思考的机器》 ,他在其中写道: "最近有很多关于奇怪的巨型机器的新闻,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和技巧处理信息……这些机器类就像大脑,硬件和电线代替了肉和神经……机器可以处理信息;可以计算、总结、选择;它可以对信息进行合理的操作。因此,机器可以思考。" 关于人工智能——是什么构成了思考、创造力和自主性,什么组成了意识——这些争论如今仍然十分激烈。 《 巨型大脑:或思考的机器》 科幻小说引起关注(1950) 1950 年,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我的机器人》出版。 阿西莫夫是能够接受机器智能概念并乐于畅想未来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受欢迎,发人深省并且很有远见,帮助和激励了一代机器人专家和科学家。 他提出了最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旨在阻止机器人"变坏" 伤害人类。 他也构想了一些发明,现在看来非常有先见之明——例如,能够存储任何人提出任何问题的,囊括所有人类知识的计算机。 他对人工智能的描绘和思考,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人们。 Isaac Asimov解释他的机器人三定律Timeshift (BBC Four, 2009) "自上而下"的方法(1956 年) "人工智能"一词是在达特茅斯大学的一个夏季会议上创造的。 会议上,顶尖科学家讨论了人工智能如何到来。有些人,比如有影响力的学者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他推崇自上而下的方法:用管理人类行为的规则对计算机进行预编程。 其他人更喜欢自下而上的方法,例如模拟脑细胞和学习新行为的神经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斯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他与麦卡锡一起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资金,美国政府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他们在冷战中占上风。 Marvin Minsky 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创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 创造"机器学习"(1959 年) 亚瑟·塞缪尔创造了"机器学习"这个术语, 来描述计算机编程的进展,"通过学习编程跳棋游戏可以玩得更好。" 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短语,打开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创造"机器学习"一词的 Arthur Samuels 与早期的 IBM 机器和棋盘一起工作。 想象人工智能去往方向(1968) 明斯基也影响了科幻小说。他为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提供了电影灵感《太空漫游2001》,电影中有一台电脑: 用 人工智能掌控整个飞船:哈尔9000。 在一个电影场景中,哈尔说自己"万无一失,不会出错"。而当一位任务科学家接受采访时,他说他相信哈尔很可能有真正的情感。 这部电影反映了当时包括明斯基在内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一些预测,即机器很快就会拥有人类水平的智能。电影敏锐地捕捉了公众对人工智能可能的讨厌和恐惧。这部电影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哈尔 9000 接受 BBC 的采访。太空漫游2001 (Stanley Kubrick, MGM 1968) 难以解决的问题(1969) 然而,人工智能远远落后于像明斯基这样的倡导者所做的崇高预测—— Shakey 是第一个能够通过推测周围环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通用移动机器人。它会在移动之前构建它所在的空间地图。 但它的速度非常缓慢,即使在障碍物很少的区域也是如此。每次它向前推进时,Shakey 都必须更新它的地图。移动的物体会让它迷惑,有时它要轨道上停一个小时来进行它的下一个移动。 研究人员花了六年时间开发 Shakey 机器人画家?(1973) 1973 ,加州大学教授、画家、哈罗德·科恩 (Harold Cohen)开始加入AARON 项目。几十年来,AARON 一直在自主创作图片。科恩曾开玩笑说,自己是唯一一位能在死后继续展出新作品的艺术家。 这些年不断创作的图片真的是科恩的作品?还是 AARON 自己的独立创作,或者可能是两者之间的合作?这是一个微妙的问题。AARON 从未远离科恩本人在 1960 年代创作的风格。 AARON的创作 到这里,人工智能即将结束它的"第一个春天": 李开复曾这样对这个时期进行总结,"第一次浪潮并没有什么全新的技术,而是用一些技巧让计算机看上去像是真人,计算机本身并没有智能。" 接下来,人工智能迎来它漫长的"寒冬"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都乏善可陈,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踏上新的旅程——